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 姚晨

 
错位 姚晨
2017-05-17 10:57:02 /故事大全

在演员与公共人之间,找到自我,心平气和,并不容易。

“我为什么要离开北京?我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在这扎根,在这找到伴侣,怎么能不爱它呢?”姚晨的工作室是个普通写字楼里的格子间,在北京白领最密集的地区。这两年她已经被三番五次地提醒不要对公共事务发表言论。在明星避霾也能成为娱乐新闻的今天,章子怡带着孩子离开,彭于晏演示戴口罩都能博得好评。姚晨并不率性干脆,也没有消解玩闹。她是扎根太深的人。在一个预报晴天的时间带孩子去家门口的公园,眼看着一团红褐发紫的雾霾瞬间就朝着人群扑过来了。“瞬间小树林就沦陷了。俩孩子傻呵呵地还在玩。”她说自己“都不知道怪谁”,闷头发朋友圈,还生一晚上气,打开微博,对空气质量转好的论调,发出了“是嘛?感恩”。

公众与时势

“微博女王”的时代已经过去,姚晨也已放弃微博很久了,现状却有点尴尬。她坐在小沙发里看着阴沉沉的窗外,把羽绒服捆在腰间,诉说的不过是任何一个普通人这几天的日常的抱怨。微博下她久违地开放了评论,各式各样的声音潮水般涌来,比起那些远走高飞的明星式的潇洒牢骚,她不远不近,更吸引人们的关注。这些年听了许多“劝告”,她依然不知如何平息还在沸腾的心思。社交网络把她网牢。想尽可能摘掉帽子,却发现比股市解套还要难。

“感恩”这样的表述既不够精准,也不够疏离。现在对于公共事物也罢,自己也罢,她好像怎么说都有点偏差。姚晨说话慢,得想,“嘴不是那么灵光”。“虽然咱也不是文化人,但写比说还适合我一点。”作为长年宅女,她还是有表达欲。“也想看到大家的反应,也是一种交流。”微博这锅汤熬了太久,掌握好火候的人,要不变现,要不转场。姚晨也冷落了一段时间社交媒体。她试着给我描述自己做每一件事的原因,比如开放评论,是几天前网站来诚恳地告诉她技术进步了,恶意攻击将被发现,功能会把点赞多的评论自动排在前面。

“赞同的声音还是大部分。”这样的话,她还是想要支持的。可除了和她一样对环境感同身受的人,有人提出的问题是:“你是公众人物,不应该开车开空调。”她这下火大了:“那你还放屁呢。”规则看起来挺好,到了她这一实践,错位了。这条微博她还是没删。“我没说错话啊!干吗要删?”

姚晨的角色身份总比明星、演员多一点。她受益于此,继而又为此所累。27岁出演《武林外传》家喻户晓后,30岁出演了《潜伏》。这两部至今仍时不时冒出来播一轮的剧,其实已经有了年头。她仿佛从来没有离开过公众的眼睛。然而这正是问题所在。

姚晨踩上的是两个无法复制和超越的节点。2006年,《武林外传》是第一部因为互联网火起来的电视剧。夜间档播出,开播收视率只有1的边缘剧,因为文字游戏式的语言、边缘化的视角,连片头都是Windows的开机画面,引起了“70后”到“80后”的集体共鸣,此后很多年里一直在央视和各大卫视轮播。接演时她的同学听说她演情景喜剧颇为不屑,连她自己也没有自信。一个世俗化了的、普通人成长必须经历的江湖,给姚晨打开了莽撞又可爱的戏路。姚晨在演这部剧之前给自己的定位是“青衣”,没想到真正闯出名气的却是这么一部需要她在脸上涂辣椒酱的角色。

演完《潜伏》之后,2009年9月左右,姚晨用一颗卤蛋来做头像开了微博。她在一个拥挤不堪的街边小店吃面自拍,自我定位从“他们说我是鲁迅”变成了“一颗很逊的卤蛋”。一个月后,她写道:“已经突破10万人关注了,10万人呐!想想就激动!10万人要是站在广场上,那阵势绝对壮观,集体喊一嗓子都得把我震一大跟头。10万双眼睛关注着俺。心里咋有点毛毛的。”她很敏感,有强烈的同理心,很多年里想改改不了,她说:“这可能跟你大脑前额的一个什么分泌物有关系。”一开始这些有温度的内容,在一个新渠道里迅速得到了拥护。一年半以后,她的“粉丝”过了1000万。

在“郭芙蓉”以前,她是一个在电影学院备受老师宠爱,却在一个个试镜后杳无音讯的人。“我看着电话,就希望它响。后来我才知道,电影里总爱演人家打来电话说不要你了,其实真不要你,连电话都不会打。”她早早地开启了生活的稳定之路。嫁给大学里认识的男生,住在北五环外的便宜房子,坐地铁时她最开心,可以观察每个人的表情。“一个人的动作、穿着,我会开始猜他今天发生了哪些事情,会露出这样的表情。”有好几年,人们乐于分享姚晨早年那张坐地铁的照片。她扎着小辫子轻轻松松。那时她的采访文章大多是“小女人”接地气的路数,没有悬念波折,在传统媒体看上去太过于幸运也平凡。

但微博改变了这个常态。管闲事、接地气,姚晨在这一点上完全符合大众的需求。中国还没出现过这样参与公共事务的演员。明星们发一些日常琐碎、跟社会事件有关系的简单感慨,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和讨论,这件事是从她开始。姚晨的微博成了一个从未有过的信息发布渠道。作为一个现实的人,她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有几年她像活在楚门的世界,生活的一切细枝末节都主动交代,她的微博就是她的知识层面和情感状态。她记得有一年曾因为微博,关于影响力的奖拿了6个,包括《时代》周刊。“粉丝”量过千万,她已经显得被动,无论是口无遮拦还是字斟句酌。“没有一个范本告诉我应该怎么做。”

“也许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小卖部旁边上Wi-Fi的青年,也能来交流。”这话是一位互联网老总说过的,姚晨引用了。被“影响力”赋予的期待,和她实际的身份力量,出现了错位。微博的影响力辐射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一开始因为网民的力量一起帮助了某个人还能得到荣誉感和快乐,很快就不再简单。“伤害?太多次了。”微博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从滞销的土豆,到恶劣的案件,再到她家人的遭遇,姚晨的微博五花八门写了又删。虽然每天依然有无数信息“艾特”着她,有求助的也有营销。

27岁到30岁,姚晨看起来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微博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开始。突然有一个大家说话的平台了,一下子就贴来了很多标签。”她说凭直觉写的说的东西,完全没有设防。“谈论一切,懂的不懂的都瞎说,充分记录我的成长。”“互联网对现实世界的左右,很魔幻。”网络开启了新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又改变了思考。“就是一个公民,一个知道分子。”姚晨被网络力量拽得离一开始的趣味越来越远,她说,“我曾经想找回那个,但是找不回来了。”“一个人精力花在哪,肯定会开花结果,但另外的就荒废了。”她没有理会微博生态的变化,开始担任联合国难民署的中国区代言人和亲善大使,每年自费造访一个难民地。去年吴彦祖在香港的报纸上看到她得了水晶奖,很久不联系,吴发来很长的语音短信。“他觉得有些事比演戏重要。”姚晨很感动,如今这样正面的回应已弥足珍贵。但她也清醒地知道:“观众因为角色喜欢我。如果我的业务得不到认可,没有和观众之间用作品搭上桥梁,那想要做点影响别人的事情,别人就不会认可了。”

自觉与勇气

“年少时的幸运不能通用了。”姚晨想演电影。姚晨30岁时遇到最大的困惑是:“我的人的状态在发生变化。”她知道自己“哪个角度好看,我怎么说话是大家爱看的”。她慢慢地觉得这些油滑。“我会重复使用一些表情和动作,下意识讨好观众,我还要装一个小女孩吗?”

迈向大银幕的步子是从“小鸡”电影开始。但是两部之后,她沉寂了一段时间。陈凯歌请她演一个女记者,要充满狗仔精神。那段时间里她很清楚自己在变。“有些改变就是改变。”电影的虚构在现实中有如此巨大的作用,使人看着看着出了戏。她唯一的遗憾是:“我没能呈现一个我平时看到的记者的样子。”她还为此拍摄了一个关于11位记者的采访纪录片。导演想要的,和她有差距。姚晨不反抗,但是她想要的却是另一回事。姚晨对角色、对社会的理解,和她形成的银幕印象,也形成了错位。

她需要一部电影。导演对她“保守的认知”要突破不易,需要从零开始,心态上降回起点。她一个人飞去了香港找许鞍华。“我和许鞍华导演在一个地下的小火锅饭馆吃饭,还认识了李樯。”在电视剧领域她已经树立了一线地位,一点包袱也没有,就去香港毛遂自荐了,争取的还不是汤唯的角色。姚晨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的明星。她说自己小时候特别不起眼,又黑又瘦地站在舞蹈队伍的边上,穿了一件老师给的发黄的樟脑味的小白裙。14岁离家上北京舞蹈学院,从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她的舞蹈老师说她适合表演,电影学院老师说她是电影脸,适合演“大青衣”。这样一路改着行,造就姚晨经常自我怀疑,没事就自省。《武林外传》之后她也并没有走上喜剧路线。“电视给表演养毛病。你会用惯性去表演,知道观众怎么喜欢你,时间长了变成一个不走心的人。”

她看了许多民国时代的文学作品,去跟许鞍华和李樯谈自己,谈人物的理解。接洽过程很开心,她却发现自己怀孕了。《黄金时代》为了突出那时人物的真实处境,演员和摄制组在极寒冷、痛苦的条件下拍摄。“那是我第一次怀孕,我谨慎了。”

直到现在,李樯经常看到一个好演员的表演片段,就直接“咣当”在微信上拽给她,并不附一言,“特别可爱的一个人”。姚晨对于这些没有前言后语的信息,抱着感激,“意思是让你好好学习”。她对别人的指导都特别往心里去。

拍摄《潜伏》时,有孙红雷把她在片场骂哭的传闻。“哭倒没有,但是无地自容。我们演着演着机器都开着,孙红雷就直接喊:停停停停停!”她抬高下巴,眼睛往下垂,孙红雷在叫喊——“你演得不对。”她年轻,而演员的表演是“当众孤独”的,小宇宙很易碎。“‘你能不能给我留点面子?’我私下找他商量,别当众让我下不来台。他坏笑,说了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姚晨,你要想干演员这一行,就得把自尊心踩碎了。踩碎了你就不受干扰了。’”姚晨很不服气,但不得不认:“你说的有道理,但我现在达不到。”

“孙红雷说:‘你这个眼睛……里面没东西,我们倒是需要这样一双眼睛。但是相对于你的年龄、未来,这样的眼睛太一张白纸了。’”她当时确实是蒙的。演《潜伏》的时候,如果姚晨失去了那种天真,也就不能给纯真的翠萍氤氲上一层魔力了。一直到演《爱出色》的时候,“晚上回家就是处理婚姻问题”。《潜伏》之后她已经签入了电影公司,看似顺理成章地向电影之路迈进。“电影的时间像雕刻时光,我不嫌弃电视剧,但如果再给大家多一点时间,不赶工期,做出来的电视剧不比电影差。”

在电影市场里她虽然被放在“商业”挂里,却缺点运气。摄影好的故事不好,人物鲜明的是个友情出演的角色,票房再高也没她的分红。更让她担忧的是时间。“为啥黄渤每年四部戏,我咋一部戏就大半年呢?”程耳为了《罗曼蒂克消亡史》找过她,她正在拍《九层妖塔》。姚晨说无论电影的评论如何,至少她是一家子在现场。而且曹郁把她拍得美,这已经让她满足。在电影上的努力还是错位的。“到现在电影还没多大起色。”她真正焦虑的是,“还没有让大家像《武林外传》和《潜伏》那样认同你。”

姚晨今年38岁。“看到过人性的端底是什么样子。”两年前的《离婚律师》里她不再靠幸运和莽撞,金句是:“用积极的态度,过不完美的人生。”“那个形象更接近我这个年龄段的状态。写字楼一半的白领都是女性,高管也是。但是我们剧集的主角却没有成熟女性的故事和心路历程,而是小鲜肉、小女孩。这跟整个社会的审美有关系。”

姚晨很知道自己的特点,“作为一个演员的样子,是很难改变的”。她说自己是“18岁长得就跟38似的”。但是她觉得表演就是理解。“没有一个演员对时间没有焦虑。不单事业,生理上也有焦虑。30大关,现在40大关,只有接受。”她的真实生活在给她“理解”的能量。“30岁之前生活相对单纯,孙红雷和导演对我都发愁。个人生活上的大变化,对我来说,对一个女性,是一种改造。我会在镜子里看到变化。”

“我的人生状态和业务状态是完全挂钩的。”接《潜伏》前她接到了《七月与安生》的七月的角色,已经在摇滚青年的生活里体验了一个月,突然就改成农村妇女了。姚晨说,表演时不能有私心,离太近了反而演不好,你觉得我太爱这个角色了,肯定演不好。“当时还没爱上翠萍这个角色。”等待的时间不能荒废,表演如果你一年到头都在拍,看似很勤奋,但虚构会把你真实生活的积累给耗尽。她一年年带着自己的小分队背着物资去全世界的难民营。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时,对于那些战场肉搏和简陋的房屋的人,她看得寒毛直竖,那和她曾经去过的叙利亚难民营里的人的表情一样。

“小宇宙的壳变硬了,别人不会轻易干扰你了。不管对手是谁,都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她勇于自荐,《一步之遥》筹拍时给姜文短信很长:“姜导你好,我是演员姚晨,我曾经演过……”种种原因没合作成。大IP最火的这两年,商业大潮席卷了整个行业,来找她的人“提着钱”。“我当然也想养家糊口,俩孩子要养呢!”可是什么都不用做,拿干股、挂制片人的名字,“制片人我没学过啊!让我拿着钱站在那我心里发虚”。她对于身份上再加“头衔”,越来越谨慎,“越是人多的地方越不敢挤”。

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进程,和姚晨的状态,仍是错位。现在的技术给演员带来的挑战是,“我们更多时间是站在绿布前面表演。刚开始真的很难适应。上学时有无实物表演,穿针引线可以,但前提是我有实物体验。但绿布是,你看见怪兽了!我哪知道怪兽啥样啊?”她恶补好莱坞的特效大片,完全不知道后期做成什么样的演法到底是怎样的。行业变化,带来了困惑,“不止我一个人,好多人都有”。她这回演《西游》,大概20多天的时间,就是一个人在绿布前面,“师徒四人,我前面就只有一个气球,你说好歹也弄四个气球啊!”她摸着石头要过的河太多,她目前在准备的,是1989年出生的年轻导演的电影。“年轻导演反而没怕的。”她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演艺圈里的“职场女性”。“我对自己的定义,就是一个拿着锄头老老实实干活的人。”

主笔葛维樱

打赏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吧~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