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财政 稳货币

 
宽财政 稳货币
2016-12-29 09:54:36 /故事大全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货币政策开始略有收紧,而财政政策明显发力,“宽财政、稳货币”的组合拳预计将成为稳增长的主要思路。

市场开始感受到货币政策的收紧,主要来自央行近期在逆回购市场的操作。8月25日,央行在公开市场重启14天期逆回购,规模500亿元。这是央行在时隔半年后重启14天逆回购,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和猜疑。9月14日,央行又宣布启动28天逆回购,央行历史上启动28天逆回购通常都是在春节期间,这是4年来首次在年中启动28天逆回购。

央行近期连续在公开市场不同寻常的操作,主要目的是为了“锁短放长”,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倒逼机构去杠杆。目前由于债券市场处于牛市之中,很多机构在债券市场的杠杆比率越来越大,累积的风险日渐上升。从资金供给成本来看,期限越短的资金利率越低,期限越长的资金利率越高,目前市场的资金需求主要集中在隔夜市场,而央行通过提高14天和28天等长周期的资金供给,相当于变相且温和地提高市场的资金成本。9月份以来,7天、14天等各资金品种的回购利率已经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显示央行去杠杆的意图在市场上得到了体现。

事实上,央行近期在逆回购市场的操作只是一种结构性微调,主要为了当前的货币政策更趋稳健,还远远谈不上货币政策开始紧缩。不过市场对于央行的操作总是过于敏感,近期债市和股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很大程度上就是担心货币政策转向。在当前经济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微调也是无奈之举,由于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强,民间投资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成为当前房价高涨的一大推手,如果央行继续纵容货币放水,不仅于实体经济无益,反而会助涨资产泡沫。

这种流动性陷阱不仅是中国央行的苦恼,也几乎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的困境。尤其在当前主要经济体量化宽松的大背景下,刚刚结束的G20杭州峰会对货币政策进行反思,在公报中提出:“仅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衡增长。在强调结构性改革发挥关键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强调财政战略对于促进实现共同增长目标同样重要。我们正在灵活实施财政政策,并实施更为增长友好型的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包括优先支持高质量投资。”

从中国的财政政策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开始明显发力。刚刚公布的8月份数据显示,8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0.3%,而在7月份,全国财政支出增长仅有0.3%。随着财政支出大幅度提升,加之房地产市场的景气度仍在持续,8月份的经济数据开始出现明显的回暖迹象。

刚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比上个月回升了0.3个百分点,发电量、用电量、铁路货运量指标都有所回升,8月份的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3%,增速同比大幅回升6.4个百分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重新回到扩张区间。固定资产投资也出现了明显的企稳反弹,8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比7月份加快4.3个百分点。最引人关注的是民间投资,8月份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3%,逆转了此前连续两个月的负增长态势。

不过,依靠财政支出稳增长面临一个最大的现实障碍,那就是财政收入减少和财政支出增加之间的矛盾难以避免,财政赤字的制约会越来越大。从最新的统计数据来看,今年8月份,财政支出1.4187万亿元,大幅增长10.3%,而当月财政收入为9894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7%,收入和支出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的财政收入面临双重压力,一是经济下行带来税收增速快速放缓。2011年,我国的全年税收增长还高达25%多,但是2015年下降到只有8.4%,今年前8个月更是只有6%的增长。除此之外,营改增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财政收入的压力。今年5月1日以来,营改增全面推行,按照政府承诺,营改增全面实施后,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预计未来营改增带来的减税效应还将进一步显现,继续拉低财政收入的增速。

一方面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大趋势难以逆转,同时未来还要扩大财政支出的力度,这就意味着突破现有的财政赤字率红线已是势在必行。从1949年以来,我国的财政赤字率就始终坚守3%的红线没有逾越。最近几年出于稳增长的需要,我国财政赤字率一直保持上升势头,2015年,我国的赤字率已经达到了2.3%,如果按照实际财政支出差额口径来看,去年的赤字率实际已达2.7%左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首次赤字率提高到3%,创下了1949年以来的新高。按照目前财政收入放缓的速度,以及积极财政政策的需求,未来几年保持3%的赤字率可能也未必够用,突破3%的红线并非没有可能。

对于我国财政赤字率是否应该突破3%的红线,目前官方并没有做出明确表态,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经提出:“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但这并没有明确表示应该突破3%的红线。除此之外,很多官方背景人士以研究者的姿态发表言论,呼吁中国应该突破3%的赤字红线,或许是在为最终实际突破红线而预热造势。比如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就曾经表示,可将我国的财政赤字率提高到4%,由此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更好地支持供给侧改革。根据盛松成的测算,即使赤字率达到4%,我国10年后的政府负债率也仅为68.9%,低于大多数国家。

3%的赤字率红线始于欧盟,是否适合中国确有讨论的空间,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也曾经公开表示:“3%的赤字率红线和60%的负债率红线,是不是一个绝对科学的标准?是否可以调整?这些观念的僵化并不利于改革,要在实践中调整,形成有指导意义的经济学理论。”与欧美经济体相比,中国的债务主要是内债,外债占比极低,所以适当突破3%,短期之内也许的确不会带来太大的问题,比如日本长期保持极高的负债率,但是由于债权人主要来自国内,高负债并没有给日本经济带来预想中的麻烦。

不过债务扩张一旦上瘾,有可能会形成路径依赖,及时回头可能会比较困难。对于当前中国经济而言,阶段性突破3%的财政赤字率暂时不会带来太大的负面冲击,关键是将来是否能够重新确立严格的财政纪律。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美国的财政赤字也曾经一度大幅扩张,2009年的财政赤字创下1.4万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赤字率高达10%,但是随后几年随着经济逐步复苏,赤字率很快就回归到正常水平,2015年的赤字率只有2.5%。即使是这样一个曾经大规模量化宽松的经济体,也并没有忘记应有的财政约束。比如高负债的日本,虽然因为外债占比不大,并没有引发欧洲式债务危机,但是日本的债务危机也始终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日本经济上方。

在“稳货币、宽财政”的思路下,预计未来几年财政赤字率突破3%的红线可能是大概率事件,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在阶段性突破红线之后,中国的赤字率是否可以及时回撤,而不是像欧洲很多国家以及日本一样,在债务之路上越走越远。

主笔 谢九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