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身着戎装的中国最高领导人对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进行了视察,并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军委和战区两级联指中心的全体指战员致以诚挚的问候。这则新闻作为当天的头条被播出后不久,我就接到了几位媒体朋友对新闻中出现的新头衔名称及新机构名称的询问。对于他们那些只想在新闻横截面的几个点上就急于找到答案的想法,我只能回答:这是军队改革的一个时间节点。
说到时间节点,可以先从2016年1月1日媒体公开发布的《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说起。在“意见”中的“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一节里,开篇就强调了“牢牢把握‘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原则,以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体制改革为重点……”10天后,军委“领导管理体制”的改革结果就出来了——即原来作为军委工作机关和全军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的领导机关的“四总部”,变成了现在的15个职能部门。接着,在一个月后的2月1日,中央军委就对外公布了将原来的七大军区改为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和中部五大战区的消息。设立了15个职能部门后,紧接着又设立了五大战区,接下来就要按照改革原则推进下一步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改革“重点”了。于是,“联合作战总指挥”和“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这两个新的特指词,自然就会出现在4月20日的新闻稿中了。
那么这两个词到底具有什么含义呢?这还要从“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改革原则说起。简单说,所谓“军委管总”,就是军委既要管用兵的军令系统,也要管养兵的军政系统。因此,“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不仅是“军委管总”中联合作战体制改革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军委为用兵所建立的军令系统中的一个核心机构。中央军委将通过这个“中心”直接向五大战区的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下达联合作战指令。在这个过程中,军委和各战区的两级“中心”还可能承担将中央军委最高领导人“打不打”、“何时打”等政治指令转化为作战指令的职能,同时也会有军委最高领导人与战区最高指挥官进行直接沟通的功能。战区最高指挥官接到中央军委的作战指令后,就拥有了实施联合作战的全部指挥权,即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可以通过决定“如何打”来兑现“战区主战”的改革原则。其实,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和五大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在4月20日的通联,就意味着由中央军委和五大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所构成的“作战指挥链”已经开始运行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2016年4月20日这一天只是中国军队改革的一个时间节点,但这一天对于中国军队的制度建设而言,却有着非凡的意义。首先,它标志着原来集用兵和养兵为一体的军队领导体制正式通过制度设计被横向分割为权力互不交叉的军令和军政两个独立的系统;第二,通过军委、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建立和通联,在制度保障上赋予了战区联合作战机构可调动域内各军种资源组织、实施联合作战的绝对权力。仅从这两点上看,就表明了中国军队这次军事制度改革的力度之大、牵涉部门之广,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当然,你也可以从4月20日这一天新闻中的中国军方最高领导人身穿作战服和脚踏作战靴的画面,去解读高层对历时5年并很可能充满了各种复杂利益博弈的军队改革所展示出来的一种政治决心。
文 宋晓军
赞一个 (0)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