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科梅蒂是艺术家中的“特殊存在”

 
贾科梅蒂是艺术家中的“特殊存在”
2016-09-26 14:46:34 /故事大全

——专访贾科梅蒂基金会总监、著名策展人凯瑟琳·格雷尼尔

三联生活周刊:贾科梅蒂的作品和他身上所具备的什么特质,当时会如此吸引知识分子群体?

格雷尼尔(Catherine Grenier):贾科梅蒂在蒙帕纳斯建立了一间狭小简陋的画室,里面挤满了他的作品,他整天待在那里,艺术家们总是接二连三地登门拜访,知识分子也经常光顾。他们的对话和讨论总是容易变成激烈的争辩,偶尔也有面红耳赤的挑衅与争吵,但是这些人依旧喜欢和贾科梅蒂交流。我认为,他们是在贾科梅蒂的作品中寻找到了对自己灵魂的阐释和关乎文学的哲理。

有个典型的例子是乔治·巴塔耶。在超现实主义时期,乔治·巴塔耶和安德烈·布勒东分别发起了不同的运动,人们要么站在巴塔耶的阵营里,要么支持布勒东。而贾科梅蒂与两个人的关系都非常亲密,因为他同时欣赏两种不同的思维:布勒东从精神分析和梦的概念中获取灵感,而巴塔耶深受尼采“暴力与性”的观念影响。贾科梅蒂之后又认识了剧作家贝克特、哲学家萨特,作家让·热内也是他的好友。让·热内在自己的写作和贾科梅蒂的雕塑、绘画之间找到了共通之处。我认为对这些人来说,贾科梅蒂是艺术家中的“特殊存在”,是那个时代至关重要的当代艺术家。

三联生活周刊:萨特和热内写贾科梅蒂,某种程度上是否制造了一种他的神话?比如夸大了孤独。

格雷尼尔:知识分子并没有影响贾科梅蒂,而是被贾科梅蒂所影响。萨特不仅从贾科梅蒂身上发现了新的灵感,也找到了对于自己文学理念的系统阐释。而对于贝克特,你在展览中会清晰地看到贾科梅蒂确实影响到他,比如为戏剧《等待戈多》再度上演制作舞台布景——不仅是我们在展览中还原的那些由贾科梅蒂亲自制作的道具,贝克特对于空间以及空间中的“形体”的概念等等,也都是从贾科梅蒂那里得来的。而通过雕塑《三个行走的人》,你又能找到贝克特的荒诞主义在贾科梅蒂身上的烙印。

贾科梅蒂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并不主流,而是尽可能抵挡主流的侵袭。他在具象艺术备受轻视的年代走上这条路,艺术市场上寂寂无名,画廊里也长达10年没有他的展览,我想,正是这种“郁郁不得志”的特质吸引了知识分子。

三联生活周刊:贾科梅蒂在蒙帕纳斯的生活真如照片看起来那样穷困吗?生平介绍里说,他其实在1932年已有个展和收藏者。

格雷尼尔:他在蒙帕纳斯时期确实生活拮据,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也依然贫穷。他在加入超现实主义团体的早期偶尔还能售画,但1929年经济危机一来,两三次之后,他就再也没卖出过作品。1933年他是在纽约的朱利安·莱维画廊(Julien Levy)做过展览,不过一幅画也没卖出;达利也在同间画廊展出,却成功卖出好几幅作品。直到1956年在纽约皮埃尔·马蒂斯画廊(Pierre Matisse)办展时,他才靠卖作品赚到了钱。

贾科梅蒂那间小画室极为简陋,经常漏雨。刚开始他还在酒店里租房,后来就穷得付不起房费了,只能住工作室。50年代末,纽约皮埃尔·马蒂斯和巴黎玛格画廊开始大量销售他的作品,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这已经是很晚期的事了。他过得穷困潦倒,一辈子都穿插着做点室内装饰的业务以谋生。

三联生活周刊:贾科梅蒂作品的最大收藏者是瑞士的贝耶勒(Beyeler)吗?

格雷尼尔:贝耶勒确实是贾科梅蒂作品的重要收藏家之一,而且在60年代担任过他的经纪商。贾科梅蒂去世后,遗孀安妮特也依然托付贝耶勒售卖他的作品。当时有一位名叫汤普森(Thompson)的美国收藏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了收藏贾科梅蒂作品的念头,并且到了巴黎,从艺术家手中直接买下了一批质量上乘甚至堪称完美的作品。他想用自己的收藏开一家博物馆,所以不仅收藏贾科梅蒂的作品,也包括其他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但因为独子意外去世,他决定放弃一切,将自己的全部收藏转售。贝耶勒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另一位瑞士收藏家说:“天呐,我们的藏品中怎么可以少了贾科梅蒂,我们为什么不买下这批艺术品?”收藏家们聚在一起竞拍汤普森的藏品,后来这些被安置在苏黎世美术馆,成立了贾科梅蒂基金会。当时的基金会和我们现在的性质不一样,现在主要是从艺术家手中继承作品,而当时是由收藏家自己购买。贝耶勒对创办贾科梅蒂基金会给予了帮助。

三联生活周刊:贾科梅蒂现存于世的作品有多少?

格雷尼尔:具体数字我们还在研究中,目前还不清楚……我们展出了250件作品,那么他的作品数量肯定要比250件多,至于是否达到五六百件,现在还不得而知。

三联生活周刊:贾科梅蒂是个多产的艺术家吗?

格雷尼尔:他不是,毕加索才是。雕塑家作品会比较少。布朗库西(Brancusi)一生中创作了诸多小型的身体雕塑,但数量也不算多。

三联生活周刊:说到布朗库西,他和贾科梅蒂有交往吗?

格雷尼尔:在贾科梅蒂心中,布朗库西堪称大师。贾科梅蒂比布朗库西年轻,当他开始在杜勒里沙龙参加展览时,有一次就在布朗库西的作品旁边,这让他很激动。在超现实主义时期,贾科梅蒂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像布朗库西一样,成为某种符号。他对布朗库西推崇备至,哪怕后来退出超现实主义团体了,布朗库西在他心中的地位也丝毫没有下落。

同为现代主义雕塑家,贾科梅蒂和布朗库西的差别在于:贾科梅蒂为大众所爱,而布朗库西则是地位尊崇,只有真正了解现代艺术的人才会对他狂热不已。贾科梅蒂的作品会触动普遍情感,因此相较于布朗库西,会更为流行。如果你策划一场展览,就会发现布朗库西的观众没有贾科梅蒂的多。

三联生活周刊:贾科梅蒂和巴尔蒂斯(Balthus)的关系如何?他们都被视为艺术家中的孤独者。

格雷尼尔:他们是很好的朋友,从上世纪30年代一直到超现实主义时期之后的那些年,始终保持密切关系。加入超现实主义团体后,贾科梅蒂和布勒东一起去拜访巴尔蒂斯,结果布勒东非常讨厌巴尔蒂斯,而贾科梅蒂却正好相反。他们的交往主要发生在50年代,因为都是具象派,有很多共同话题,尤其是对艺术史的看法。尽管两个人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但仍然非常投契。

三联生活周刊:贾科梅蒂最开始到巴黎是师从布德尔,但为什么他好像完全没有受到老师的影响?

格雷尼尔:在美学上,布德尔对贾科梅蒂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影响。布德尔曾经担任过罗丹的助手,而贾科梅蒂受到了罗丹的影响,他的作品《行走的人》,对应了罗丹一件非常知名的雕塑,也叫作《行走的人》。

布德尔让贾科梅蒂接受专业的学院教育,但也因此令他对这种“依样画葫芦”的学院派很快感到厌烦。不过布德尔教给贾科梅蒂最为关键的一课,就是向他展示了多样文明的重要性,比如非洲文明、喜马拉雅文明、埃及文明等等。我认为贾科梅蒂在这一点上感触颇深,从他为作品选择的参照物就能看出来。

三联生活周刊:法国艺术史家如何评论布德尔?

格雷尼尔:其实他并不在艺术史的评价体系之内,因为他的风格过于精神性、情欲化,并带有神话学性质。而且某种程度上,因为30年代正处在法西斯美学盛行的阶段,布德尔受到了这种风格的影响。但现在也有学者从不同角度来研究他,比如他作品中呈现的神话学层面。我认为人们对他的偏见比之前少了很多。

三联生活周刊:贾科梅蒂和上述那么多人都是朋友,为什么大家还是要用“离群索居”来形容他?

格雷尼尔:贾科梅蒂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会把一整天都耗在工作室里,和模特待在一起,只有晚上或半夜去咖啡馆的时候才表现得非常健谈,和人讨论各种问题。在1950年和安妮特(Annette Arm)结婚之前,他生活的常态就是如此。他那时甚至和任何女人都没有一场真正的恋爱关系,他经常去妓院,无意经营自己的感情生活。

三联生活周刊:安妮特又是怎样一位女性?

格雷尼尔:安妮特比贾科梅蒂小20岁,瑞士人。她最初是贾科梅蒂的模特,可以为他一坐几个小时,不分昼夜。但她也只是作为模特,而不是助手,弟弟迭戈才是他唯一的助手。安妮特年轻漂亮,令人过目不忘,贾科梅蒂经常带她一起去咖啡馆。但贾科梅蒂也有一些情人,特别是最后10年与他在一起的卡罗琳(Caroline),展览中也有她的肖像画。虽然我不理解这种开放的关系,但他们三个人都欣然接受这种奇怪的恋爱,而且彼此异常亲密。贾科梅蒂有情人,安妮特也和丈夫好友矢内原伊有过很短暂的婚外情。矢内原伊是一位日本哲学家,到巴黎后为贾科梅蒂当过模特,认识了安妮特。贾科梅蒂不能生育,他和安妮特没有子嗣。

三联生活周刊:贾科梅蒂和贝耶勒有过交往吗?他对于自己的收藏家是怎样的态度?

格雷尼尔:他和汤姆森没什么私人往来,甚至有点讨厌他。贾科梅蒂不愿让收藏家到他的工作室来,收藏他作品的人也屈指可数。至于贝耶勒,贾科梅蒂和他关系不错,不过他人在瑞士,两个人并没有多少见面的机会。比起收藏家和画商,贾科梅蒂更愿意和知识分子交往。

三联生活周刊:你怎么看待达利和贾科梅蒂的不同?你曾担任蓬皮杜艺术中心副馆长,写过关于达利的书。

格雷尼尔:达利和贾科梅蒂其实有很多共通之处,尽管一个是名利红人,一个却深居陋室。在超现实主义时期,他们的关系一度非常亲密,贾科梅蒂有很多绘画都参照了达利的作品,他很看重达利丰富的、让他区分于任何人的想象力。另外达利和贾科梅蒂一样,同巴塔耶、布勒东都交情颇深。他最后跟随了布勒东,但我们都知道,他实际上想加入的是巴塔耶。贾科梅蒂则同时保住了和双方的交往。

达利也总喜欢把贾科梅蒂挂在嘴边。他说他一辈子都爱毕加索,也爱贾科梅蒂。

(实习记者王琪对本文亦有帮助)

文 曾焱

赞一个 (0)收藏 (0)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