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把绘本加入到她编写的小学生阅读书目推荐单里,按照经典性、序列化和趣味性的要求,给几个年龄段分别提出阅读建议。低年级学生要注重感官和想象力的培养,清华附小一年级的必读书目包括《猜猜我有多爱你》、《小狐狸买手套》、《蚯蚓的日记》、《我爸爸》、《一粒种子的旅行》等外来的经典绘本教材,以及制成绘本形式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精选等选读内容;中年级对绘本中文字量的要求大大增长,高年级就开始读较难的《城南旧事》、《小王子》、《苏菲的世界》、《基督山伯爵》等等。经过几年的考验,窦桂梅推荐的书目被很多学校接受,并拿去当作参考,甚至有人杜撰出“窦桂梅推荐教材系列”在网上兜售一些并没那么好的书,足见这个品牌的影响力。
但阅读绝不仅仅属于语文课,清华附小的英语、数学、科学课都有大量阅读内容的课程安排。《一粒种子的旅行》是一篇科学阅读课文,将科学知识渗透在文本中,能给学生提供更丰富和原生态的学习资料,图文结合的故事形式也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他们往往是被绘本的内容所吸引,再结合文义进行理解,这种方式更有助于培养科学思维。科学老师先让学生们自行梳理书中的内容,把每一种植物名称和旅行方式写在便签上,贴在这一页的旁边,梳理完毕后发现内容过于分散,再启发同学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各个部分汇总在一个大的层级关系图里。整理之后,老师再进一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种子的旅行方式究竟跟什么有关?”并想办法自己解决,让学生理解种子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有时,综合性的文本内容也要求数学和科学阅读同样承载育人的功能。数学阅读课有篇经典文目叫《宇宙小子》,主人公吉姆非常喜欢吃宇宙小子牌能量棒,现在搞活动,集齐1万张包装纸就可以参加太空夏令营。吉姆很想去,但一周只收集了10张,他开始向同学求助,向校长求助,在社区贴广告,最后还上了报纸,最终如愿以偿。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帮了他大忙,老师让同学们一边读绘本一边用手中的糖纸帮吉姆计数,很快大家就体会到了十进制的好处。但这课并没完,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地说:“吉姆太棒了,他懂得坚持。”“怎么这么多人在帮他啊?”数学老师这才意识到,原来学生对绘本的认识和老师并不相同,他们看到的不是数字,而是故事的情节和情感态度。后来教研组把这堂课的思路改为关注情节的发展,在大家帮助吉姆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太伟大了,要不是数学帮吉姆,他的梦想就难以实现,所以我要好好学数学。”
在引入绘本之后,清华附小又开始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探索。非连续性文本与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相对,学生们在生活中见到的图表、图画很多,在全球举行的国际阅读PISA测试中,代表中国参加测试的上海小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面,成绩不佳,而他们在传统阅读项目上连续两年蝉联第一。清华附小敏感地意识到了这种缺失,语文团队选择了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雾霾,围绕这个主题开始进行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这样的课程并不是一节课可以完成的,除了学习如何读单幅图、看多幅图的联系,老师们还要唤醒学生关注和改变的意识,再往更高的层次走,让学生们讨论,是否应该关闭重污染企业。有些孩子觉得这是显而易见、特别简单的事,老师再拿国外的先例向学生们展示,原来这是一个远比想象中复杂的问题。
教学,谁的立场
每周三中午是“水木秀场”时间。这是一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谁都可以报名,自己制作宣传海报,想展示什么,就展示什么。我们去的时候刚好赶上一个五年级男孩展示他编程的特长,他用PPT介绍自己从一岁多就迷恋上电脑,后来在父母的帮助下学习了多种编程语言,自己现在能编出哪些指令,还做了一个抽奖软件,让台下的观众上台抽奖,奖品有铅笔、签字笔和笔记本。最后在全场见证之下,他设定了10秒自动关机程序,全场一齐倒数,关机的一刻所有的小朋友都欢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