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青”还是酷的(2)

 
当“文青”还是酷的(2)
2015-12-25 13:03:54 /故事大全

摩托车也是当年摩斯派独立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他们终于可以脱离父母、独立生活了。

除了美国摇滚乐,当时的法国电影在英国社会也很流行,所以摩斯派当时为了赶潮流也纷纷留起法国电影中的发型。至于穿着方面,摩斯派也颇为讲究。他们穿的是剪裁极佳且具有设计感的意大利西装,三粒纽扣的西装,下穿不打褶且改短成七分的西裤——这一造型在今天的英国仍很流行,特别是在伦敦一些时髦区域。当时的摩斯派追求细节达到了近乎痴狂的地步。他们戴针织领带,穿手工制的鞋子,甚至裤子的长度还有外套侧孔等小细节都必须分毫不差。

为了配合“骑机车”的生活方式,不让机车链条弄脏自己价值不菲的西装和七分西裤,摩斯派通常在西装外边套一件当时美军使用的鱼尾大衣(Fish-tail M-51)或派克大衣(Parka M-65)——“二战”时英美是盟军,英国对于美军的物品较易获得。这种造型造成了当时的争相模仿,成为摩斯派最标志性的行头。

1965~1968年,是摩斯派的一个全盛时期。那时流行的披头士乐队和“谁人”(The Who)乐队都是他们的最爱,其中谁人乐队的吉他手彼得·汤申德(Pete Townshend)在舞台上砸坏吉他的那一幕尤其成为当年摩斯派最标榜的行为。当时,彼得在台上,砸毁的不仅是一把吉他,而是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服饰审美的兴起。

此刻,听谁人乐队的《四重奏》(Quadrophenia),还能感到当时那种一个时代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结束的新鲜、骚动、兴奋和将要改变世界的青春决心。这一切都是如此令人鼓舞,它让我们知道这世界上除了墨守成规和接受命运之外还有一种更为广阔和大胆的人生。

不过,当时也有年长的人批判这种“摩斯文化”过于崇拜美国文化,“腐蚀了英国传统道德观的纤维”。但是,当时风头正劲的摩斯派们谁管这些老古董们酸溜溜的评论呢?他们还是我行我素地进行着自己的摩斯式生活。打架、寻衅、滋事,制造了一大批诸如“警察将摩斯派驱逐出社区”之类的报纸头条,当时的弟弟妹妹们看着这些叛逆张扬的哥哥姐姐,心里无不在想着:“他们好酷,我想成为他们。”

摩斯派影响了后世许多亚文化,比如朋克(Punk)、光头党(Skinheads)等,可以说是青年亚文化的始祖。摩斯文化不仅影响了英国,也波及到世界范围,在80年代,摩斯文化特别影响着美国的南加州,以及加拿大的温哥华和多伦多。一部叫《Mondo Mod》的纪录片,就描述了1966年摩斯文化在西好莱坞和日落大道所产生的影响。当时颇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摩斯小分队》(The Mod Squad)也是描述这种摩斯文化。

整个摩斯文化的核心,就是他们更向往一种摩登现代的东西。新兴流行的美国文化、机车、音乐、法国电影等,都是他们追崇的东西。摩斯派更着眼于“未来”,而非“过去”。《纯粹初学者》(Absolute Beginners)描述的是一群年轻的摩斯派同时又是摩登爵士乐“粉丝”,他们穿着精致的意大利西装所过的日子。这本小说也被英国《卫报》评为“死前必读的1000部小说”之一。

随着“摩斯一代”的老去,和人们对时尚、音乐品味的变换,轰轰烈烈的摩斯运动也渐渐沉寂了。新的文化流派,譬如嬉皮文化和“光头党”等也逐渐兴起。但是,至今,还是有曾经是摩斯派的人在接受采访时自豪地表示自己以前就是个摩斯派,并且“一朝摩斯,终身摩斯”。

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努力飞过。而回看中国的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一代”,却仿佛从来没有这种成体系、成规模并影响世界的青年亚文化。我们的教育培养模式让大多数人成功做了一个“乖宝宝”,却永远没有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自我。“没有让父母失望”的中庸成功人士每天都在增加,但也导致了中国青年过早沦为一种流水线上的产品。很多人没有张扬的青春、难忘的回忆,也几乎从未真正思考过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家有伊顿生
下一篇:爱是紧张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