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险资

 
“狙击”险资
2017-04-18 11:08:44 /故事大全

短期的查和罚只能救救火,归根结底还是要制定常态化的规则。一方面要保证险金的健康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保证让资本市场有序运行增长,改善投资者的投资结构

面对一年多以来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的险资,监管层终于表态了!

12月13日,保监会召开专题会议,在这次会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再次强调了“保险姓保”,提出股权投资应当以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少量的战略投资应该以参股为主。“努力做资本市场的友好投资人,绝不能让保险机构成为众皆侧目的野蛮人,也不能让保险资金成为资本市场的‘泥石流’。”

有媒体爆料,项俊波在会上还脱稿警示某些保险公司:“约谈十次不如停业一次,不行还可以吊销牌照。”

相比项俊波较为克制的措辞,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言辞显然更加激烈。在12月3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刘士余提出,“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他直斥某些资产管理人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是“人性和商业道德的倒退和沦丧”,根本不是金融创新。

而在半年前,证监会对于险资的态度却是暧昧不明的。在宝万之争一年后,对万科管理层提交的《关于提请查处钜盛华及其控制的相关资管计划违法违规行为的报告》,证监会还是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措施,并没有替“优等生”万科出头。

而在保监会的2015年人身保险公司投诉处理考评表中,前海人寿曾以满分的成绩名列榜首,如今却沦为被整改的对象。

对于此前监管层的“不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认为根源在于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中国的金融业已从分业经营变成混业经营,处于不同的业态,监管层的态度也各不相同,险资作为源头流入资本市场,保监会鞭长莫及难以监管;而由于问题出在源头,证监会也无法管,顶多只能做一些协调。”吴晓求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改革当前,如何改变这种监管体制,从而实现监管的协调,这才是最重要的。”

据统计,2015年险资共举牌59次,占资本市场举牌总数的36%;2016年险资举牌10次,占举牌总数的9.1%。而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险资机构在举牌万科、南玻、格力等上市公司过程中,甚至引发上市公司控制权与正当资产配置关系的巨大争议。

“真正让证监会和保监会不安的还是险资举牌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以及资金来源的问题。”国信证券监事会主席何诚颖分析,证监会和保监会真正反对的是险资以高收益承诺募集资金从事高风险的高杠杆收购,再以所谓金融创新的名义,将这些风险转嫁给并不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的普通投资者的行为。

险资凶猛

继南玻、万科之后,格力成为了险资的又一个目标。

12月1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2016年11月17日公司股票复牌至2016年11月28日期间大量购入公司股票,持股比例由2016年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持股排名由公司第六大股东上升至第三大股东。

前海人寿持股比例直逼5%的举牌线,让人不禁为格力捏了把汗。12月3日,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前海人寿撂下狠话:“如果成为中国制造的破坏者,他们会成为罪人。”

董明珠并非杞人忧天,2015年,宝能系的钜盛华和前海人寿一共举牌了9家上市公司:华侨城、中炬高新、韶能股份、明星电力、中国金洋、南宁百货、南玻集团、合肥百货和万科,特别是“宝万之争”,让宝能带着一股强悍的势头闯进公众视野。

在这场持续了一年半之久的世纪之战中,宝能多次举牌万科,在短短半年时间,一跃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对此,万科管理层明确表达了不欢迎态度,此后,万宝之争逐渐升级,从股权之争发展到控制权之争。

而在这一过程中,宝能系庞大的资金来源引发了市场的猜测,以万能险为代表的高现金价值保险成为险资举牌的重要来源。从万科2015年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到,截至12月31日,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合计持有万科A股股份26.81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4.26%,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其中,前海人寿占股6.655%,除1.52%自有资金外,其余均来自万能险,前海人寿旗下的海利年年更以3.1649%的持股比例位列十大股东行列。

据中国保监会官网信息,海利年年系列的万能险包括前海海利年年两全保险、海利年年(铂金版)两全保险、前海海利年年2号年金保险,以及前海海利年年3号年金保险。目前,除前海海利年年两全保险已于2015年7月停售外,其余3款产品年利率均在5.05%左右。

而在宝能对南玻的收购中,万能险则发挥了更大作用。南玻集团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前海人寿旗下海利年年和万能型保险产品分别持股15.45%和3.92%,成为南玻集团第一和第二大股东。

据前海人寿在2016年6月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万能账户可运用资金余额为290.02亿元。

来自官方网站的资料显示,前海人寿成立于2012年2月8日,直到4个月后才签下第一笔保单,在公司成立的最初两年里,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共约6.64亿元,其中分红险占比超过了99%。

海利年年两全保险产品是前海人寿第一款万能型保险产品,早在2012年2月就登记备案,但截至2013年12月,前海人寿在保监会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只有6个。2014年,前海人寿新增10款万能型保险产品,保险业务收入也比上一年翻了8倍多,达到33.74亿元。

万能险在前海人寿真正得到迅猛发展是在2015年,当年2月,保监会取消万能险不超过2.5%的最低保证利率限制,改由保险公司自行决定,且万能型人身保险的评估利率上限为年复利3.5%。同时万能险的基本保险费初始费用和退保费用上限比例下调,提升了万能险的收益率,并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来自保监会数据显示,当年前海人寿新增保险产品44个,其中28个为万能型保险产品,全年保险业务收入达到173.76亿元,也正是这一年,前海人寿开始进军资本市场。

根据2015年7月11日万科发布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当年1月起,前海人寿开始买入万科A股股票,此后6个月时间里,不断买入卖出,截至6月末,共持股11861股。

2015年7月,前海人寿开始集中买入万科A股股票,在每股13.28~15.47元的价格区间内,共买入约5.53亿股,达到5%的举牌线。即使按照最低成交价,此次交易也大约需要73亿元,而其中约47亿元来自海利年年的万能账户资金。

“显然,万能险在近来发展过程中,弱化了保险功能,更多被视作为投资产品。”何诚颖说。

除了前海人寿这样在A股市场频频举牌,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险资,还有一种险资进入资本市场的形式,即以恒大人寿为代表的“快进快出”“买而不举”。9月28日恒大人寿突击入股梅雁吉祥,以4.95%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却并未触发5%的举牌线。仅仅过了一个月,10月31日,恒大人寿将所持股份全部卖出,获利约1.5亿元。

从今年一季度到三季度,恒大每个季度持有股票均不同。据何诚颖分析,与以往险资偏爱大蓝筹且长期持有不同,恒大选股中不少是中小盘,持有策略是采取持股之后迅速减持换仓获利。

何诚颖表示,通常而言,险资更偏好稳健性长期投资。在散户为主的A股市场,险资是股市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对于股票市场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而像恒大这样激进的操作方式与保险资金价值投资的取向相悖,快进快出造成股市波动,损害了中小投资者利益,破坏了机构投资者稳定市场的基本原则。而且,尽管万能险兼具保险和投资功能,但其本质上仍然以保险功能为主,激进的操作方式必然为保险资金带来风险。

财务投资者还是野蛮收购者?

前海人寿选择的入场时机,恰逢2015年中国股市大幅震荡时期。为稳定资本市场,保监会出台了多项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入市的政策,比如将投资单一蓝筹股票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从5%上调到10%,投资权益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从30%增加到40%。

“在如今低利率叠加资产荒的环境下,增加权益类投资成为了很多保险公司的首选。”何诚颖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一方面长期股权投资记账会带来益处,另一方面大量投资蓝筹股以及进入长期股权投资,在“偿二代”框架下更加节省资本消耗。

就这样,险资以救市者的姿态出现在资本市场,并实现了迅速增长,投资股票和基金的资金量从2013年的7864.82亿元,迅速增长为2015年的16968.99亿元,占比15.18%。而2016年仅1~11月份就实现18852.32亿元,占比14.37%。其中,仅恒大人寿和前海人寿两家公司投资股市资金就达到574亿元,占保险资金股市投资总额的3%。

在吴晓求看来,险资进入资本市场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保险业的产品和机制都在不断创新,中国已进入保险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大家的思维也要发生变化。一方面,无论是什么形态和功能的保险资金,都要配置资产、进行投资,这是由险资的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中国的资本市场需要增加更多的投资者来改善投资者结构,保险公司拥有稳定的现金流,是极好的投资者。

“中国的资本市场应该对险资进入市场持欢迎的态度。”吴晓求说。

然而,对于在资本市场上尝到甜头的险资来说,谋到上市公司控股权只是第一步,对公司真正实现控制和主导才是更大的目的。这显然不能被公司管理层所接受,2016年11月中旬,南玻集团8名高管集体辞职,一个月后,3名监事又递交了辞呈。

但很快,南玻就进行了新的人事调整,前海人寿监事会主席陈琳成为代董事长,叶伟青、程细宝等宝能系干将进入董事会,宝能已实质上入主南玻。

在南玻前董事长曾南的一封公开信中,对8名高管集体辞职的缘由进行了解释。曾南称,自2015年前海人寿入主公司以来,屡次干涉公司管理层的任免等事宜,造成双方矛盾不断激化。而2016年8月股权激励方案的搁浅更是成为了双方矛盾最终爆发的导火索。

但对于这一理由,前海人寿在回复深交所的关注函中予以否认,声称在几名高管的辞职信中并未提及股权激励一事,而且对于离职高管也还在极力沟通。

这不是宝能第一次面对来自控股企业管理层的对抗了。当初宝能举牌万科时,也遭到了万科管理层的抵制,姚振华被王石斥为野蛮人。即使成为最大股东后,宝能系在万科的董事会上依然没有话语权,直到万科管理层提出深铁重组计划遭致前东家华润的反对,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才突然跳出来,提请罢免所有董事会成员,彪悍作风引来市场侧目。

对此,吴晓求认为,险资来资本市场投资是为了资本的升值,而不是争夺控制权,控制权搞不好,企业就会贬值。在企业价值成长的过程中,资本的力量比较小,人力资本的贡献很大。“最理想的局面是你做你的投资,他做他的管理!”

“险资对于产业还是应该要有些畏惧!”吴晓求说,在他看来,险资进入资本市场,首先要了解市场规则,从而有序进入市场。虽然资本市场本身具有并购能力,但要和保险资金的性质、功能、期限相匹配。

但险资更多的是要做财务性的资产配置,而不是改善性的资产配置。即使成为第一控制人,理论上只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义务,可以改善这家公司的资产控制结构,但作为大股东,还是要对企业负责,对其他股东负责。“作为投资者来说,你要知道资本市场是做什么的,要达到资产价值最大化,没必要做超乎能力事情。”吴晓求说。

何诚颖则表现出了担忧,他认为,部分风格激进的险资利用分业监管体制下穿透式监管缺位的现状,费尽心机设计了极为复杂的融资结构,罔顾产业发展特性,一味谋求控制产业资本,短债长投,用资金强势介入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通过举牌上市公司并成为最大股东后,干扰、进入甚至逼走该公司原管理层,影响了企业经营,这其实是对经济的破坏。这些行为已经偏离了正常的投资轨道,对中国企业的正常发展、对资本市场理性机构投资者的培育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吴晓求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最近发生的这一系列资本和控制权之争,恰恰反映了中国制度的不成熟,无论是上市公司管理层还是投资者,都没有深刻理解资本市场的特性,以往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要使各方利益达到平衡,这才是最优的结构。

吴晓求同时表示,实际上,“野蛮人”是资本市场的特性之一,应平常心看待。一个公司如果被“野蛮人”入侵,说明该公司的风险结构、股东结构及董事会结构还需要设计得更加的科学。此外,“野蛮人”的出现,也有利于股票价格的合理形成。“野蛮人实际上是一种竞争机制、竞价机制,也是一种外在的压力,需要公司内部做一个适当的处理。但无论是‘野蛮人’还是‘理性人’都必须遵守市场的规则,这才是最核心的。”

监管之“度”

实际上,监管层并非近日才有所动作,2016年以来,保监会密集出台了多项规定,对万能险的规模、经营管理等进行了限制和规范;对中短存续期业务超标的两家公司下发监管函,采取了停止银保渠道趸交业务的监管措施;并累计对27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占比高的公司下发了风险提示函,要求公司严格控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针对互联网保险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会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

5~8月,保监会组织7个保监局对万能险业务量较大,特别是中短存续期产品占比较高的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9家公司开展了万能险专项检查,并对发现问题的公司下发了监管函。

2016年11月,保监会约谈恒大人寿负责人,表态不支持保险资金短期大量频繁炒作股票,明确表态不支持保险资金短期大量频繁炒作股票。12月12日,决定暂停恒大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委托股票投资业务,并责令公司进行整改。

针对万能险业务经营存在问题,并且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寿,则采取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同时,针对前海人寿产品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责令公司进行整改,并在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

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前也有过某保险公司被勒令停止万能险新业务的先例,整改到位后才重新开放。但对于以往已经售出的万能险,依然可以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因此,前海人寿此次会遭受多大损失尚不得而知。

在吴晓求看来,短期的查和罚只能救救火,归根结底还是要制定常态化的规则。一方面要保证险金的健康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保证让资本市场有序运行增长,改善投资者的投资结构,这些维度都要考虑到。但从根本来看,要根据保险资金的性质、功能、期限不同,制定投资比例的限制。比如哪些可以进入市场投资?哪些市场投资要做出怎样的配置?这才是根本的措施。

而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近日也在公开场合透露,或将降低险资入资本市场比例,回归到2015年7月之前。同时,将明确禁止保险机构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共同收购上市公司,明确保险公司重大股票投资新增部分资金应使用自有资金,不得使用保险资金。对于重大股票投资行为,须向保监会备案,对于收购上市公司行为,须报保监会事前核准。

“控制风险很重要,但是也不能把企业搞死了,让保险业能在可控范围内成长起来,这才是控制风险的最终目的。”吴晓求说。

据吴晓求介绍,证监会目前正根据资产的特性制定了一个资产配置方案。他希望这个方案能够更加积极一些,一定不能严重阻碍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在吴晓求看来,未来保险业发展一定是有赖于资本市场的大发展,一定要看资金的资产配置以及收益这些成长性。“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整个金融业发展的基础,是整个金融结构改革的平台,我们要维护这一市场发展。”

本刊记者/贺斌 文/陈婷婷

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吧~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