2014年11月,西安的投资者丁云舟也听说了”日金宝“。当时她正在工商银行办理存款业务,一位银行员工热情地推荐了这款理财产品。在宣传彩页上,”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和”中国工商银行“的字样并列出现,产品号称”保本型“、”零风险“、”资金随进随出“、”每日收益高达万分之三“……听完介绍,丁云舟有了兴趣,她是财务工作者,快50岁了,抗风险能力不大,理财态度谨慎,家里的积蓄除了一小部分放在股市,绝大部分是银行定期存款以及收益率5%左右的普通理财产品,”日金宝“的出现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当然,她同样被提醒了资金闲置的风险,只是,比起”日金宝“卓越的优点,这一风险听上去显然微不足道,甚至可以直接忽略。
作为保守稳健的投资者,丁云舟斟酌了一会,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她最终决定购买10万元的”日金宝“产品。操作流程非常简单,工作人员帮她开好账户,绑定了银行卡,资金就划拨到”日金宝“系统。在工作人员的指点下,她选择了”铟“作为购买标的物,因为收益率比其他几种稀有金属略高。丁云舟没有拿到合同,工作人员将”日金宝“比作阿里巴巴的”余额宝“——钱存进”余额宝“哪还需要什么合同?
尽管如此,丁云舟一开始仍然有点忐忑,不过之后很快发现了”日金宝“的好处。她登录系统,反复试验了好几遍,发现资金的确是可以随进随出的;铟价虽然在变动,但她获得的收益很固定、没有受到价格涨跌的任何影响;资金确实存在闲置的问题,存进去的钱第一天只借出3万元,第二天又借出2万多元,10万块钱全部借出去用了好几天,但丁云舟对此反而感到高兴,她听工作人员介绍过,资金闲置是因为产品太抢手,平台上等待出借的资金太多,所以就产生了配比率的问题。既然如此,这么抢手的产品能有什么风险?
当初向她推荐业务的人也并非银行工作人员,而是泛亚代理机构派驻银行的理财销售,丁云舟随后知道了这一点,然而这已经不需要怀疑。她跟理财销售交流得不错,还知道他是工商银行某位领导的子弟,如果”日金宝“有问题,银行怎么会允许其堂而皇之地销售呢?再者,领导的孩子又怎么会干一份高风险的工作?
一个月后,丁云舟被邀请参加一场关于泛亚“日金宝”的投资报告会。讲师是从外地专门请过来的,听完报告会,丁云舟对稀有金属有了概念,“储量少,价格只会涨不会跌”,她还第一次听到了“为国收储”、“掌握定价权”等“大词”,调子很高,但她觉得挺好,感慨“投资这个还能为国家出力”,再加上云南省政府的红头文件、风险保证金以及货物质押等保障措施,丁云舟更安心了。
更重要的是,“日金宝”的收益有目共睹,投资10万元,每个月就能收获1000多元利息,丁云舟的母亲听说后,把自己积攒下来的30万元养老金也取出来,交给她代为理财。实际上,丁云舟自己投入的积蓄也越来越多,今年4月份,她卖掉大部分股票,想把全部资金投入“日金宝”。在此之前,她又给理财销售打电话询问风险,得到的回复非常乐观,理财销售不仅让她放心,还如数家珍地告诉丁云舟本地银行的领导们在“日金宝”上的巨额投资,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把钱转入泛亚平台,投资总额也超过90万元。
跟刘玉一样,丁云舟能想到的所有证据似乎都对“日金宝”有利,收益率虽然不是特别高,但稳定安全灵活,比想象中靠谱多了。因此,在她看来,“日金宝”实在称得上是“完美”的投资方式。
危机乍现
然而,今年5月份,刘玉和丁云舟却相继发觉“日金宝”出现了异常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