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走私、攀比、灭绝……洁白的象牙制品背后,是一条肮脏的产业链。无意识的购买者们,也是其中的一环。
杨凤兰是谁
高佳佳在坦桑尼亚已经工作了7年时间,在网上看到杨凤兰被抓的消息,她非常震惊:“象牙女王”这种描述,跟她知道的那位餐馆女老板实在对不上号。
“这些年因为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力度增加,在坦桑尼亚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主要是做建筑、贸易。”高佳佳自己的公司在达累斯萨拉姆,这是坦桑尼亚的前首都,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杨凤兰在当地,最主要的身份是“北京饭店”的老板。在本地华人的聚会中,高佳佳与杨凤兰打过几次照面。她记忆中杨凤兰身材不高,戴着眼镜,没什么特别的,就知道这是在当地待了20多年的老人,打了个招呼而已。
杨凤兰是一位“老坦桑”。在20世纪60年代,为了建设坦赞铁路,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了斯瓦希里语专业,本来在插队的杨凤兰成了该专业的首批毕业生。一毕业,杨凤兰就开始为坦赞铁路建设项目担任翻译,并且在坦桑尼亚成家,生下一女,为了纪念非洲的经历,女儿的名字还专门用了一个“非”字。
坦赞铁路项目结束后,杨凤兰回国被分配到北京生产服务局外经处工作,负责北京市集体街道企业外贸出口。等到90年代,市场经济逐步开始兴盛,坦桑尼亚也对中国开放了投资,杨凤兰抓住了机会,重新举家回到了年轻时工作的地方。
1998年,杨凤兰租下了达累斯萨拉姆汽车站的旧厂房,一层的北京饭店成为当地第一家火锅店,二层变成了她的投资公司。
北京饭店一度十分红火。7年前曾派驻到坦桑尼亚的老黄还记得,因为离中国大使馆近,当年同事们经常在这里聚餐。“环境、饭菜还不错,但也没有说特别突出。”老黄有时在店里能遇到杨凤兰,他的社交圈主要还是自己做技术的同行们,眼前的这位大姐无甚出奇,大家寒暄无非是聊几句家常。
等到这两年,达市的高档中国餐馆越来越多,北京饭店的水平渐渐被比下去了,到了高佳佳常驻的时期,这个饭店对中国胃口已经毫无吸引力。“我路过几次,门脸看起来特别简单,就是挂两串红灯笼。我从来没去吃过,非洲有很多口味不太正的中餐馆,去吃的都是当地黑人。”
“杨凤兰应该混得不太好。”高佳佳跟杨凤兰的亲戚有合作,多多少少也听说过这位老人的情况。在坦桑尼亚的华商,只要赚了钱,都会盖房子买农场,高佳佳自己这几年也置办了不少不动产,但她从来没听说过杨凤兰在当地有多大的扩张。在2014年11月的报道中,杨凤兰有一个7公顷的胡椒农场。“在非洲圈地很便宜,几千美元就能买1公顷,7公顷真的太小了。”
“不高调。”高佳佳和老黄提到杨凤兰,都用了这个词。中国媒体此前对杨凤兰的报道,看起来也是宣传中的过誉——杨凤兰是“坦桑尼亚中非民间商会副主席及秘书长”,但高佳佳告诉我们,当地的华人商会太多了。“她这个商会其实没什么人气,副会长的职位很多时候也是拿钱捐出来的。”
在有限的关注中,高佳佳心目中的杨凤兰,在商人圈子里谈不上什么威望,生意应该做得也不好,并非像抓捕新闻中写得那样地位显赫。“自己有大实业的,谁会去做这个(象牙买卖)?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犯罪,现在完全是脸面尽失。”
根据坦桑尼亚国家及跨国重罪调查组公布的信息,杨凤兰十余年内秘密走私了706枚象牙,意味着大约350头大象因此被盗猎杀害,而且整个活动很有可能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目前公布的涉案金额约54亿坦桑尼亚先令(约270万美元),是目前非洲规模最大的象牙走私犯罪之一。还有消息称,杨凤兰还涉及为盗猎团伙提供资金,帮助犯罪分子购买武器和汽车,并为盗猎活动贿赂相关官员。
在去年的报道中,65岁的杨凤兰这样描述自己:“我知道我应该退休了,但是每当我想到,我的语言优势和人脉资源能帮助中坦两国人建立交流互信,我就不想停止工作了。”
“我自己其实就是中坦友谊最好的例证。”
杨凤兰跟所有人开了个大玩笑,一个非常残忍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