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阅读力,不只是传授一些方法就可以做到的。不可想象,一个过去不爱读书、较少读书或者读书较少有心得的人,只要把一些方法传授给他,就能使得他迅速成长为有志于进行终身阅读的饱读之士。一个阅读者,对于阅读的历史、阅读的内涵及其文化意义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又能掌握阅读的科学方法,其阅读力才可能得到较大提高。阅读力,其实就是教育力、文化力、思想力的一部分,一个人是如此,一个社会更是如此。”
4月11日,“提升阅读能力推进全民阅读——聂震宁《阅读力》出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作为曾经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对国内出版行业和社会阅读有着长达数十年的观察和研究。“我做了很多年社会阅读的研究,但慢慢把重心转移到了‘阅读力’的研究上。”在这本新书中,聂震宁提出了一个新观点——阅读力。他把阅读能力视作与学习力、创新力、教育力同等重要的能力。对于个人来说,阅读是一门需要学习和养成的技能,有可以习得的方法和技巧。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阅读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标准。
“我们正处在或正走向一个全民阅读的好时代。”聂震宁在书中写道,社会转型、写作活跃、出版繁荣等时期常常是诞生伟大作品,民间读书欲望最强的时候,我们正处于这样的时期。此时,提升全民“阅读力”就成了一件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您之前一直致力于“社会阅读”的研究和推广,为什么现在把重心转移到“阅读力”上?“阅读力”指的是什么?
聂震宁:阅读力和教育力、学习力、创新力一样,是一个综合能力,是可以衡量一个族群、一个民族整体水平的标准。阅读力包含很多方面,一个民族对于阅读文化怎么理解,阅读的社会地位如何,阅读的目的是什么,读什么,怎么读……如果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全民的阅读力就会提升,进而提升的是文化软实力。阅读能力也是非常技术性的指标,阅读是讲究方式方法的。
三联生活周刊:您所说的阅读力,还是集中在传统阅读、纸质阅读上?
聂震宁:是的。我还是认为经典是基础,是打底子的东西,纸质书能更好地培养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但我也主张善待碎片化阅读,并不完全排斥。
三联生活周刊:的确,您书中提到的“忙时读屏,闲时读书”的观点还是很开放的。
聂震宁:我是从阅读史上来分析这件事。碎片化阅读古已有之。从我们的《论语》,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其他很多古希腊著作,这些都不是系统的书写,很多都是以对话和演讲的形式产生,后人整理、集合后创作出的东西。当时的传播和理解方式就是碎片化的,但依然有极高的价值。如今,我们在微信公共账号上读到一篇美文、一篇深度的报道,也是有意义的。不能一刀切地排斥碎片化阅读,要辩证地看。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资深的传统出版人,您如何看待现在大量存在的网络小说、互联网出版?这些已经是网络阅读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聂震宁:网络小说大多是通俗读物。中国近代以来,文学一直走两条路线,一条是精英路线,一条是通俗路线,有“鸳鸯蝴蝶派”,也有追问世道人心的严肃文学。现在我们的阅读也依然分成这样两派。一方面我们主张严肃阅读,读文学性高的书,读知识密度高的书;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允许“鸳鸯蝴蝶派”的存在,允许通俗阅读,纯为一时快感的阅读。但我在《阅读力》这本书里也写到了,欧美严肃阅读的状况要比我们好很多,这就是整体阅读品位和阅读习惯的问题了。通俗阅读可以存在,但如果是主流就是个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您整本书都在强调“阅读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很老生常谈的问题,书中提到了很多方法,您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聂震宁:最重要的是家庭阅读和亲子阅读。社群阅读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有效方式,其中家庭阅读最重要,其后才是校园阅读、机构阅读等等。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我们中国是最有“苦读”文化,“苦读书”故事最多的民族。读以致用太多年了,好像从未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那是因为,千百年来,读书一直是改变命运的方式,并非由心而生的阅读兴趣。相比之下,读以致乐更为重要,而这种观念需要从小养成,从毫无功利的阅读开始。
三联生活周刊:如今,好多家长都疯狂地给孩子买绘本,成百上千本地买,这对培养阅读习惯有益处吗?
聂震宁:当然是有很大的好处,但现在这种风气也有一定的盲目性。对于这个问题,我和幼儿园的一个园长认真交流过。她的意见是,事实上,相较于大量阅读新东西,孩子更喜欢重复阅读,听同一个故事。每一次重新阅读和听故事,他们都能从中有新发现。反复读经典故事,可以帮孩子保持非常好的辨析能力,保护他们的品位。如果不停地、不加有效辨别地读大量故事和绘本,这反而会破坏孩子的食欲,破坏他们的文化味蕾。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们的孩子从读图、读绘本过渡到纯文字阅读的年纪太晚了,远远晚于欧美儿童。很多孩子小学三四年级还只读绘本和漫画,这样阅读能力就很难得到提高。
三联生活周刊:您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期间策划出版了《哈利·波特》中文版,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您也常说,在中国的儿童阅读上,《哈利·波特》是划时代的,为什么这么说?
聂震宁:首先,我们肯定了《哈利·波特》的文学价值,没有把它当成普通的通俗读物来对待。1999年前后,国内的儿童图书市场基本只有传统的名著,《格列夫游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本土的读物也很乏味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对中国读者来说很新鲜、有趣。在当时,出版这样的儿童读物其实是很有风险的,因为涉及魔法这类内容,但好在它最终顺利出版了。1999年也是国务院决定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节点,《哈利·波特》的出版带来了一个新气象,从那之后,各种国外的儿童读物才开始大量引入中国。这套书改变了国内儿童读者和家长的阅读口味,他们的审美变得更国际化,更紧跟时代。
三联生活周刊:您在书中也强调提升“阅读力”公共引导很重要,“名人领读”很重要。当下,我们似乎迎来了这个好契机。“朗读者”“见字如面”等电视节目很火,这会有助于提高全民阅读的热情吗?
聂震宁:它会引领一个风气,但实质性作用不一定很大。我们以前也有很多全民阅读的倡导活动,孩子、年轻人被聚在一起,诵读一些诗词,然后回到学校该干吗干吗。阅读归根结底是私人化的事情,如果没有家庭阅读、校园阅读的引导,这种全民阅读活动不过是一个短暂的景象,一个热闹,成年人的一个秀。看完“朗读者”你还是要实实在在地翻开书才行。
记者宋彦
打赏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