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氏喜剧创作达10年之久,且全部完成于1590~1600年,几乎占了他创作生命的一半。他的喜剧不但受到维多利亚时代的英王室、贵族和平民的狂热追捧,而且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英格兰人。正如恩格斯在《风景》一文中所指出:“不管他剧本中的情节发生在什么地方——在意大利、法兰西还是那伐尔,其实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他所描写的怪僻的平民、自作聪明的教书先生、可爱然而古怪的妇女们的故乡,merry England(快乐的英国)。总之,你会看到这些情节只有在英国的天空下才能发生。”
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一般被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作品创作于1592~1594年间,主要喜剧有《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与《爱的徒劳》。其中《错误的喜剧》是对古罗马喜剧家普劳图斯代表作《孪生兄弟》的模仿,《驯悍记》对“戏中戏”的形式进行了试验,《维洛那二绅士》是莎士比亚浪漫风格喜剧风格的初步确定,《爱的徒劳》则是以反禁欲主义为主题。这一时期的莎氏喜剧中充溢着狂欢色彩和精神,包含着各种狂欢式的变体,带有欢快明朗的色彩。第二阶段的作品创作于1594~1598年。在《仲夏夜之梦》(1594)、《威尼斯商人》(1596)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的写作过程中,莎氏喜剧慢慢走向成熟。《仲夏夜之梦》幻想性与抒情性的水乳交融使莎氏喜剧有别具一格的浪漫风格,《威尼斯商人》是莎氏喜剧创作走向完全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自《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之后,莎氏创作便进入第三阶段即高峰阶段,一连写下了《无事生非》(1598)、《皆大欢喜》(1599)与《第十二夜》(1600),被誉为“娇媚明艳的喜剧三部曲”,“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同时,其喜剧中悲剧性的批判现实的成分越来越多。这些喜剧中悲剧因素的积累,为莎士比亚日后的悲剧创作形成了前提和基础。
莎士比亚创造的词汇有2.9066万个,这将近3万个词汇在代代相传的阅读和传播中,早已成为英国人的日常语言。相对于具体的词汇而言,他使用这些词汇的方式,以及这种个人方式背后所传达的精神,影响更是深远。我们今天在电视剧和笑话中所领略到的英式幽默,如果抽取掉莎氏的语言表达方式,将立刻变得残缺不全。通过《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喜剧,莎氏赋予了英式幽默一种近乎智力游戏的表达方式,而支配着这一切的,是自由、宽容的精神以及人们所认知的“绅士风度”。
英式幽默的讽刺与自嘲,与相对稳定的英国社会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主题涵盖广泛,包括对宗教、社会阶层、性等问题的调侃。特别是针对每日生活中的荒诞事,反讽意味很强。而对于英语这种语言媒介的使用,则是能否准确表达这种幽默的关键。
“Light,seeking light,doth light of light beguile”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比较有名的一句双关语。梁实秋将此句译为,“追求光明反被光明骗走了光明”。这一句出自《爱的徒劳》第一幕第一场,是俾隆反对闭门造车式苦读时所说。其中第一、三两个light指的是眼睛,第二个light指的是智慧,第四个light指的是视力。整句意思是“追求智慧的眼睛骗走了眼睛的视力”,就是“本想找光明,反而失去了光明”。诡辩的语言下,实际上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更像是一种莎士比亚式的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莎氏喜剧中,人物对话除了冷嘲热讽,更多是机智的幽默。《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与尼莉莎女扮男装和丈夫巴萨尼奥同时出庭,后者却不明真相。当巴萨尼奥激情表白,他愿意献出生命、妻子以及整个世界来救出安东尼奥时,妻子鲍西娅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幽默回答:“尊夫人要是就在这儿听见您说这样的话,恐怕不见得会感谢您吧。”
在英式幽默中也经常用到双关、暗讽以及智慧笑话。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人就给世界很好地解释了什么是英式幽默。英国广播公司在当年拍摄一部名叫《2012》的电视剧,以虚构的剧情描述伦敦奥组委在筹备奥运会的过程中的慌乱,以自嘲的方式来迎接让他们有着复杂感情的奥运会。《卫报》记者也以他们自己的幽默调侃着对英国社会来说的这件大事。在一篇题为《伦敦奥运会外国游客生存指南》的文中“吐槽”奥运安保人员短缺临时拉来退休警察充数时,说:“千万别向街上的警察问路,虽然他们也很想回答,但很遗憾,他们都不是伦敦的警察。”在介绍各国运动员入场时,演播室里的主持人就借机自嘲了英国的天气和食物一把:“这个国家的雨季是从5月到11月,这跟我们差不多。哦不,我们的雨季是从1月到12月。”
出现在18、19世纪的单口相声,在英国也是一个长久不衰、备受欢迎的传统。这些单人喜剧滑稽表演家,演出时面无表情,最擅长一句话幽默(One-liner)。有着英式幽默的笑点比较隐晦,文字游戏和文化典故很多,而底下的观众则需要思考一下才能明白笑点何在。除早期的单口相声演员比利·康诺利(Billy Connelly)、两罗尼(The Two Ronnies)等人,吉米·卡尔(Jimmy Carr)也是当代英国著名的单口相声演员。吉米曾指着身后的大英帝国的国旗对台下的观众道:“大家都看得出来,我是英国人,英国伟大之处在于我们会自嘲,我说的自己实际指的是’别人’,我所说的嘲笑其实指’侵略’。”随后面无表情,无奈地撇撇脑袋,如此的停顿,似乎预料到了底下观众的笑声。一档已经在英国广播公司开播坚持长达十几年的“Live at the Apollo”的单口相声节目,每期节目中都由一名喜剧演员主持,英国戏剧界的大牌明星也将纷纷登场亮相。除了电视,在英国,令人捧腹的各类“喜剧俱乐部”(Comedy Club)与酒吧文化同样受追捧。
英式幽默从本质上所表现出的对权势的轻视,可谓从莎氏喜剧中一脉相承。与拒绝对权力卑躬屈膝,充满讽刺和自嘲相对应,英式幽默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宽容和自由。爱情与友谊是莎氏喜剧的两大永恒主题。他认为,人应当充分品尝人生的乐趣、爱情的美满、家庭的幸福及友谊的温暖,他还坚持人追求欢乐的各种欲望都是正当的,任何人都不应禁止它,相反,应当给予它自由的天地。在莎氏的全部喜剧创作中,几乎每一部剧作都有这样的描写。《错误的喜剧》中,主仆二人之间经常由于阴差阳错造成的误会,但在真相大白之后全家活泼欢快,家庭幸福欢乐。《爱的徒劳》中,那瓦国王和三位青年大臣由最初的清心寡欲、不近女色,到后来终于在一支小小的法国女郎的“军队”面前折服,个个背誓求爱。还有《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与巴萨尼奥的热恋,《仲夏夜之梦》中赫米娅对爱的追求,《皆大欢喜》中最终有情人皆成眷属,无一例外品尝了圆满。
文 龚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