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玩具 陈国泰和他的收藏

 
铁皮玩具 陈国泰和他的收藏
2015-11-01 22:32:46 /故事大全

陈国泰
成为“大王”

陈国泰再三嘱咐不要“泄露”他存放收藏品的具体地点,本以为会是个“大隐隐于市”的藏宝阁,到了之后才发现那只不过是上海郊区一个特别不起眼的旧仓库。200多平方米,也不算大,卷帘门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宽阔的工作台,锈迹斑斑的汽车、飞机、坦克等铁皮玩具和脏兮兮的软质塑料娃娃杂乱地堆在桌面上,落了厚厚一层灰。“这些东西价值不高,还没来得及整理。”陈国泰腼腆地解释,“真正有价值的都装在箱子里。”

仓库里果真堆放了上百个箱子,大部分是装满各式各样国产老物件的透明塑料箱,摆放得整整齐齐。打开箱子前,陈国泰拿出一副绿色塑胶手套戴上,说是为了避免汗液对玩具造成损伤,看着大家讶异的表情,他又郑重其事地补充:“很多藏品也不能直接暴露在空气里,比如我收藏的一些民国时期的娃娃玩偶,衣服上的丝绸已经开裂风化了。”

他收藏的东西往前可以追溯到清末和民国初年,往后则一直延伸到80年代,绝大多数藏品是他过去20多年间寻访世界各地旧货市场、拍卖会和古董店所得,价格低至几新元,高则可达上万欧元。玩具品类也异常丰富,清朝末年用纸和木制成的青绿色拖拉牛玩具、描绘甲午中日战争状况的彩图、二三十年代印有孙中山和黎元洪人像的纪念盘、40年代的马口铁战机、新中国成立后的红旗牌汽车模型、印着“人民公社万岁”的卡车玩具、戴着袖章的红卫兵小将玩偶、电动黑猫警长……不同时代的标志性玩具几乎都囊括其中。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陈国泰举办过多次玩具展,还在新加坡开办了世界首家“上海玩具博物馆”,对中国玩具工业的发展历程了如指掌,因此成为中国玩具收藏界赫赫有名的人物,被朋友们称为“大王”。上海老康元玩具厂的玩具设计师王统一多年前就与陈国泰相识,他称赞陈国泰“执著”、“人品好”。“以前生产的老玩具我们自己厂里都没有了,他还能找到收藏起来,玩具厂的旧茶杯、工作凳、奖状这些东西,我们看来无所谓,他却觉得很有价值。”定居上海后,每年春节陈国泰都把上海玩具行业的老人请到一起吃饭座谈,这也让王统一非常感叹。“他对我们无所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就是问候一下,对我们很尊敬,有一次他还开玩笑说老一辈的‘玩具人’以后就越来越少了,趁现在都还活着,要好好珍惜。”

外界的赞誉陈国泰听到了太多,反而更加谦和,他说自己也是在收藏过程中才慢慢意识到老玩具背后的价值和意义,萌生了“为中国玩具工业做点事”的想法,逐渐有了一种使命感。他不觉得自己的收藏经历了不起,直言自己比较幸运,尽管过程曲折,最终结果却不错。“很多事都是以成败论英雄,我坚持做,最后成功了,那最开始的坚持就是执著,如果失败了,就是固执。”而回到最初,陈国泰走上收藏之路,除了年少时来自家庭的一点熏陶,更多的是潮流使然。

“怀旧潮”催生出的玩具收藏

在香港出生长大的陈国泰家境优渥,父亲是牙医,母亲出身于新加坡华商侨领家庭,酷爱集邮,他从小耳濡目染,很早便对收藏有了概念。1982年母亲去世后,他带着留下的几大本集邮册离开香港,移居新加坡与母亲的家人一起生活。到新加坡的第二年,陈国泰考入南洋美专学习商业美术,读书期间正值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欧美开始掀起的一股怀旧热潮迅速蔓延到亚洲和东南亚,新加坡也不例外,收藏之风盛行。

陈国泰的一位老师是收藏爱好者,于是带着学生们去逛新加坡有名的结霜桥旧货市场。在那里,他第一次看到各种各样的老式家具家电,“感觉像坐着时光机回到了优雅风华的50年代”,当时就着迷了。由于囊中羞涩,最后他只花了5新元买了一台50年代生产的苹果青色旧风扇,但收藏的欲望却从此被点燃。他开始四处寻觅各种各样被丢弃的老东西,旧电影杂志、漫画书、老式汽水瓶、儿童小玩意儿都进入了收藏范畴。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