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早餐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2016-12-05 09:40:12 /故事大全

“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报纸的健康版都谆谆告诫大家,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不吃早餐更容易发胖,一顿高质量的早餐会提高上午的工作效率。

如果用“早餐的重要性”作为关键词去检索科学期刊,你会找到一大堆论文证明不吃早餐不但不利于减肥,还可能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提高心血管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几年前,英国巴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营养学系教授詹姆斯·贝茨(James Betts)决定研究一下这些论文的实验细节,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观察性的,既缺乏对照组,又缺乏机理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那么可靠。

具体来说,如果一个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得了心脏病,这一事实只能说明两者有可能存在某种关联,不能证明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比如,一个人选择不吃早餐,最可能的理由是早上要上班,时间太紧来不及吃早餐。这样的人很可能因为家离单位太远而经常睡眠不足,或者工作压力过大,这些因素同样是导致心脏病的原因,和吃不吃早餐没有直接关系。

于是,贝茨决定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研究一下早餐和各种健康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出乎意料,早餐的重要性似乎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比如,为了研究早餐和减肥之间的关系,贝茨找来两组体重超标的志愿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跟踪了一段时间,发现两组志愿者的体重变化和吃不吃早餐没有关系。后来他又用同样的办法研究了体重正常的志愿者,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那些认为不吃早餐反而会增肥的人相信,如果一个人饿了一上午,午饭肯定会大快朵颐,从而摄入更多的热量。贝茨的研究结果发现事实正相反,不吃早餐组的志愿者午饭确实会多吃一点,但并不能弥补早餐的热量,一天算下来总的热量摄入值要比吃早餐组的更低。

贝茨又研究了志愿者体内饥饿素(Ghrelin)的变化情况,发现吃过早餐后血液中饥饿素的含量确实会下降,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便会快速增加,到了该吃午饭的时候两组志愿者体内的饥饿素水平便趋于一致了,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不吃早餐组志愿者在吃午餐的时候并不会吃得太多。

但是,吃早餐组在上午时段的运动量确实要比不吃早餐组更多一些,只不过两者的差别相当微妙。为了准确地统计出运动量的差别,贝茨给每位志愿者安装了心率测量仪和运动传感器,这样就可以精确地测出志愿者的很多小动作,比如抖腿、胳膊的随意摆动,以及身体不自觉的摇晃等等。这些小动作都不能算作“运动”,但累计起来还是会对一个人的卡路里消耗量带来影响。

贝茨教授认为这个现象很容易解释。古人最经常的状态是饿肚子,因此我们的祖先进化出一套精确的调节系统以保存能量。如果肚里没食,就让主人“变懒”,尽量减少肢体的小动作,以此来节约能量。

贝茨团队通过几年的研究发现,不吃早餐除了不利于控制血糖(因此容易诱发糖尿病)之外,并没有其他那些被宣传了很久的好处。那么,我们对于早餐的迷信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新科学家》杂志经过调查后发现,最早提出早餐有益健康这个概念的是美式早餐麦片的发明者约翰·哈维·凯洛格(John Harvey Kellogg)。他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隶属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Seventh Day Adventist)相信吃天然的、未经深加工的食物有助于减少手淫,于是他发明了玉米麦片,并在美国大肆宣传吃早餐有益健康。这个概念听上去很有道理,于是很快便流行开来,成为很多营养学家们的金科玉律。

这个例子说明,营养学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很多听上去相当“合理”的说法,如果找不到可靠的科学证据,都应该存疑。

文 袁越

赞一个 (0)收藏 (0)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