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虚就实的“堵与疏”

 
逼虚就实的“堵与疏”
2016-12-05 10:08:22 /故事大全

证监会对跨行并购与中概股回归放下闸门,将资本市场虚拟炒作资金逼入实体经济的用心可谓良苦。可所谓“马不吃草强按头”,前有高企的土地价格和人力资本,后有网上借贷动辄几百亿元血本无归的教训,民间数十万亿元的资金仍无处可流。资本市场治理的“堵与疏”,因缺失了疏导的环节,管理层只能陷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疲于应付。

梳理证监会痛下狠招的前因后果,“两会”后的壳资源炒作可谓是一个直接诱因。“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行了两年之久的注册制只字未提。而去年底全国人大给予国务院的注册制改革授权却是从3月1日开始,以两年为期。政策转向直接导致了市场预期生变,壳资源于是预热,“十三五”规划纲要删除“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更是火上浇油。自3月份以来壳资源股价普涨约四成,一些垃圾壳公司、僵尸企业则被炒上了天。二级市场炒预期,一级市场则是一壳难求,不少壳公司因此待价而沽、坐地起价,甚至疯狂到跟壳公司老板见面也要价千万。

供给侧改革在实体经济层面去产能,虚拟经济中当然也应该清除掉僵尸一般的空壳企业。5月13日,去年底因“中国好同学”名噪一时的*ST博元正式退市,这是自2014年《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实施后,A股市场首家因重大信披违法而遭退市的公司。但自该《意见》实施一年半以来,A股也只有这一家企业退市。而早在2012年,证监会就开启了退市制度改革,两年之后连续4年亏损的*ST长油被强制退市。几乎每出台一次改革,作为政策实施的标志总会有一家企业“中枪”,这次若不是*ST博元董事长许佳明的高中同学“不愿意看到公司退市”,自向公司无偿捐赠8.59亿元的举动太过奇葩,也不会引起如此大的舆论反弹,直接导致*ST博元“中枪”。作为资本市场净化器的退市制度本来是保障市场优胜劣汰的重要机制,是抑制投机炒作的重要环节,在A股却纯粹是作秀。既然“中枪”概率低得可以忽略不计,壳资源的投机就永远不会停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ST博元最早的名字是浙江凤凰,上交所开市的“老八股”之一,随后数易其名以保壳。

资本进入实业,而非作为“中国最慷慨的同学”捐赠给壳公司,重要的驱动力量应该是有利可图。2008年巨人网络登陆纽交所,上市首日收盘创下接近50亿美元的市值,2014年私有化摘牌时,市值缩水近一半。今年4月,巨人网络成功回归A股,作价130.90亿元人民币入“壳”世纪游轮,目前总市值近600亿元人民币,利之所在,难怪中概股竞相回归。据清科报告,4月企业并购案刷新历史纪录。围绕着中概股回归、公司并购等的资本运作,一条产业链早已形成并日渐壮大。据统计,2007~2014年,资本运作类定增平均收益率高达80%,项目融资类定增平均收益率为25%,上万家企业参与其中。而这一切都根源于A股市场的高估值、易炒作。正是因为产业界不能在A股实现自由的吐故纳新,这里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套利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监管层“堵”住资本市场的投机出口无疑是必要的。可就在市场盛传证监会动作频繁,对资本套利说“不”的时候,美国的高端制造业不断传来令人吃惊的消息,无论是私营企业SpaceX回收了火箭推进器,还是靠众筹成立的美国初创公司Hyperloop One完成了超级高铁推进系统首次户外测试,都使我们见证了资本与实业互动的奇迹。此刻,我们难道不应该思考仅仅靠围堵是不能将资金顺畅导入到实体经济的,在资本市场的兴废改革中,建设远远比否定更为关键。而当前市场混乱局面的加剧,很大程度上难道不是来源于对注册制改革这个根本的拖延与躲避?

文 邢海洋

赞一个 (0)收藏 (0)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事业成功的秘诀
下一篇:定海神针
 
搜索
 
 
广告
 
最近发表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