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能走多远?

 
复苏能走多远?
2016-12-05 09:44:49 /故事大全

在穆迪和标普两大评级机构先后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之后,中国经济却意外出现了一丝暖意。PMI指数成为近期中国经济的最大亮点,3月份的官方制造业PMI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时隔8个月之后重回荣枯线之上。3月份的财新综合PMI指数也从2月份的49.4回升至51.3,创下一年来的新高。

3月份的PMI指数回暖,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季节因素,由于春节之后企业集中开工,推动了制造业的短期回升,去年春节之后中国的PMI指数也同样出现过短暂反弹,3月份的PMI指数从49.9%反弹至50.1%。当然,和去年春节过后的反弹相比,今年3月份的PMI反弹更为强劲,这说明除了季节性因素外,去年下半年以来积极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开始为稳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更高的财政赤字、大规模的债务置换、更宽松的货币供应等等,都开始进入了收获期。

中国经济3月份的复苏,更重要的引擎可能还是来自于房地产。这一轮楼市反弹,已经开始为中国经济的复苏贡献力量。一线楼市的暴涨开始蔓延到更多的二线城市,虽然距离全面去库存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在短期之内已经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8.2%,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1.7个百分点。楼市销售的火爆也终于使得开发商重新恢复了投资开发的信心。今年前两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3%,虽然涨幅不大,但考虑到过去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今年前两个月3%的增速,其实已经是过去20个月以来的首次回升。房地产的复苏也开始带动下游相关产业,钢价的表现最为敏感,过去三个月以来,国内钢价的反弹幅度已经超过了30%。除此之外,铜价、煤炭和水泥等价格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

今年3月2日,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3月31日,另外一大评级巨头标普也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一个月之内,最负盛名的两大评级机构先后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在历史上可谓前所未有,无疑会在国际市场上加剧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的担忧,进而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形成一定的干扰。尽管包括中国财政部长在内的众多官方人士表示对评级下调不在乎,国际评级机构的权威性也多有争议,但国内有关机构还是对此多次做出回应,显示出有关部门对于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并非毫不在乎。因为如果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被继续下调,不仅会影响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也会实质性增加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成本,比如标普就表示:“负面展望反映我们认为中国政府信用度面临的经济和金融风险逐步上升,这可能导致今年或明年评级下调。”而3月份中国经济数据意外回暖,可算是一次及时回应,在国际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恐慌加剧之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的担忧情绪。

不过,3月份的经济数据回暖能够持续多久是一个最大的考验,短期来看,预计二季度的经济还能够延续目前的回暖,但是下半年的经济是否能够继续复苏则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去年春节之后,国内的制造业PMI指数从3月份开始重回50%以上,在50%的荣枯线上方持续了5个月之后,从去年8月份开始回落至50%以下,一直在荣枯线下方停留了7个月之久,直到今年3月份重返50%之上。

从乐观的角度来看,去年的稳增长措施开始进入收获期,前所未有的财政和货币宽松政策为稳增长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房地产引擎也开始重新发力,这些都使得目前的复苏还能有所持续。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建立在稳增长和房地产基础上的复苏终究还是比较脆弱,依靠外力拉动的复苏并非内生式增长,在经过一段时间反弹之后,最终还是会慢慢回落。目前房地产市场虽然呈现出复苏迹象,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高库存压顶的三、四线城市依然难有起色,这就注定了这一轮房地产复苏的整体力度有限。随着一线城市将潜在的购买力逐步消化,加之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逐渐出台更严厉的调控政策,一线楼市的火热最终会归于平静,这一轮楼市的反弹也就会告一段落,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就会戛然而止。

除了房地产引擎之外,企业补库存也构成了这一轮经济回暖的基础。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疲软,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很多企业都保持了很低的库存水平,由于近期经济有所回暖,加之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反弹,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一轮企业补库存的小周期,钢铁、煤炭和铜价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幅。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的采购量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4.7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以上。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5.3%,高于上月5.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高于临界点,这些数据显示企业采购重新趋于活跃。不过,由于下游市场需求有限,这种补库存的小周期难以持续太久,加之今年中国经济的主旋律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3月份以来的复苏可能难以贯穿全年。

虽然这一轮复苏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成功实现了探底回升,也不会对全年经济增速带来实质性的改善,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暂时回暖,可能会给经济改革争取一个难得的时间窗口。

在很多国际投资者看来,由于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所以实际的改革进展慢于预期。为了服从短期的稳增长压力,一些计划中的改革措施不得不暂时放缓,而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真正希望和出路在于改革,而不是短期的稳增长。此次穆迪和标普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都提及了中国的改革,穆迪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主要原因在于三点:一是政府债务上升,二是外汇储备下降,三是政府为解决经济失衡而使得实施改革的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而标普则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和深度可能不足以减轻信贷推动经济增长带来的风险,这也是评级展望调整的原因之一。”同时标普还表示:“如果政府继续实施改革,使得对市场化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依赖大幅提升,则我们认为信用指标维持在当前评级水平的可能性也会上升”。

如果从短期来看,二季度可能是今年中国经济推动改革的一个难得的时间窗口。由于经济从3月份开始复苏,预计二季度还将延续回暖的势头,稳增长的压力暂时有所减轻,重心可以开始向改革的天平倾斜。与此同时,美联储主席耶伦在近期释放出前所未有的鸽派言论,美联储加息的步伐可能会大大放缓,这些都减轻了中国经济的外部压力,无论是资本外流还是人民币贬值压力,都因此而暂时放松,这就使得中国经济有更多的精力和空间聚焦国内的经济改革。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真正的利好并不在于短期出现多少回暖和复苏的迹象,而是改革措施最终有多少落地,而不是长期停留纸面。

主笔 谢九

赞一个 (0)收藏 (0)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