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8月1日,汪峰将空降他的祖籍地–江苏常州,继续他的2015“峰暴来临”巡回演唱会。据说,届时汪峰会给大家一个惊喜。于是,很多人猜测,在众多家乡人面前,他会不会宣布和章子怡的婚讯呢?
这当然是媒体吸人眼球的惯用手法,没有人会去较真。但是,汪峰,及其引发的舆论风暴,却常常让人反思:当我们谈起汪峰,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心理学上认为,当人们在关注一个名人的时候,就已经在“追星”的队伍中了,而“追星”是一种自我的表达。柏拉图说爱源于匮乏,爱汪峰的人会在他的歌里找到自己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和失落的梦想。
2009年,《春天里》的歌词,汪峰写“没有信用卡,没有她,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那正是他1996年写《晚安,北京》时,自己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也是无数北漂农民工的生活常态,其中就有在地下通道结识的旭日阳刚。好像一下子击中了追梦者的心酸,跌跌撞撞的人们终于能嘶吼出他们压抑的情感。他们喜爱汪峰,是因为他唱出了他们心中有而口中无的苦楚。
汪峰相信“音乐改变生活不是一个梦”,他说:“也许在这样的时代只有音乐才能给我们最后的慰藉,温暖与觉醒!”在他的歌词中,往往有“翅膀”、“自由”、“生命”、“坚强”,充满了向阳而生的希望和勇气,而这也正是这个越来越现实的社会所匮乏的。
于是,有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听汪峰的歌,听到感动。有人说,就连她的毕业论文都是在听汪峰《存在》的时候受启发写的–也许汪峰并不真能用音乐救赎,但他以一个同行人的姿态给人鼓舞。
商业化当然是现代社会的最大表征,汪峰无法逃离,尽管他始终对外宣扬自己坚持做的是摇滚乐,认为“歌词的批判性和表达的个人化是最重要的”,强调自己60%的歌都完全不带商业色彩,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选歌的标准没有什么商业不商业。”
可在今天这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又有谁逃脱得了呢?换言之,在商业社会又有什么不好呢?
比如,汪峰8月1日常州的演唱会,总冠名是国内白酒领军企业洋河股份,用了“蓝色经典·梦之蓝”,为汪峰这位中国新一代摇滚教父站台;考虑到这是汪峰第一次回老家开唱,被誉为“美丽乡村梦里老家”的江西婺源也来凑热闹,推出套票婺源专版……
没有人可以超越,却没有人会否认自己的这种超越之心,或许,这就是围城。英国作家托马斯·布朗曾说,“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
那么,当我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汪峰的种种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特约撰稿 王珏
赞一个 (0)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