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发布了手表,谷歌也在伦敦开办了第一家实体店,乐视宣布造汽车,360打算造手机,科技巨头们制造话题的能力空前。可惜,苹果手表未能提振股价,这不由使人联想到了年初无疾而终的谷歌眼镜。科技巨头们把宝押在智能手机之后最伟大的大众消费品,但正如颠覆式创新理论的发明人克里斯坦森教授所宣扬的,颠覆式创新产品往往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完成的。
谷歌在伦敦开始了一家实体店,展示了谷歌手机和笔记本等一系列产品,最显眼的位置则是一块大屏幕。不用说,未能亲临店铺的“谷歌粉”想必也能够“身临其境”:在谷歌地图上,浏览者早就有了街景体验,随着谷歌街景从发达国家向世界各地延伸,南美、非洲和亚洲的很多国家加入进来,鼠标一点,我们就站到了异域的街道上,街道两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于是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谷歌地球又提供了更极限的体验:空中俯瞰,既有太空远眺,也有低空俯冲的动感。尽管数字化的建筑物还显得有些突兀笨拙,驾驶飞机的视角还是令人难忘。其实,这种体验中心完全可以建在家里,足够的带宽,四面白墙,把谷歌用来拍摄街景的过程反转过来,用穹幕投影的方式放映,任何一个家庭都可以“身不动,心已远”了。如果再装上一台跑步机,配上负氧离子发生器,蜷缩于地球一隅的人们,随时随地零成本去“旅行”,带来的恐怕将是颠覆传统影视业与旅游业的大市场。
只可惜,四壁皆空的居室已不易得,谷歌街景拍摄设备“逆”使用的放映设备,恐怕更是高昂的大成本。与街景相比,谷歌眼镜是与消费者更为接近的大众消费品,概念提出时刻,真是万千宠爱与期许,可上市短短几个月后,市面上就不见了踪影。谷歌眼镜的确很酷,不是么,当施瓦辛格扮演的机器人进入陌生情境,画面上经常出现他所需要的资讯。可人类的眼睛毕竟不是机器人的传感器,随时挡在视线中的文字或图片,妨碍了人与周边环境的交流。在满足需求方面,谷歌眼镜没有任何非凡之处,可让一群消费者能一直购买、使用并佩戴。有了智能手机,没有人会觉得智能眼镜是不可取代的。
在《创新者的困境:当新技术使大公司破产》中,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首次提出了颠覆性创新概念。创新分两种,一种是对原有模式、产品进行改良的创新,这种叫渐变式创新。正因为大企业专注于最有利可图的顾客,聚焦边际利润最诱人的产品项目,那些大公司的领导者一直在走一条持续创新的道路,而恰是这一经营路线,为颠覆性新技术埋葬他们敞开了大门。另一种创新,即颠覆式创新,它来自于主流市场之外,在大企业的眼光之外。小企业通过满足某一特定人群的需要,通过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一种颠覆式能力,取代大企业的市场。苹果在手机行业的异军突起,堪称颠覆式创新的经典范例。
谷歌虽贵为行业巨擘,却也是颠覆式创新的引领者,他们一次次推出引导技术潮流的新产品,从谷歌搜索到安卓操作系统,从智能眼镜无人驾驶汽车,以及未来的人工智能。即便如此,其庞大的研发项目中,相当一部分都失败了。时至今日,谷歌利润的绝大部分仍来自于其最初的颠覆性产品:互联网搜索。智能终端的搜索收入还被一些更小更新的公司侵蚀。创新性产品从研发到投产到被市场认可,可谓九死一生,成功的概率少之又少。可一旦成功,就将带来颠覆式的市场。
颠覆式创新产品可遇不可求。那些高调宣传出来的炫酷电子消费品,十之八九还是渐进式创新产品,本不应该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
赞一个 (0)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