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争创的厚此薄彼

 
城市争创的厚此薄彼
2016-03-31 10:13:43 /故事大全

同学大进在某市负责城市地下管线。为了争取到国家的专项补助资金,他和科里的同事加班熬夜,苦战近半年,终于以详尽的数据、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得到国家及省行业部门的青睐,被列入“全国地下管线示范城市”申报对象。就在申报进入冲刺阶段,却惜败给另一无任何资料的省会城市。原因是终审陈述时,按规定要求市委书记或市长做表态讲话,却临时被一主管副市长代替。主管方认为市里态度欠诚恳,担心地方补助资金不到位,遂取消了该市的名额。同样被取消名额的,还有好几家类似的地级市。玩了一辈子管线专业的大进想不通:“平常搞建设老是这儿缺钱那儿缺钱,现在巨额补助的机会来了,却不去争取,真不知领导是怎么想的。”

同样在该市,另几个争创项目却进行得如火如荼,分别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尽管这类的创建上级不拨一分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争创成功,也只是获得一块象征性的奖牌,却引得各地趋之若鹜,大小领导不仅频频出席各类重要活动,还发表电视讲话,并且以身作则上街宣传。对于创建此类城市不力的单位与负责人,给予黄牌警告,并与晋升与奖励直接挂钩。层层重压之下,各级各部门不敢怠慢,要人给人,要钱出钱,极短时间内,整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然而,有了这些称号的城市,仍然经不住大风大雨的考验,一些饱受诟病的城市老大难问题,始终没能得到有效解决。

宁可放弃几个亿的“地下”专项补助资金,却要自掏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元的财政资金去装裱没多少实际意义的“地上”项目,这样的情况在各地并不鲜见。城市发展“重地上,轻地下”的现象愈演愈烈,从各类争创项目单上可见一斑。因为地面上的政绩,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提升执政者的形象。长期以来的绩效考核体制,容易被表象的浮华所蒙蔽,天长日久,让休养生息的家园患上各地惯有的“中国式城市病”:随处可见的管沟开挖,下水道堵塞、“雨季来城里看海”,路基下沉、塌陷,山体滑坡等等。

跟“唯GDP”论英雄一样,城市争创项目厚此薄彼,也是考核机制有问题的体现。一座重外表、轻内涵的城市,哪怕它发展再快,外观再漂亮,也是不健康的。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城市,城市病的发作是必然的,是早晚的事。有鉴于此,未来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者,必须在顶层设置理念中,植入正确的绩效考核导向,尤其是对地下项目,不光要与补助资金挂钩,还要纳入国计民生的重要一环,并严加监管,唯如此,才能让城市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湖南 一读者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