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奋斗抵不过早生五年

 
十年奋斗抵不过早生五年
2017-05-23 08:58:33 /故事大全

袁茜+刘敏

“我是财经记者,但对楼市,我只知道will,不知道when。”

业主跟中介私聊时,我的朋友故意把手机落在房间里,偷偷开了录音。后来她告诉我,那个北京大爷足足说了10遍“现在是卖方市场”,要求中介一分钱都不能降。

大爷的房子在南三环边上,一个大开间,不到45平方米,要价370万元,这个房价已经比春节前涨了至少20万元。这是我看的第十几套房子了,今年春节回京之后,我就奔波在东五环到南三环之间,在每一个工作的空隙里不停地跟着中介看房。当晚9点,我又从四环外的公司赶过来,打算就买下这套算了。

再次回到房间里,我突然听到一种低沉的嗡嗡声——城市白天的噪音消散后,夜里三环上车辆驶过的轰鸣格外明显。

大爷说,这是加湿器的声音,然而屋里并没有加湿器。我打开窗子,“嗡……”更强烈的轮胎摩擦声冲撞着我的耳朵。

“噪声太大了。”我说。

“就是加湿器。”大爷坚定得如同复述一个真理。

我是个记者,常年在夜晚写稿,这么大的噪音我肯定烦躁得写不下去。

我试着跟大爷沟通噪音的问题,大爷反而坐地起价,提价到371万元,没有任何理由:“我就是要加1万元怎么了?明天可都不是这个价了。”

去你的吧,我不买了。离开时大爷一点都没挽留我,“卖方市场!”他第12遍提起这个词。

房子就是心病

我就是“北大清华毕业生也买不起房”的代表。1988年生,北大本硕毕业,做了财经记者,工作第四年,当我终于如梦初醒地意识到要买房时,身边的同龄人大多都买了房子,只有我还没上车。

我全家人对北京楼市都没有概念,前几年父母还在老家县城买了套140平方米的新房子,高高兴兴地装了修,完全没意识到几十万元的投资一花出去就开始贬值了。等我爸妈终于意识到北京楼市的残酷性,又依依不舍地把新房卖掉时,到手的钱已经跌了20%,连北京的一个卫生间都快顶不上了。

2017年春节后,拿着家里给的100多万元,我并没太着急。去年10月,我还参与过楼市调控升级的报道,采访下来,感觉中央控制房价的决心很大,“要求热点城市控制房价上涨,如果再涨,不用约谈,直接对地方政府问责”。这让我相信房价不会涨得太快,可等春节回来才发现,大政方针是一回事儿,具体到我个人头上是另外一回事。

看的第一套房是在东五环外,中介带着我打出租车去看房,一路上尘土飞扬,在地铁口旁边的一个新小区,我能买得起的只有开间,265万元,26平方米,房子小到连晾衣服的地方都没有,中介、我和业主夫妇,4个人把房间站得满满当当,房子小到让我怀疑自己的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第二套再往东走,是个30平方米的小户型,我出来正遇到另一拨人上楼,回家还没等我回话,那拨人已经把房子订下来了。这个房子现在才知道幸好没买——在这住过的同事后来告诉我,这个小区挨着化工厂,污水处理一直有问题,经常停水,整个小区自来水都没法喝,但中介从来不会主动告诉你这些。

第三套房子回到了城里,在地铁5号线的南半段,整个小区建在一个商场上面,大门门框油腻得能把手指头粘住,人来人往,那个军大衣一样的棉门帘被摸得光可鉴人。这是一个典型北漂族的生存环境,中介说这里成交量特别活跃,可别人是用来投资的,我是自住,这么混乱的地方我无法忍受。

我的需求最后变得很集中:我宁愿加钱买一个贵一点的,靠近城里,安全一点的小区,起码住着舒服些,还抗跌。

真正带着这个期待去看房,我的预算只能提高到350万~400万元,我又跟不同的朋友一共借了几十万,再跟银行贷200万元左右。这么一算,基本上每个月的薪水八成都会用来还银行和朋友的债,我的杠杆已经加到极致了。

下一个周末,我就开始看350万元左右的城区房。那个周六我发现看房的人越来越多,同一个房子,同一个时间,总有三四拨人同时在看,而且都跟我条件一模一样:低首付、高贷款、小户型,单身。

我们这种自己买首套房的人是纯粹的刚需,我有北京户口,事业发展还算顺利,未来大概会一直在北京生活下去。在北京,买房的话题永远无休无止,一天不买,就永远有个大问题悬而未决。

will和when

我想得太美了。

春节后这一个月,房价坐着火箭往上蹿。我写了快4年的财经报道,回头看北京楼市,最认同的倒是一篇公众号文章:

我带着一本《经济学原理》走到一家中介的门口,忽然,《经济学原理》自焚成了一抹灰。

我惊呼“经济学原理,你怎么了?”散落在天地間的那抹灰烬中,我听到了《经济学原理》悲怆的声音,“我怀疑人生啊,我怀疑人生!”

北京房价到底打败了多少经济学常识?那篇文章的标题就是我的感慨。从2015年人民币贬值开始,房价还要上涨的趋势更明显了,有同事赶着去大兴买了2万元一平方米的新盘,不到两天就跳涨到了4万元,还要捂盘惜售——但这上涨到底是因为新盘的供不应求,还是人民币贬值的蝴蝶效应呢?站在当时的时间节点上你无从分辨。

我们靠写稿,知道“最近几年北京的楼市浮动都是先从学区房开始”,也知道专家说,“影响2017年楼市走势最关键的因素是资金价格的变化”。我还知道“北上深”的购房政策中,一直是北京最松,明白早晚有一天这数字会调上去的。但我写财经新闻,判断得了趋势,判断不了时间点,然而真正的投资,就是when比will更重要。

3月以来的房价涨幅太恐怖了,我看好的一套房子,两周内一路从360万元跳到370万元,又到380万元,单价超过8.5万元。那个反复说“卖方市场”的大爷,他的房子次日又加了1万元,以372万元迅速卖出了。这就是链家发布的报告指出的: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北京房价涨幅是15.6%,然而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第二周,房价涨幅已经变成了29%。短短两周多时间,房价涨幅从15.6%跳到29%,恐慌入市的情绪实在太高了。

我就是“恐慌入市”的一员。事实上,按照逻辑分析,3月北京楼市的暴涨很有可能迎来进一步的调控政策。但是,即使出政策限购,我还是纯“刚需”。当然,我也咨询了身边见证过历轮调控周期的采访对象,他们都说:买!赶紧买!

3月17日晚上7点,就在北京“3·17”新政出台后不到3小时,我签下了购房合同。

哭出来2万块钱

我买的这套房子刚挂到中介那里,我就立刻转了意向金。平时买房还能早上晚上都去看看朝向和阳光,在卖方市场的时候,连看都来不及看。

意向金交这么快,倒把业主给吓到了,他们的反应是还可以再涨——明明375万元的价格已经比半个月前的均价多了15万元,他们还想涨到380万元再卖。只是碍于意向金的规定,他们必须先跟我见一面。

“我来北京10年,一直本分地读书、工作,现在只想买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自己住,不是为了炒房。”

“记者的工作容易有灰色收入,可我一分钱车马费都没拿过,所有钱都是清清白白挣来的。”

“別看我是轻轻松松把定金交了,其实还差十几万元的缺口我都不知道找谁借钱……”

我原本带着会涨价的预期来谈判,白天跑了一天“两会”,晚上坐在业主夫妇面前只觉得筋疲力尽,不知道怎么说着说着就变成了个人陈述,眼眶都说红了。中介趁势问业主:你看要不要再抹掉2万?

业主有些尴尬。就在我眼泪马上掉下来的时候,那个业主说,就373万吧,你别哭了,你再哭又少1万。

多么荒诞啊!明明370万元的房子,几天内涨了5万块,现在只是在坐地起价上减了2万元,而我还为此哭了一场,仿佛被施舍了多大的恩赐。

“3·17”新政一出,“认房又认贷”、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缩短按揭贷款年限,让北京楼市顿时一片哀嚎。我顿时觉得自己是买在了阶段性的高点,然而没办法,定金已经交了,我还能怎么办呢?

“3·17”新政后,北京房价会跌吗?

朋友们在“3·17”后看到手机上最新推送的楼市简讯,一看标题就立刻截屏发给我,常常发送之后才尴尬地读到正文发现作者就是我。在稿子里回答这个问题,我写到链家报告指出市场会有明显降温,但未来还会回调。我告诉读者,新政的背景是国内货币流动性趋紧,在国内经济平稳、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房产市场降温是趋势。

在稿子之外,我只关心这个问题半个月内的答案。我每天都忍不住再去刷刷中介的APP,一周后新上的房源,更好的楼层和户型,价格已经没有“3·17”之前高了。一次次刷新手机页面,看到同样的价格多出来的大飘窗,我只感到焦虑。

打赏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吧~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