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物改造 生活方式与商业尝试(3)

 
旧物改造 生活方式与商业尝试(3)
2016-01-06 08:59:27 /故事大全

魏明辉工作室的角落里叠放了几只色彩斑斓的复古行李箱,在朴素的冷色调空间里显得非常扎眼,问过之后才知道是他最喜欢的产品之一。“箱子外皮用的是废旧热转印材料,防水耐磨,八个角的包边和提手用的都是真皮,我专门去浙江找的箱包加工厂生产,一共只有100只,用搬家公司的专车运回北京。这箱子价格比较高,卖得不好,但因为外观时尚被很多明星都借走拿去拍照。”魏明辉语气里有一丝得意。他是设计师,在商业设计的行当里浸淫了15年,也痴迷于旧物再造,提倡环保生活。不过,与塞子不同,他改造旧物不是为了日常生活,而是选择了商业路径,主打环保概念,通过再设计将回收的废弃材料开发成创意产品。

魏明辉的初次尝试是在2008年,那是个偶然而奇妙的机遇,彼时北京奥运会召开在即,“限塑令”也从6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为了环保和城市形象,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北京街头大大小小的店铺也纷纷更换吸塑材质的灯箱和广告牌,大量塑料材质的广告布被扯下来丢弃。有天晚上,魏明辉与妻子外出散步,看到五颜六色、印着不同字样的塑料广告布堆积在路边来不及清理,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琢磨着通过再设计让它们重新获得生命。

利用废旧材料制造产品在国外早就有了先例,但魏明辉最初拿到的材料廉价而简易,支撑不了复杂的设计,只能做成购物袋。于是,他捡了些干净的广告布带回家进行简单的清理裁剪,画出设计草图,拿给路边的裁缝店做参考,很快就加工出200个购物袋成品。原本单调呆板的广告布经过重新设计剪裁变成了独一无二的东西,魏明辉觉得很好玩,干脆拿去798艺术区里摆摊销售。兼具环保概念与独特趣味设计的购物袋在当时还比较罕见,因而备受欢迎,很快被抢购一空。

原本只是一次实验性的举动,却收获了意料之外的反响,魏明辉不仅受到鼓舞,还彻底被激发起兴趣,他不再满足于用廉价材料做购物袋,开始认真考虑旧物再造商业化的可能性。这在中国尚属空白,但国外运用回收材料做包袋却早已形成专门的领域,欧洲和日本都有运作成熟的品牌。“比如瑞士很有名的FREITAG,已经有20年历史了,创始人是苏黎世的两兄弟,也是设计师。他们用卡车帆布篷做背包面料、报废汽车的安全带做背带、回收的自行车内胎封边,提倡回收利用的环保概念,在小众市场上很受追捧。日本也有用汽车内胎做包的品牌,通过精良的加工把旧材料做成设计品,也非常受欢迎。”魏明辉说。

虽然不乏成功的先例,但旧材料回收再造却并非哪个国家的独创,材料、加工更是因地制宜、各不相同,想要效仿并不容易,魏明辉只能自己摸索。商业化的第一步是形成个性鲜明的品牌,他思考了很久,决定将其命名为“内存”。“因为我从一开始就是做包,而包就像电脑的内存一样,可以储存大大小小的物品,另一方面也暗含着不要再把污染环境的因素向外扩张。”材料选取也更为严格,早期捡回来做购物袋的广告布因为不耐磨很快被舍弃,魏明辉开始四处花钱回收更好的旧材料。“像刀刮布、热转印、微喷、丝网印等材料,这些都是广告制作行业的材料术语,我全都研究了一遍,各种材料的防水性、柔韧度和耐磨性都了然于胸,基本上成了材料专家。”他还曾专门在高碑店租了一间仓库存放收回来的废旧材料,一番筛选之后,魏明辉最终锁定了五种“可以掌控”的材料:“有防水的厚广告布,有比较像布的热转印光缎材料,有过期的废旧杂志,还有用过的消防水袋和草席,但这两种材料比较罕见,做出来的产品不多”。

丰富的材料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也使精巧的设计成为可能。每拿到一块广告布,魏明辉会首先挑出最有意思的元素裁下来,确保它们能够集中呈现,余下的材料一般是随机剪裁,这同样会制造很多惊喜。“比如同一块布上的一个词语被拆分在两个袋子上,就成了很棒的情侣袋。加工过程也有期待,有的工人拿过材料就动手,有的就具有天然的审美,会把相同颜色的材料拼接到一起,所以我事先永远不会知道每个产品最终的样子。”魏明辉说。

他根据材质差异开发出不同产品,厚广告布做成了钱包和不同款式背包,缎面材料做成了领带、晚宴手包等配饰,过期杂志经过重新覆膜做成了笔记本、相框、杯垫和灯罩……五年时间里,魏明辉一共推出了将近20款“内存”产品,不算多,但他满足于这样的进度,从来不会强迫自己在规定时限内开发新产品,FREITAG永远是他心目中的典范,“人家用了20年时间总共才推出30款产品,经典不衰的款式其实可以一直做下去”。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