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还记得你是怎么接触上音乐的吗?
于鸿飞:与很多“80后”一样,从听打口带摇滚乐开始的,那些音乐就像刚刚认识的新朋友,总会给我带来很多想法。我在初中的时候就组过乐队,成员各自分工,我是鼓手,可是那时候我连鼓都没碰过。
我从来没有学过乐器,家里也没有人是做音乐这一行的,虽然家里有些反对,但是我总会想方设法去学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把吉他,是花58块钱从二手市场买来的,奶奶给我的钱,我不敢告诉我爸,每天放学后就去奶奶家练琴,好像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接触上音乐的。
早期玩过朋克音乐,自己做主唱,写了很多今天看起来很幼稚的歌,后来鼓手去参军了,我就接替鼓手,总之那个时期把金属、英伦、车库音乐都玩了一遍。也算是接触过当时最流行的音乐风格了。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卡奇社选择了流行音乐?
于鸿飞:其实到现在我们也没有为卡奇社选定过音乐风格,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自己喜欢的音乐,它流行是因为相对好听,我们本身的创作是独立的,两种想法的相互碰撞产生了这样的音乐,或许我们都不是那种特别张扬的人,所以音乐会显得单纯一些。其实所谓的“流行”中包括了很多元素,它可以是电子、摇滚、民谣的,摄取了不同的元素而已,总之这种选择是多元的,不是刻意的。
三联生活周刊:卡奇社最早出现在青岛,你和颗粒成长的城市,后来你到了北京,现在又去了福州,这三个城市对你和你的音乐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吗?
于鸿飞:我觉得音乐和城市的关系是密切的。我出生在青岛,它曾经是个小城市,这里给我的最初印象是单纯、怡静、松散、慵懒,所以卡奇社成立之初我们做的音乐都很轻松,这个情绪一直延续到现在。后来青岛这个城市开始发展了,我离开了那里,后来也离开北京,去了福州,好像一直在寻找有些“出世”的生活。青岛近些年有了变化,让我觉得熟悉又陌生,当过年的时候和朋友们聚在一起,才会觉得这个城市变得清晰了一些,变得缓慢了些。
很多人说《日光倾城》是写青岛的,也有人说像是写西藏的,其实歌词是颗粒在从北京回青岛的路上写的,它有一种流动,是一种离开大城市的感觉。这也是我喜欢福州的原因之一,它很市井,发展缓慢,似乎给了我更多的时间去生活。这可能也是我给酒吧起名enjoy的原因吧。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卡奇社开始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