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果是,相比有无孩子,倒是有无婚姻对幸福感影响较大,已婚人士幸福感通常高过离婚、丧偶和未婚人士。同时,感觉能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同样重要–假如一个人单身是出于自愿选择,他往往自觉幸福满足。而当单身者感到周遭亲友压力时,控制感会减弱,被迫进入婚姻或者被迫生子时,控制感就会跌到谷底。而有无工作则对幸福感有着极大影响–如果一个人因为结婚生子而放弃工作,几乎可以断定,她的幸福感会显著下降。
发展心理学者埃瑞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认为,人有诸多发展阶段,要“顺利成熟”,需要从小到大一步步解决诸多问题–幼年要弄明白“这个世界安全吗?”青春期要弄明白“我是谁?我能成为谁?”进入社会要弄明白“我能做到什么?”结婚前要弄明白“我能爱与被爱吗?”生子前要弄明白“我能关怀他人吗?我的人生可以‘延续’和‘再生’吗?”以及,在人生尽头时扪心自问,“我对自己的一生满意吗?”
倘若未曾弄明白这些问题,就在催促下糊里糊涂结婚生子,这种揠苗助长,结果反而不美。还有一些人,不曾结婚,但依然敢于爱与被爱;无法生子,但能通过教育、著书立说甚至关心环保等其他方式“关爱”和“再生”,他们同样可以过得幸福满足。
当然,倘若遇到“对的人”,相辅相成相亲相爱,提供亲密支持,无疑会大大提升幸福感。而一旦第一个孩子出生,幸福感往往急速下降–精神物质体力的压力统统变大,互相关心和从事业余爱好的时间急速减少,此外,妻子往往发现自己需要承担更多抚育责任,这种不公平的感觉也会让她饱受折磨。一般而言,西方家长在小孩成年离家后,幸福感会大大提升。东方家长则可能要等到小孩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才能松一口气,去各地登山拍鸟,在广场翩翩起舞–真的幸福感,还是来自“尽完责任后终于可以为自己而活”。
文 游识猷/编辑 翁倩
赞一个 (0)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