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杆旱烟袋

 
一杆旱烟袋
2016-12-27 18:16:22 /故事大全

1962年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离收新麦还有个把多月,可小秦家眼看着就要揭不开锅了。

这天上午,听说同村的杨三叔要去北山“背粮”,也就是用关中的土织布到地广人稀,粮食宽裕但却不种棉花,没有土织布的山区里去换粮食。小秦妈连忙领着小秦来到杨三叔家。

一进门,小秦妈就开门见山地说:“他三叔,听说你要到山里去背粮?”

杨三叔面无表情地答道:“有什么办法,家里马上就揭不开锅了。”

“唉,”小秦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低着头,小声说道:“你们家的粮食虽然快吃完了,可还有出去背粮的男人,可我们家……”说到这里,小秦妈悄悄地抹了把眼泪,这才继续说道:“我那一口子走得早,我一个妇道人家出门很不方便,小秦虽然是个男孩子,可现在还没过17岁的生日,我怎么能放心让他独自出门呢?”

“你想让小秦和我一起去背粮?”

“是的。”小秦妈依然低着头说。

“没麻达么。”杨三叔是个爽快人,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那就太谢谢你了。”小秦妈见杨三叔答应带小秦一起去背粮,如释重负般地抬起头,高兴地说道:“这一下我就放一百二十条心了。”

“这算个啥事情嘛,”杨三叔满不在乎地说:“乡里乡亲的,谁还不帮谁个忙?再说了,我一个人出门,路上没人陪我说话,怪心慌的,小秦正好在路上给我做个伴儿。”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第二天天还没大亮,杨三叔和小秦把两家包得严严实实的“一机子布”(关中农村的土织布机一次织的布,大约有10多丈长)放在架子车厢里,带着足够他们来回路上吃的窝窝头及喝水用的茶缸,带着两家人的全部希望,拉着架子车出了村,朝咸阳以北的山区走去。

出门前,杨三叔给他的旱烟袋里装满了烟丝,然后把旱烟锅别在腰上。看着正在装烟丝的杨三叔,小秦看不解地问道:“三叔,你们家都快揭不开锅了,你还有闲钱抽烟?”

“哈哈哈,”杨三叔开心地笑了笑,说:“我烟袋里的烟丝是我们家自己产的,不用掏钱。”

“自己产的?”小秦疑惑地问道:“没见你们家自留地种旱烟叶呀!”

“我的烟丝不是来自烟叶,而是长在树上。”

“长在树上?”小秦更加疑惑了,“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树上还长烟叶呢?”

“你看,”杨三叔随手指了指路边的一棵苹果树说:“烟叶就产自这苹果树上。”

“三叔,你没糊涂吧?苹果树上那有烟叶?”

“把苹果树的叶子晒干,揉碎不就成了烟丝。”

“啊,原来你一直抽的是苹果树叶子呀!”小秦这才恍然大悟。

杨三叔依然固执地说道:“不,我抽的是烟丝!”

小秦的目光又看了一眼杨三叔腰上的那杆烟袋锅,烟锅、烟杆、烟嘴全都是用黄铜做的,光烟杆足有一米多长。因为长期使用,烟袋锅全身锃亮锃亮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烟杆上还吊了一个用黑布做的烟包,烟包正面有用白线和红线绣的一朵荷花,烟包口是那种可以抽拉的松紧口,里面除了装烟丝外还有点火用的火鎌和硝子。小秦羡慕极了,说:“三叔,您的铜烟锅好漂亮呀!”

听到夸奖,杨三叔多少有些得意,说:“那当然,三叔我是个烟鬼,一天不吃饭可以,一天不抽烟那是绝对不行的,所以这把烟锅就像是三叔的命根子一样,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啊。”

“是吗?”小秦小时候曾经在大人的怂恿下抽过一口旱烟,结果不但没有体会到抽烟的快乐,反而呛得差点儿背过了气,从此他看见有人抽烟就发怵:“抽烟那么呛的,您为啥那么爱抽烟?”

“抽烟的好处可多了,比如晚上在外不怕蚊虫叮咬,上厕所时可以遮挡臭气等等,总之等学会了抽烟你自然就明白了。”

“我这一辈子恐怕也不会抽烟了!”

“哈哈哈,”三叔当然知道小秦小时候抽烟被呛的事,所以闻言哈哈大笑。

杨三叔和小秦白天赶路,晚上随便在架子车旁边眯一会儿。饥了,啃些窝窝头;渴了,喝些山泉水。几天后,他们终于来到了咸阳以北100多里的淳化县境内。他们拉着架子车,一个村子接着一个村子,挨家挨户的寻问人家要不要用粮食换布。大概是因为天气一天一天热了起来,人们需要做换季衣服的缘故吧,需要布料的人家很多,这家5尺,那家1丈,杨三叔和小秦他们带去布料很快就全部换成了粮食。

看着满满两袋子粮食,杨三叔和小秦都高兴得嘴都合不拢,有了这袋粮食全家人就可以度过饥荒了。事不宜迟,家里人还盼望着他们顺利回家呢。于是他们拉着架子车上的两袋粮食,又马不停蹄地朝回家赶。

俗话说,好出门不如赖在家。杨三叔他们自打出门以来,天天拉着架子车赶路,山里的路一会儿上坡,一会儿又要下坡,而且坡度一个比一个陡峭,很不好走。加之晚上又休息不好,朝回走的时候两个人的体力都已经严重透支。

这天中午他们来到乾县境内,正午时分,太阳当空照,虽说还没有到夏天,中午的太阳依然晒得人有些受不了了。杨三叔和小秦又饥又渴,实在走不动了,便把架子车停放在一棵大树下休息。杨三叔四下看了看,发现周围并没有泉水,遂告诉小秦说:“我在这里看着架子车,你到前面的村子给咱讨口水喝。”

“好的。”小秦应了一声,拿着喝水缸子转身朝前面的村子走去。

“回来!”小秦刚刚走出没几步远,就听杨三叔在身后大声喊道。

“三叔,咋啦?”小秦回头疑惑地问道。

“把这个带上。”杨三叔从腰间取下烟袋锅,伸手递给了小秦。

“哈哈,我又不抽烟,拿烟袋锅干啥?”小秦并没有接杨三叔手里的烟袋锅。

杨三叔笑了笑,说:“傻孩子,你到人家屋里去讨水喝,万一那户人家里的看门狗扑过来咬你,你就可以用它来防身了。”

小秦听罢非常高兴,连忙接过烟袋锅,说道:“还是三叔想得周到。”

“现在知道抽烟的好处了吧?”杨三叔风趣地问道。

“哈哈,有好处,有好处。”小秦也和杨三叔打趣说,“我说三叔呀,您把烟袋锅给我就不怕我给你丢了?”

杨三叔假装生气地样子说:“丢了?丢了看我怎么收拾你!”

小秦吐了吐舌头,转身离去。

小秦走后,杨三叔在大树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小秦回来。两个时辰过去了,眼看着太阳已经偏西,依然不见小秦的影子。杨三叔心想,按照时间推算,小秦打个来回都足够了,为什么不见回来呢?该不会是被狗咬伤了吧?不行,孩子年龄小,又没出过门,我得去村子找他去。想到这里,杨三叔不顾自己饥渴难耐,拉着装有满满两袋粮食的架子车前村子里走去。

进了村子一打听,村子里的人都说刚才是有个小伙子来村上讨水喝,可他已经离开了村子。离开了村子?这就怪了,小秦从村子出来后肯定要先到大树下来找我,可我一直在大树下,从未离开大树半步,怎么可能没有见到他呢?杨三叔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个子丑寅卯来,只好独自一人拉着架子车朝回走,希望能在路上遇到小秦。

一路风尘仆仆的杨三叔回到村子后,连自家门都没进就直接来到小秦家,一进门就急匆匆地问小秦他妈:“小秦回来了没?”

小秦妈闻言大惊,说:“娃他叔,小秦和你一起出去了,现在你一个人回来了,怎么还问我小秦回来了没?”

“坏了。”杨三叔闻言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他叔,小秦他……”小秦妈不敢朝下想。

杨三叔低着头,简单地说了一下情况,小秦他妈顿时嚎啕大哭起来。

听到哭声,邻居们纷纷前来劝说,杨三叔的老伴劝慰小秦他妈说:“娃他姨,小秦只不过和他叔在路上走散了,他叔回来了,小秦肯定随后也就回来了,你就不用伤心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小秦妈终于止住了哭声。

然而,一天过去了,小秦没有回来。

两天过去了,小秦还没有回来。

三天过去了,依然没有小秦的踪影。

自打杨三叔回村后,小秦他妈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坐在村口等着儿子回来,直到天黑才在大家的劝说下勉强回到家里。

第四天,社员群众们开始议论纷纷,大家普遍认为小秦凶多吉少。因为按路程计算小秦早应该回家了,小秦和杨三叔分手时没带一块馍,这么多天过去了,即使没有被狼吃掉,饿,也已经饿死在路上了。

这个时候最难受、最感到自责的当然要属杨三叔了。杨三叔知道小秦他爸走得早,小秦他妈一个妇道人家,把小秦养大是多么不容易呀。再说,当初小秦他妈正是因为不放心小秦一人独自出门,因为信任才把小秦托付给自己,自己当初也曾承诺一定要把小秦平安地带回来,可如今,唉,面对小秦他妈,杨三叔能说什么呢?

就在大家全都认为小秦必死无疑的时候,第四天下午傍晚时分,小秦却奇迹般地回到了村口,看见妈妈后“扑通”一声栽倒在妈妈身边,任凭妈妈怎么摇晃,他都没有任何反映。小秦妈当下就吓傻了,连忙失了声喊人来帮忙。闻讯起来的社员们迅速把小秦背回了家。

看到小秦,别说小秦他妈,乡亲们全都悄悄地抹眼泪。可怜的孩子,才几天时间,整个人瘦得已经没有了人形。两只眼睛深深的凹陷下去,脸上的颧骨高高的耸起,浑身上下只看到骨头和皮,那里还有一点肉呀!

闻讯赶来的杨三叔见状,知道小秦是饿昏了,赶紧吩咐人给小秦熬了一碗粥,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喂给小秦吃。半个多时辰后,小秦果然慢慢地醒了过来。在小秦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杨三叔这才知道了小秦和他分手后的情况。

原来,小秦离开杨三叔,来到村子里家挨户地讨水。那知水对于以干旱著称的渭北高原来说历来都是非常金贵的,当地素有“宁给行人一碗饭,不给行人一口水”的说法。好不容易碰到一位好心的老大娘,这才讨到了一茶缸水,小秦连声说“谢谢大娘,谢谢大娘”,然后急匆匆地端着水缸沿原路返回。

刚刚走出村子,小秦突然觉得身上似乎少了样东西。少了什么呢?小秦下意识地用手在身上一摸,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坏了,三叔的烟袋锅丢了!”

三叔相信我,把他最心爱的烟袋锅给我让我防身,我怎么能把烟袋锅丢了呢?不行,说什么也要回去把烟袋锅给三叔找回来。小秦义无反顾地转身回到村子里,根据记忆沿着刚才讨水的路线挨家挨户的打问。可他把刚才去过的人家来回走了好几遍大家全都直摇头,说没见过。

怎么办,丢了烟袋锅,回去没法向三叔交待?小秦急得眼泪都掉了下来。可着急归着急却是没办法,他知道三叔还在那棵大树下等他讨水回去喝呢,于是,他垂头丧气地端着水缸,从另外一条街道朝村外走去。

刚刚走进这条街道,小秦的眼前忽然一亮,只见村口四、五个小孩子在玩游戏,一个约五、六岁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杆烟袋锅,烟袋嘴放在口里,弯着腰,学着老爷爷抽烟的样子,其他孩子则嘻嘻哈哈地跟在他身后起哄。

这个小男孩子手里的正是杨三叔的烟袋锅。

小秦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小男孩子身边,一把夺过烟袋锅,生气地说:“你怎么偷了我的烟袋锅?”

小男孩头一歪,倔强地说:“我没偷你的烟袋锅。”

“对,他没偷你烟袋锅。”其他几个小朋友也异口同声地嚷嚷道。

“你这个小孩子真不老实,你没偷难道是我的烟袋锅长了腿,自己跑到你的手里不成。”小秦更加气恼,狠不得上前抽小男孩子几巴掌。

“这个烟袋锅是我从小狗嘴里夺下来的。”小男孩子依然倔强地说。

“小狗?”小秦一惊,忙问:“是不是一条小花狗?”小秦猛然想起那位好心的大妈给自己倒水时,他怕把水洒了,先把烟袋锅放在地上,然后才双手端着水缸去接水。就在这时他看见一条小花狗从他身边跑过去了。水接完后,因为讨到水而非常高兴,也就把放在地上的烟袋锅忘得一干二净。

“是又怎么样?”小男孩子看都不看小秦一眼。

“对不起,对不起,是叔叔冤枉你了,叔叔应该谢谢你。”小秦边说边拿着烟袋锅,端着水缸朝大树走去。

当小秦端着水缸高高兴兴地来到大树下时,顿时傻了眼:树下那里还有杨三叔和架子车的影子!

“三叔,三叔,”小秦声嘶力竭、一声接一声地喝着,可四周却始终静悄悄地,没有任何回应。“三叔,您怎么不等我来就提前走了?”

一阵惊慌过后,小秦慢慢地冷静下来。心想,肯定是因为自己讨水时间太长,后来又找寻烟袋锅延误了许多时间,杨三叔见他久久未归,误以为他提前走了,所以拉着架子车追赶他去了。想到这里,小秦连忙沿大道朝回家的方向快步走去。

按说杨三叔拉着架子车,架子车上还放着两袋粮食,走路的速度肯定不会快,可小秦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竟然没有遇到杨三叔。

当初小秦和杨三叔分手去讨水时,一口干粮也没带。和杨三叔走散后,小秦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没有吃的,本来沿路乞讨也不至于饿死,可小秦生性脾气倔强,一向认为“上山打虎易,开口求人难”,宁愿挨饿受冻也绝不轻易向别人开口。倔强的小秦就这样饿着肚子朝回走,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在路边的山上摘些野果子什么的来充饥;渴了,就在路边喝一点渠水或者山泉水。

就这样接连走了两天,第三天午饭时分从一个村口经过时,饥渴难耐的小秦一个趔趄,晕倒在路边。

“小伙子,你终于醒过来了。”也不知过了多久,小秦睁开眼睛,发现一位大娘正给自己喂饭吃,说话的是身旁的一位大叔。小秦知道是大娘和大叔救了自己,连忙说:“谢谢大娘,谢谢大叔。”

大叔问道:“你这么小的年纪爸妈怎么能放心让你独自出远门呢?”

小秦简单的向大娘、大叔说明了情况。大叔听罢说:“原来是这样!”

“大叔,这里是什么地方?”

“乾县王庄。”

乾县王庄?小秦闻言大吃一惊,他和杨三叔分手的地方就在乾县,他离开那个地方已经走了快三天了,按照他走的路程来计算应该早就走出乾县,到了礼泉境内了,难道自己走错了路?他突然想起从他和杨三叔休息的大树到他讨水喝的那个村子中间有个岔路口,肯定是自己从村子出来时不小心走错了路,来到另外一棵大树下,难怪没有在大树下见到杨三叔。

“不伙子,”小秦正在思考,就听大叔说,“看样子你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这才饿晕倒在这里。这样吧,你手里这把铜烟袋锅挺漂亮的,我很喜欢,你用它换我的蒸馍如何?”

小秦连声说:“不,行,不行!”

大叔有些不高兴,说:“你这小伙子真是个死心眼,都快饿死了还舍不得一个烟袋锅。”

小秦说:“不是我舍不得它,因为它不是我的,是和我一起出来背粮的杨三叔的,我答应过他,一定要把烟袋还给他。”

“就算是杨三叔的,见面后把情况告诉他,就说如果不用烟袋锅换馍你就会饿死在路上,他能责怪你吗?”

“不,三叔相信我,把烟袋锅交给我,我说什么也不能用它换馍吃。”

“小伙子,从这里到咸阳少说还有三、四天的路程,你舍不得用烟袋锅换馍吃就真的会饿死在路上,你可要想清楚呀。”

“不用想,我真的饿死在路上也不能用三叔的烟袋锅换馍吃。”

“好样的!”听到这里,老头儿翘起大拇指,夸奖说,“俗话说,君子不夺人之爱,大叔我只不过是想考验你一下。好了,就凭你这种诚实守信的精神,大叔我再送你几个蒸馍。”

大叔从家里拿出来了3个蒸馍,递给小秦,又给小秦的水缸里添满了水,说:“这些干粮肯定不够你路上吃,可我家的粮食也不宽裕,你就再想想其他办法吧!”

小秦感到得掉下了眼泪,他跪下给大叔、大娘磕了三个头,说:“谢谢大叔、大娘救命之恩!”

大叔弯腰扶起小秦,说:“去吧,家里人还盼望着你早点回家呢!”

问清了回家的方向,告别了好心的大娘和大叔,小秦硬是靠这3个蒸馍的支撑,一步一步艰难地从乾县走回到了咸阳。

讲完他和杨三叔分手后的情况后,小秦从腰间取下烟袋锅,双手递给杨三叔说:“三叔,这是您的烟袋锅,现在我把它还给你。”

杨三叔接过烟袋锅,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说:“傻孩子,你饿得差点儿都没命了,为什么不拿这个铜烟袋锅再给你换几个馍吃呢?”

小秦说:“三叔,这个烟袋锅是您的,没有经过您的同意,说什么我也不能用它来换馍吃!”

“小秦,”杨三叔非常感动,说,“你真是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在场的乡亲们也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从此,杨三叔的烟袋锅就成了他们家的传家宝!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