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工作是否还能存在,取决于人们对它的眷恋有多深了。
说起改变时尚产业的新科技,除了近来一直备受关注的即时信息平台之外,就要数“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和3D打印了。它们不仅零售模式和体验被改变了,就连传统的制造方式也似乎面临挑战。
正在改变的营销与体验
作为科幻小说的又一成功预言,“虚拟现实”正通过多媒体手段,向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体验。据市场研究公司CSS Insight统计,截至2015年底,市场上仅有250万副VR头戴器与增强现实眼镜售出。
虽然VR离大规模普及还有一段路。但2014年收购了虚拟现实初创公司Oculus Rift的扎克伯格计划在10年后售出价值在5000万至1亿美元虚拟现实头戴设备。Big Sky Studios执行总监马泰奥(Matteo Caraccia)看到了将虚拟现实设备投入营销的商机——戴上VR头戴器,消费者坐在家中就能获得购物体验。“他们不仅能亲眼看到要买的产品,在周围走一走,还能把产品拿起来看。”他对《时尚商业》说。
这将在根本上刷新人们对内容消费的方式,并催生新的VR营销体验。虚拟现实导览平台YouVisit的数据表明,进行虚拟现实内容浏览后,有13.3%的消费者会产生交易相关行为,但对未获得虚拟现实体验的消费者来说,这一比例只有5%。
对“造梦”的时装品牌来说,VR更加有的放矢。在迪奥与Tommy Hilfiger的门店里,顾客只要戴上品牌提供的头戴器就能直接穿越到已经录制好的时装秀场。“在商店里,你得不断地给顾客们送去新鲜感,而不是把衣服挂在架子上等着他们掏钱买就好。”Tommy Hilfiger首席执行官丹尼尔(Daniel Grieder)曾表示。
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2016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ModiFace演示了ModiFace Mirror HD 新版魔镜。采用了AR的魔镜可以立刻看到想要改变的妆容或唇膏与眼妆的新搭配。这解决了所有化妆女性的困扰,想选出一款适合自己肤色的唇膏再也不用抱着反复擦破嘴皮的决心了。最有趣的互动部分在于,只要换个表情,就能改变脸上的某个部分,就像撅一下嘴就能换一种口红,或者扬一扬眉毛就能变换眼妆。
除了以上在门店的体验营销,一种虚拟试衣间正在修缮网购的弊端。据Venture Beat网站报道,Avametric最近刚为虚拟试衣间获得一轮1050万美元的融资。这项技术专门针对如何才能更好地网购服装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Avametric公司CEO布鲁姆(Ari Bloom)看来,消费者在实体店看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产生购买的可能性只有30%,如果能去试衣间试穿的话,购买的可能性就会提高两倍。而网上购物既无法触摸衣服的品质和质感,又无法试穿。为了修缮这个弊端,Avametric计划将自己的技术投入服装实体店。
一旦被采用,顾客就能在被改造的试衣间里,通过传感器进行图像处理,仅在三秒钟的时间内扫描出其详细身体参数。消费者只需输入相关信息建立账户就可储存数据。当然,技术所扫描和捕捉的不是客户的图像,而是200个数据点。
有了这些数据,顾客以后在此品牌与Avametric数据库同步的网上销售平台就能轻松找到适合自己身材的衣服。布鲁姆认为,目前的网购缺乏能够和实体购物相抗衡的确定性,Avametric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堪比真实试衣间的效果。
万能的3D打印技术
从珠宝首饰到手袋的提手,传统工业的模具生产仍在使用,这些模具将会被充入塑料、玻璃、金属等各种液质材料助其成形,曾经在大批量生产中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有了3D打印技术之后,这种“从无到有”的戏法变得更加出神入化了。
与传统方式相比,运用3D打印进行的生产,无需传统模具的前期投入,制造1件产品与制造1万件产品的成本相同,定制产品的成本也大大降低。这让很多品牌开始“虎视眈眈”,耐克正在3D打印足球运动鞋上进行创新实验,争取按照顾客的脚形实现个人定制。阿迪达斯、锐步与New Balance都已经公开各自品牌的3D打印模型。
最新的饰面技术进展也意味着,3D打印能用以制造平滑、打磨后的产品表面,更符合高级商品的特性。除此之外,Under Armour也即将推出其3D打印的运动鞋。虽然该技术并不是促进销量的保证,但对于制造商来说是一种对创新模式的验证。
世界首款3D编织鞋履的殊荣被JS Shoes摘得。据美国PSFK网站报道,JS公司的联合创始人Xiaoxi Shi自从2014年就便一直在研发此项目。他解释道,这种3D编织机器在制作过程中,只会使用制作定额成品所需的材料,杜绝了浪费。而生产过程中,3D编织相比传统的技术,碳排放大幅减少,不但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也大大减少了所需的人力。
被夺走的工作机会
如此一来问题来了,虚拟现实对零售业的介入会不会减少导购的数量?3D打印技术会不会淘汰传统铸模工种的技术工人?答案是肯定的。Argodesign的设计师马克·罗尔斯顿(Mark Rolston)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设计师们,机器人来抢你的饭碗了》。在他预见的未来里,大部分工作都会被机器取代,智能软件和机器人将最终取代出租车司机,记者和医生。就连“自命不凡”的设计师也在劫难逃。
为什么要单独说说设计师?因为他们主导了潮流,让所有产品成为他们被使用的样子,让人们感知到一切既有的存在。这是一项多么复杂而又不可取代的工作啊。然而,在马克看来,将来的人工智能也能胜任这一切。
原因很简单,现代设计是基于用户的习惯来提供解决方案。分析数据和建模对于人工智能来说信手拈来,另外庞大的网络数据,包括网站浏览记录、定位系统、选择偏好都能及时被摄入,综合制定更加个人化的设计。不仅如此,人工智能没有畏惧感,因此更容易创新。也许,将来设计师唯一能够指导人工智能的就是人类最原始的“瑕疵”。毕竟,只有人才对传统和情怀念念不忘,并对其心生敬畏。
美国小说家劳伦斯·布洛克(Lawrence Block)笔下的侦探马修·斯卡德曾凭借一个细节——手工衬衫,锁定了嫌疑人的身份。无论是西装、领带还是衬衫,是不是手工的,从衬里可以辨别出来。现代成衣的衬里采用的是涂有热熔胶的化学无纺布,通过滚筒机把它和面料压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黏合衬”,而传统的手工做法是“缝合衬”。
手工师傅把天然亚麻布和面料缝在一起,各个接缝处用的都是隐藏针脚,如此一来“挂在”面料之后的衬里不但能使面料挺括,还能保持面料的柔软感。相比之下,黏合衬看起来也很挺括,却稍显僵硬。用老师傅的话来说,手工做出来的衣服是“随”着人的,而机器制作的东西是人“随”衣。
《奢侈态度》一书中指出,真正的手工缝合必须用亚麻布。同时天然纤维的亚麻能与羊毛达到最佳的融合,令后者柔软亲肤的特性得到体现。而化纤出身的无纺布却完全达不到这点,越是顶级的面料,无纺布衬里的减损作用越大,做出的衣服就越发没有“手工相”。
如果非要说时尚和其他行业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它掺杂了更多“人”的因素。换言之,这项工种是否还能存在,取决于人们对它的眷恋有多深了。
文 杨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