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孩子理解复杂情感的能力有很大的尊重。他们也许没有语言/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并不代表他们感受不到那些情感,或者无法理解其中的意义。”——菲利普·斯蒂德
“一个叫阿莫的动物管理员生病了,他平日温柔照顾过的动物们(大象、企鹅、犀牛、乌龟、猫头鹰)坐着公交车来探望。”这么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作者菲利普·斯蒂德却说:“关于一个人如何与世界建立关联,我已经在这本书中将一切我想说的都说完了。”
菲利普和妻子艾琳·斯蒂德一起接受我的采访。这是他的第二本书,她的第一本书。他写的故事,她画的插图。他显然更擅长交谈,她则静静地坐在一边,就像书中那只小企鹅坐在阿莫的身边。
艾琳说,那只小企鹅画的就是她自己。“有人说我喜欢动物多过人,这不是真的。跟人相处的时候,我经常因为害羞而紧张,但跟动物在一起的时候却很自在。比如我很喜欢企鹅。这种动物在陆地上显得笨拙而懒散,但一到了水里,立刻变得很迅捷和优雅。这一点与我很像。”
整个故事源自她的一则小素描,一个老人与一只大象下国际象棋。这个画面已经在她的脑子里潜伏了很多年——一个人与一个动物在一起,曾经是她最喜欢画的题材,其中有一种类似魔法的东西。但在此之前,因为严重的自我怀疑,她已经有三年不碰画笔。她先是在纽约一家童书店帮忙卖书,然后进了童书出版业,给一个童书出版社的创意总监做助手。
但菲利普一直希望帮助她重拾画画的信心。所以,当他看到这则小素描之后,连夜给她写下了这么一个温柔的小故事。爱下棋的大象,害羞的企鹅,老是感冒的犀牛,喜欢赛跑的乌龟,还有一只怕黑的猫头鹰。老人阿莫则是他心目中某种“纯粹善意”的化身,就像英国作家罗尔达·达尔笔下那位善良的哈尼小姐(《玛蒂尔达》)。达尔是他小时候最喜爱的作家,他读过他所有的故事,人们总是记得他的故事中黑暗的一面,但不记得他笔下那些善良的人,其实是非常善良的。
她立刻爱上了他笔下的这些动物,每一个动物都像是从她灵魂里流淌出来的一部分。“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我。当他给我写故事的时候,我能以最自然的方式画出来。”
一个老人与大象下棋,与乌龟赛跑,给犀牛擦鼻涕,陪企鹅静静地坐一会儿,在昏黄的路灯下为一只怕黑的猫头鹰读书,还有一只小鸟、一只小老鼠以及一只红气球,时不时地跑出来“打个酱油”。
她用铅笔线条细细地勾勒出动物们栩栩如生的表情,温柔的、傲骄的、羞涩的、担忧的、关切的,颜色是用木块覆盖上去的,淡雅的粉色、桃色、蓝色与绿色,间以明亮跳脱的红色,调节整个画面的节奏。
你看着这些动物,虽然是拟人化的处理,但仍然觉得它们自有一种属于动物的温柔和庄严在。它们既是动物,也是人。而人,既是人,也是动物。这或许就是艺术的力量:赋予平常事物以陌生之光芒,无论是关于自己,还是关于他人。
“这是过度阐释吗?”我问这对年轻的夫妇。
“我对于孩子理解复杂情感的能力有很大的尊重。”菲利普说,“他们也许没有相应的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并不代表他们感受不到那些情感,或者无法理解其中的意义。比如在我8岁的时候喜欢独自在自然里待着,我表达不出来,但我知道那种渴望。他们也许没有词语表达这种渴望,但当他们在一本书中看到,他们会认出来。其实,我们在书中处理的主题,与成年人在文学中处理的主题是一样的,关于友谊,关于善意,关于互相关爱,甚至关于孤独,只不过是以一种特殊的方法呈现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