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哈萨克斯坦已经引进了美、英、荷、法、意、中、俄等45个国家参与石油开发,其石油储量的80%、产量的85.7%均产自外国公司和合资公司。田吉兹、卡拉恰干纳克、卡沙甘等大型油气田均由多个国家的独立财团或与哈国家石油公司组成的国际财团投资开发。土库曼斯坦在其所属的里海区域划分出30余个区块,引进了意、马、德、印等国家从事勘探开发。乌兹别克斯坦自2000年以来开放了油气勘探项目,先后引进俄、马、美、韩、中等国对其乌斯纠尔特、布哈拉―希文、苏尔汉达里和费尔干纳地区进行勘探。这些国家油气管道的铺建也表现出多方向性的意愿。以土库曼斯坦为例,早在1997年,土库曼斯坦就建成了至伊朗的一条近200公里的天然气管道,是历史上第一条绕过俄罗斯的中亚天然气出口管道。2007年,美国提出绕开俄罗斯,建立跨里海天然气管道,要将土库曼斯坦的土库曼巴什(Turkmenbashi)和阿塞拜疆的巴库(Baku)连接起来,土库曼斯坦也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中亚的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并非一帆风顺。中亚向西输出能源的通道充满了地缘政治的较量,跨里海天然气管道至今未能建成,而向南通往印度方向,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政治动荡又充满了风险。同时拥有巨大消费需求、资金和开采、基建技术的中国也就成为中亚能源的重要出口。2009年12月14日,中土哈乌四国元首共同开启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巴格德雷合同区第一天然气处理厂通气阀门,标志着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线正式通气投产。次年10月,B线提前两个月实现通气。A、B两线基本为同期双线敷设,起点在阿姆河右岸的土、乌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从阿拉山口入境,与西气东输二线相连接。
去年5月,C线投产运行。它起于土乌边境的格达伊姆,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与西气东输三线相连接。D线全长1000公里,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的乌国首站,然后一路向东,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最后进入中国境内的新疆乌恰末站,并与国内西气东输五线贯通。D线预计将于2020年底全线完工。届时,中亚地区每年输向中国的天然气将达800亿立方米,占预期国内天然气进口量的20%。
如何理解中亚能源出口的迫切?李自国说:“哈萨克斯坦总统曾经明确表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是不断的技术更新。而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使人们对原材料的需求降低。新能源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未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仅仅是石油和天然气,而会更多依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因此哈萨克斯坦的方向之一,是尽快将手中的资源变换成能够促进经济多元化的资本。”
“‘一带一路’是对过去中亚政策的延续,但同时它把中亚放在了一个更大的空间内来考虑。”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说,“我们从前看待中亚的眼光是区域性的,现在把它放在了亚欧大陆的大框架下。”这种变化体现了何种外交诉求?“从被动防御型的外交到主动谋划型的外交的转变。”李自国说,“不是被动地接受国际秩序,我们要参与制定国际秩序,制造国际公共产品,甚至,我们可以提出我们的创见。”
几年前,中国学界开始热议“西进”。2012年,时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撰文说:“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以‘重返亚太’为主题的‘战略再平衡’设想。俄罗斯、印度、欧盟等全球主要力量也纷纷调整自身地缘战略。大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新一轮竞争日趋激烈。当美国战略重点‘东移’,欧印俄等‘东望’之际,地处亚太中心位置的中国,不应将眼光局限于沿海疆域、传统竞争对象与合作伙伴,而应有‘西进’的战略谋划。”以中美关系的角度来看:“中美两国在东亚的竞争,已日益呈现某种‘零和格局’。但若‘西进’,中美在投资、能源、反恐、防扩散、维护地区稳定等领域的合作潜力都较大,而且几乎不存在军事对抗的风险。在维护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稳定的问题上,美国迫切希望中国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