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出口,但对中国经济而言,更大的挑战在于贬值带来的资本外流。下半年以来,以央行为首的有关部门已经采取多种举措防止资本过快外流。9月份,外汇管理局对于个人分拆购汇开始加强监管,这种被俗称为蚂蚁搬家式的购汇行为,是指个人为了规避5万美元的购汇限制而采取的曲线购汇方式,这种一度十分普遍的购汇行为,现在开始被严格监管。除了对个人购汇行为加强监管,随着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越来越大,机构的换汇行为也开始被有所限制。据悉央行近期通过窗口指导口头暂停申请新的RQDII业务,所谓RQDII,也就是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相关境内机构可以开展人民币的境外投资业务,最早于2014年底启动,主要是为了解决人民币走出去的问题。央行此次暂停RQDII,主要原因是很多境内机构基于人们的贬值预期,通过RQDII业务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为人民币快速外流提供了最便捷的通道,在人民币资本账户还没有完全开放的背景下,RQDII可算是最安全便捷且合法的资本外流途径。央行暂停RQDII业务,显然也是为了堵住资本外流的口子。
资本外流的压力可能会导致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进度放缓,按照“不可能三角”理论,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三个政策目标,至多只能实现其中的两项,在这三者之中,对于目前的中国经济而言,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重要性可能远大于资本自由流动。虽然有关部门始终在强调要坚持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大方向不改变,但在现实压力面前,资本账户开放的进度可能会不得不放缓。按照计划,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会小范围试点,然后逐渐扩大。今年5月初,国务院批复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当时就提及“择机推出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所谓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业界俗称QDII2,也就是允许高净值人群可以直接进行境外投资,包括股票、不动产和实业投资等等。作为2015年的改革重点,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原本应该在今年择机推出,不过现在已经时至年末,今年如期推出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
在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下,一些国内的富裕阶层早就开始将人民币资产换成美元资产,不仅如此,港元资产也开始日渐受到青睐。由于香港采取和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因此,对于一些希望避免人民币贬值风险的内地投资者,如果不能如愿将人民币换成美元,退而求其次,换成港元资产也算是次优选择。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是,今年去香港购买保险成为新的风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内地访客到香港新买的保单费总额达211亿港元,占到2015年首三季个人业务总新增保单保费(972亿港元)的21.7%,预计全年会超过300亿港元。在2010年,这一数据只有44亿港元,去年全年为244亿港元。内地访客对香港保险的青睐,除了香港保险自身的一些优势和吸引力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认为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黄金年代已经结束,希望通过港币资产规避人民币贬值风险,而对于更高级的玩家而言,香港保单具备的抵押贷款功能,无疑又提供了新的杠杆工具。
主笔 谢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