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跤姚”的格斗人生

 
“鬼跤姚”的格斗人生
2016-05-27 16:30:37 /故事大全

他瞄了一眼计时器,还剩10秒,于是拼着最后一点气力抱定了澳大利亚选手的双腿,近乎挣扎的10秒,任凭对手拳头落在自己身上。这是他人生重要的一战,这10秒钟过后,在综合格斗的圈子里终于有了他的名号,综合格斗也正式成了他的事业。

武术迷

姚红刚比赛的形象经常会在电视上出现,网络上更是有大量的比赛视频,他也终于成了家乡青少年崇拜的对象,他觉得,他的经历一定会给那些如他当初一样迷恋武术的孩子带来很大影响。

1981年,姚红刚出生在河南周口一个依然贫穷的乡村,虽然算不上武术之乡,但在当地男孩子们的心目中,上武校还是他们最梦寐以求的理想。家里富裕的会选择去嵩山少林寺那边的武校,条件差一点的就去县城或者邻县。

姚红刚一直想上武校,他从小看着村里大孩子们翻跟头就着迷,觉得那是说不上的漂亮,看着人家打套拳,那潇洒劲儿能反反复复进入他的梦境,但他上武校的愿望终究没能实现。经济是最主要的问题,其次,他是家里的长子,父母还是希望他能够上学,即便没有上大学的想法,也好将来学一门技术,而武术,并不是一个能够养家糊口的行当。

他的父亲是乡里中学教体育的民办老师,他记忆里,虽然到乡里的距离不到10公里,但父亲每天要负责学生早操,每周末才骑车回家。母亲说起来,父亲收入好像也就是从5块钱起步,很长时间才到几十块钱,家里的农活主要都是母亲承担。家里没钱、母亲很辛苦,这是深深印在他脑子里的印记。

家里的院子里,有学校淘汰下来的一副单杠和双杠,这是他们家三个兄弟童年时候很重要的玩具。父亲带学校篮球队,他很小时,当那些孩子把他举上单杠的时候,他直接就能在单杠上连续地空翻,他至今还能记得下面学生们充满赞赏的惊呼。

他虽然好动,但还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14岁那年的暑假,他第一次到北京,说起来那是一次被骗的经历。当时一个邻村的年轻人跟他们几个小孩说,可以带他们去北京,干一点扫地、浇花的零活儿,管吃管住每个月还给300块钱,还能去看天安门,这不仅对他们这几个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充满了诱惑,连家长们也觉得可行。年轻人带着他们几个孩子辗转在北京的各个工地,快开学了也不说让他们回去,直到父亲费尽周折找到他,年轻人一分工钱也没给。

这次经历虽然并不愉快,但第一次打工的经历一定程度上鼓起了姚红刚当“农民工”的心思。接下来的假期他跟着一个亲戚到平顶山在工地上干活,挣了300多元,交完学费他就把剩下的钱给了母亲。到1997年,两个弟弟逐渐长大,他便放弃了上学,跟着一个亲戚去甘肃打工。建筑工地上搅拌灰、运砖是最重的活计,原本三个人供三个砌砖大工,但几天之后成了他一个人供三个,结果一天下来累得端不住碗。受伤的手腕让他不得不回家歇了三个月。随后便去县城一家饭馆干活,每个月200元,半年干下来,他竟然交给了母亲1150元,他自己半年只用了50元。

1998年他到北京跟着表哥干空调安装,冬天的时候又回到了以前干活的县城饭店。

“农民工”繁重忙碌的体力劳动也没有让姚红刚停下练武的梦想,走到哪里,他都要问问有没有练武的人,每天都要压腿、练俯卧撑,稍有闲暇,他就会照着电视上的动作,踢踢腿、挥挥拳。那时候电视上在播“散打王”的比赛,他下午就跟宿舍的几个伙伴跑到电器商场,请人家调出比赛来看,他记住了如今已经都是好朋友的柳海龙、赵子龙、宝力高等很多选手,他幻想着有一天能像他们一样在电视上露脸。

他虽然并不知道散打、柔道、摔跤等等项目有什么区别,但这些都被他当成了武术,在饭店的屋顶上,他用面口袋自制了沙袋,每天也“装模作样”地踢腿打拳。

入行

姚红刚说自己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痴迷于练武的农民工,2001年他再次到北京干起了空调安装的工作。2003年的一天,他忽然在报纸上看到一个跆拳道馆的招生启事,于是骑着车就找了过去,一身道服240元,可以赠送一节课,他实在不太舍得,但穿着跆拳道服的想象对他充满了诱惑,他狠了狠心,用相当于半个月工资的“巨资”满足了一下自己,180元的道鞋最终他也没舍得,就光着脚练,一个小时的课很快就结束了,接下来要再上课就要100多块钱一节,这时候旁边一个中学生告诉他,劲松那边有一个跆拳道馆,那里价格低,有很多大人在练。

位于劲松的跆拳道馆骑车要一个小时,300元钱10节课,姚红刚咬咬牙办了张卡,工作不忙的时候,他就会抽出半天时间跑过去练一节,每次课学习的几个基础动作对他来说太过浪费,他尽量把每次课的间隔时间拖长,让自己把每节课的东西都做最充分的练习,但10次课还是很快就用完了。以后,他没有再舍得续课,有时候跑过去站在边上看,教练就会问他还练不练了,几次下来他也不好意思再去了。

现在他也说不清楚那些课能有什么作用,但至少在一段时间里让他觉得自己已经真正开始了“练武”。2004年春节后,原来在县城饭店一起打沙袋的伙伴到北京来,他带着伙伴终于找到了一家饭店试工,巧的是,饭店的后面就是华声天桥的摔跤场。这个伙伴也迷武术,于是边在饭店打工边花50块钱一个月学习摔跤,而姚红刚晚上下班就赶过去跟伙伴学,学了一段时间,他跟同事演示的时候却怎么也摔不倒人,后来他才知道那里的摔跤重在表演,根本就不是为了摔人。

姚红刚觉得可能冥冥中注定了他要走“武术”这条路,在他正不知道这种“表演式摔跤”是不是还要练下去的时候,偶然在跤场认识的一位师哥向他介绍了自己师傅,一位民间摔跤高手,这位师傅就是姚红刚走上专业之路的启蒙老师。他还是边打工边去上课。师傅喜欢授徒,几个学生都是从来不收学费。这位师傅功底很深,教的路子虽传统但很正宗。后来,一个喜欢摔跤的房地产老板在三河建了个跤馆,师傅就带着几个徒弟过去,白天练跤,晚上当夜班保安,每人每月还给几百元收入。2004年下半年,姚红刚也辞掉空调安装的工作搬了过去,这是第一次进入到系统训练的状态。2005年4月,师傅给他们报名参加摔跤比赛,这是姚红刚第一次比赛,最终获得北京市第五名。在当年8月的又一次比赛中,他的成绩升到了第三。

比赛逐渐诱发出了姚红刚骨子里的斗志,他这时候决心要拿到北京市的摔跤冠军。那位师哥曾经拿过北京市的冠军,此时已经开始冲击全国比赛。师哥介绍他到山西的全国摔跤训练基地学习,每个月只要生活费450元。

他从在青海当武警的二弟那里借了1000元凑成2000元赶去山西,刚进训练基地的时候,他被安排给52公斤级的5个队员当陪练,那些比他轻十几公斤、没被他看在眼里的十五六岁的小孩竟然都能够轻松摔得他飞来飞去,他连一点招架的能力都没有,下来才知道这几个都是在全国比赛拿过名次的选手,其中还有一个全国冠军。姚红刚最为教练赏识的就是他能吃苦,他的勤奋更是被大家称赞,两个多月下来,他摔跤的境界陡然提升,他陪练的几个人除去那个冠军外,基本他都能摔赢。

再次回到北京,姚红刚去了一家健身俱乐部,每天他们都会做一些摔跤的表演。他没事的时候,就跟着录像学习李宝如的摔法。李宝如有“跤王”之称,1963年开始任北京摔跤队教练,曾三次任国家中国式摔跤集训队教练,偶然的一次,李宝如被俱乐部邀请来参加活动,当他表演时,李宝如一看就知道是模仿自己,他也认识姚红刚的启蒙老师,于是让姚红刚去宣武体校找自己的徒弟,一周三次,李宝如在的时候就亲自教授。

2007年5月,姚红刚参加四省跤王争霸赛,第二场就碰到了全国冠军无功而返。但一个多月后,在北京市中国跤比赛中,他获得65公斤级别冠军,这是他20多年人生中获得的第一个冠军。2008年10月,中国跤全国锦标赛,他又获得60公斤级别冠军。

摔跤比赛不仅没有参赛奖金,还要交参赛费,姚红刚想的就是要拿冠军,挣钱的事情他觉得是需要靠其他办法的,而这一阶段他找到的还是饭店守夜、保镖、摔跤教练这些工作,每个月的收入也还是在2000元左右。

2009年春节后,他被推荐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的比赛,只是在业余时间练过一点拳击、散打的他,仅取得了第三名,但这个比赛将他带入了MMA(Mixed Martial Arts通常称作综合格斗)的领域。姚红刚开始在巴西教练胡伊(Ruy Menezes)的指导下练习巴西柔术,并集中提升打击及降服的技术。到8月,教练让他代表俱乐部去山西比赛,他的出场费是1500元,假如赢了就是2000元。这是他首场综合格斗比赛,但主办方却不合常规地给他安排了一个13场全胜的对手,比赛虽然输了,但教练却很看好他的潜质,两个多月之后,他再次在山西比赛,第二个回合,便用柔术降服了对手。

此战之后,他意识到综合格斗似乎也可以作为一个职业,在俱乐部的训练也更加刻苦,俱乐部上午下午晚上各有一场两个小时训练,别人往往只练两个小时,他却常常是要练3场共6个小时。2010年,名不见经传的他基本没有什么比赛可打,他继续干着饭店的守夜人。

梦想

当姚红刚还在县城饭店的屋顶上打面口袋的时候,和他同龄的选手们已经成了电视上的名人,而这些成名的“王”们逐渐退下来的时候,接近30岁的姚红刚迎来了机会。

2010年下半年,武林传奇赛事的一名选手取得第一场比赛胜利后不愿继续参赛,替补的机会落到了姚红刚头上,没几天的时间,他将体重从65公斤级别降到了61公斤级,并针对澳大利亚对手左架的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对手出右拳踢他前腿是教练和朋友们共同商量的杀招。

10月份比赛在香港进行,刚一开局,擅长泰拳的对手便展开猛攻,恰好给了姚红刚使用杀招的机会,对手随即跪倒,但当姚红刚冲上去准备击打的瞬间,体魄强壮的澳大利亚选手已经站了起来,一记重拳将姚红刚直接打倒,当他晃晃荡荡还没站稳之时,对手一记勾拳,他又一次被击倒在拳台上。十几秒中,两次被重拳击倒,场上观众都认为这场比赛已经毫无悬念。但一眨眼间,再次站起来的姚红刚已经将对手高高举起,又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姚红刚是第一位以传统中国式摔跤背景参与综合格斗赛事的选手,观众们也都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只见到澳大利亚选手每次站起来,片刻就又以各种各样的姿势被摔在台上,姚红刚上去就是一通打,一通柔术的绞杀招式,三个回合,每个回合澳大利亚选手都会被摔倒五次以上。姚红刚以前参加的比赛都是3分钟一个回合,但这个比赛每个回合是5分钟,打到第三回合的时候,他体力已经严重透支,最后抱住对手双腿,他实在已经无力摔倒对方,他偷眼瞄了一下计时器,还剩10秒……结束哨声响起,姚红刚趴在教练递过来的桶上“哗哗”地吐了起来,他已经彻底累过头了。

观众们被姚红刚眼花缭乱的摔技所震惊,“鬼跤姚”的称号也由此诞生,这场比赛的参赛费是1000美元,姚红刚顺利获胜,争取到了改变他人生命运的争夺金腰带的比赛。

2011年春节之后,姚红刚就投入了紧张的训练,他重点放在了自己不足的拳法上。对手是韩国著名的选手赵南珍,经验老到,技能全面,各方面的信息都一边倒地倾向了赵南珍的获胜,包括姚红刚的好友、教练也都认为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比赛,赛后他们透露,他们都认为姚红刚撑不过第二个回合。

2011年7月16日,“武林传奇”雏量级冠军争夺战在澳门上演。第一局一开始,双方没有经过任何试探就展开激烈的对攻,姚红刚突然一个下潜抱腿过肩摔将赵南珍摔倒在拳台边。赵南珍接下来频频用下鞭腿猛踢姚红刚的膝弯,在场面占优的情况下,赵南珍冲动的飞身膝击,被姚红刚抓住机会,从空中将其击落。姚红刚近身之后使用自己的摔跤技法将双方的比赛从立击拉到了地面上。寝技出色的姚红刚一个四方固将赵南珍压倒在身下,不过年轻力壮的赵南珍在短暂的相持之后,抓住机会翻身,对姚红刚形成了肩固。被压在身下的姚红刚挡住赵南珍对自己头部的肘击,最后用摔技将对手成功摔出,并且对其完成了三角锁,比赛的惊心动魄令所有观众都不由得站了起来。

“第一局我成功压住了对手的气势,使得接下来的比赛更有利于我。”姚红刚说,第二局结束的时候,裁判都站了起来,来观战的好朋友、教练眼里都涌出了泪水,此时,姚红刚的胜利已经基本奠定,虽然已经时隔多年,但讲到这里的时候,可以看到姚红刚眼里已经噙满了泪水。

这是“武林传奇”亚太地区中国选手获得的首条金腰带,姚红刚的命运也开始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场比赛他赢得了5000美元的奖金,更重要的是,他的声名鹊起,参加一个活动几分钟的时间,对方给出的报价就是1万元,同时,赞助、代言、片约接踵而来,他在俱乐部代课的费用也翻了番。

到下半年的时候,美国综合格斗的权威赛事UFC邀约中国的三名顶级选手去拉斯维加斯训练,6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到访4家训练馆,每家都是各有特长,训练环境、训练比赛的技术和战术等等都让姚红刚大开眼界,他看到了国际水平的先进所在,短短的6个星期训练,他的技能被朋友们视为“飞跃”。2012年9月,他受邀代表中国参加综合格斗双料世界冠军决赛,参赛奖金提高到1万美元。

姚红刚说,2015年是综合格斗划时代的一年,以前每年的赛事只有几十场,很多还是那种办一场就可能没有将来的临时商业赛事,而2015年,赛事一下子达到了200场以上,连以前停掉的品牌赛事也都重新燃起战火。在美国,UFC的收视曾经多次超过NBA甚至是超级碗,随着观众的壮大,中国的综合格斗赛事以及训练也将是一个数百亿元规模的市场。他2015年打了十几场商业比赛,平均出场费已经超过了6万元,加上每场比赛的赞助和代言,年收入也要过百万元了。并且在这一年,他跟自己打UFC的三弟以及合伙人共同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兄弟综合格斗训练馆”,业余格斗健身培训和专业格斗训练也都是将来收入的来源。

2016年1月1日,姚红刚在北京比赛,8日,在日本比赛,16日,在河北省香河县比赛,春节之后的一场比赛也已经确定,他说,他今年计划只参加七八场比赛,更多地把比赛机会让给自己馆里的十几个专业学员。这几年,他又去了几趟美国,一方面是去训练学习,同时,他又有了新的梦想,他希望将来能办一个美国UFC那样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综合格斗赛事。

记者 庄山 摄影 张雷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