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武器出口杠杆”

 
普京的“武器出口杠杆”
2015-12-11 12:18:36 /故事大全

苏-35 战机

11月19日,俄罗斯《生意人报》披露了俄罗斯与中国已经签署了24架苏-35多用途战机的合同,交易额高达20亿美元。虽然这项被国内媒体至少议论了近8年的合同还没有最终得到双方官方的证实,但国内媒体还是对这个“迟来的惊喜”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这期间有媒体朋友向我问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俄罗斯为何会选择此时决定向中国出口苏-35战机?对此我给出了一个十分“高、大、上”的答案:军事历来都是外交政策的工具。

为了说清楚这个“高、大、上”的答案,有必要先说一下自2007年俄罗斯向伊朗出售S-300防空导弹系统一事的变迁。在2007年后的8年时间里,尽管伊朗对俄方一再推迟向其出口S-300导弹系统多次表达了不满,但俄方宁愿支付违约金也没有松口。直到2015年4月,叙利亚政府在反对派和“伊斯兰国”的围攻下陷入困境后,普京才于4月13日签署了撤销向伊朗出口S-300导弹系统的禁令。随后,在与伊朗、以色列、沙特等国完成了一系列外交运作后,普京于9月30日展开了对叙利亚境内极端武装的空袭行动。值得注意的是,在俄空袭行动进行了一个月后发生了俄客机在埃及上空的爆炸坠毁事件,当很多西方观察家对俄罗斯、叙利亚、伊朗三国打击叙境内极端武装联盟是否可持续产生质疑时,俄国防产品出口公司负责人切梅佐夫(Sergei Chemezov)于11月8日在迪拜航展上宣布,向伊朗交付S-300防空导弹系统的合同已经生效,随后又马上宣布普京将于11月23日对伊朗进行“讨论反恐及油气合作问题”的访问。

接着再看7年多来中国购买苏-35战机一事的变迁。与俄罗斯向伊朗出售S-300防空导弹一样,中国自2008年珠海航展上就开始对俄制苏-35战机表现出了极大的购买兴趣,但直到4年后普京再次当选俄总统的2012年,中俄双方才就中方购买苏-35战机签署了意向合同。在此后的3年里,虽然中俄双方在外交及经贸合作上越来越默契,但是在出售苏-35战机的问题上,媒体上却出现了一连串的欲罢不能的桥段。直到11月19日,也就是2008年时曾对苏-35表现出购买兴趣的中国空军前司令员许其亮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在莫斯科受到普京接见两天后,俄媒体才放出中俄双方已签下了苏-35销售大单的消息。而在两天前的“普许会”上,普京特别强调了中、俄两国的军事合作是全球稳定的重要因素。

从向伊朗出售S-300防空导弹系统和向中国出售苏-35战机的变迁不难看出,普京在利用“武器出口杠杆”汲取外交收益上已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值得注意的是,在普京拿捏时机适时向伊朗提供S-300导弹,向中国提供苏-35战机的同时,俄罗斯不仅强化了与中国及伊朗两国在处理叙利亚问题上的外交默契,而且还在努力向外界展示与中、伊两国在能源及经贸合作上的前景。毫无疑问,在因克里米亚和乌克兰问题遭到西方制裁、孤立的背景下,普京将西方对俄罗斯的“近忧”与西方对中、伊两国的“远虑”用武器出口作为杠杆进行对接,明显是在为俄罗斯打造一个可以与西方进行利益交换的外交筹码,因为S-300和苏-35还并没有交到伊、中两国手上。

最后我想说的是,普京之所以能这么熟练地运用“武器出口杠杆”,不仅仅是因为苏联时代为普京留下了丰富的对外武器出口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俄罗斯确实尚存着一个可以自主研发关键武器装备的技术体系。这对于目前主力战机上都留有俄罗斯技术印记的中国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警示。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