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果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无法被实体经济所吸收,就有可能引发更多的资产泡沫。在央行的持续降息之下,国内从8月份以来开始进入负利率时代,使得中国经济开始面临新的考验。8月份的CPI为2%,高于当时一年期1.75%的存款利率,9月份的CPI指数虽然大幅下降至1.6%,但是随着央行再次降息,将一年期存款利率下调至1.5%,使得实际利率仍然处于负利率区间。负利率时代,将使得市场资金重新寻找新的配置方式,资产泡沫可能因此而起。首先迎来上涨的是债券市场,下半年以来,由于股市泡沫破灭,大量资金开始进入债券市场,从公司债到国债,债券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债券收益率降至新低,10月中旬,财政部发行的10年期国债中标利率更是跌破3%,显示出当前负利率时代资金无处可去的恐慌情绪。而随着债券市场收益率降至新低,开始有更多的资金重新回归风险资产,10月份以来,股票市场也开始迎来久违的反弹。
负利率带来的更大刺激可能还在房地产市场。二、三线市场由于库存过大,对于负利率带来的刺激还不明显,一线城市的楼价已经开始迎来新一轮上涨,北京的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已经连续7个月环比上涨。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开始连续降息,由此引发楼市大幅上涨,不过随着美联储开始结束降息进入加息周期,美国的楼市泡沫迅速破灭,并由此引发大规模的次贷危机。从中国目前经济形势来看,降息周期还未见底,未来仍有继续降息的可能,不过何时能够迎来加息周期,现在暂时还看不到这种可能性。
或许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负利率带来的负面影响,央行在此次“双降”的同时,宣布取消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之后,意味着银行拥有更大的资金定价权,一些中小银行可以通过上浮利率展开和大银行的竞争,客观上也会抵消负利率的影响。
在央行此次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之前,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已经被逐渐放开至基准利率的1.5倍,加之今年先后推出了存款保险制度和大额存单,利率市场化其实已经只剩临门一脚,伴随着央行此次“双降”彻底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已经是水到渠成之事,这也意味着利率市场化走完了最重要的一步,狭义上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剩余的工作,主要在于提高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定价能力,以及提高央行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按照央行的表述:“取消对利率浮动的行政限制后,并不意味着央行不再对利率进行管理,只是利率调控会更加倚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从这个角度讲,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进入新阶段,核心是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提高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
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银行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在负利率时代,银行原本已经面临很大的存款搬家的压力,而随着利率市场化完成,银行之间将会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为了避免资金过快流失,银行势必会通过提高存款利率等办法来挽留客户资金,这势必会大幅提升银行的资金成本压力。对于银行而言,为了避免利润过快缩水,势必会在贷款利率上有所提升,以此对冲成本压力。而在银行的贷款客户中,议价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最有可能会成为银行转移成本的对象。而央行一再“双降”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完成,议价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反而有可能不降反升,这可能会成为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