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嘉庆皇帝当皇太子的时候十分顽皮,在学馆里不好好读书,经常逃学。可因为他是当朝皇太子,是未来的皇帝,所以教他的老师深不得,浅不得,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一天算一天。在这种情况下,皇太子虽然已经读了好几年书,但却是斗大的字认不了几萝筐,甚至连最基本的《三字经》也背不了几句。
这一下可急坏了嘉庆皇帝的父皇乾隆皇帝。他心想,长此以往,朕百年后,皇太子如何能承担得起治理国家的重任。不行,必须给皇太子选一位好老师。经过反复慎重的考虑,乾隆皇帝最终决定请翰林院里陕西籍的翰林孙景烈先生来做皇太子的老师。因为孙景烈教学有方,状元康海就是他的教育出来的好学生。
孙景烈给皇太子当老师的第一天,先向皇太子讲了一些读书的大道理,尤其讲了“国有国法,学有学规”的道理,然后才开始非常耐心向皇太子讲课。皇太子还是像以前那样,大而化之,满不在乎,根本就没有把孙翰林的话放在心上。孙翰林所讲的课他依然是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一个字也没有记下。
第二天早上一上课,孙翰林先让皇太子复述昨天他所讲的内容,皇太子东拉西扯,胡言乱语,那里回答得上来?孙翰林见状勃然大怒,“啪”的一声,手中戒尺在桌子上猛地拍了一下,大声喝道:“伸出手来,着打!”皇太子到底是个小孩子,那见过这种阵势,一时吓得大哭,并连声求饶。
事有凑巧。恰在此时,乾隆皇帝因事正好从皇太子读书的房间门前经过。孙翰林教训皇太子和皇太子求饶声他听得一清二楚,不由心疼起儿子来。于是,他满脸不高兴地推门来到皇太子身边,一把将皇太子揽到自己怀里,十分不满地对孙翰林说:“他还是个小孩子,你那么凶干什么?我儿子读书将来是人王帝主,不读书将来照样是帝主人王。”
孙翰林见乾隆皇帝突然闯进学馆,不慌也不忙,更不向他行君臣大礼。待乾隆皇帝把话说完,他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这里是学馆,不是金鸾殿,讲的应是学规,而不是国法。学规上说,教不严,师之惰。学生不好好学习,做老师的就应该尽职尽责,努力促使他好好学习才是。陛下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乾隆皇帝闻言,猛然想起皇太子以前不好好读书,白白荒废学业的事,所以好半天没有言语。孙翰林见乾隆皇帝有所醒悟,遂继续说道:“虽说皇太子现在读不读书,将来长大以后都是皇帝,但读了书,明了理,当皇帝以后就能够成为像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那样圣明的君王; 不读书,不明理,当了皇帝就有可能成为夏桀、商纣、秦二世、隋炀帝那样的无道昏君。臣以为陛下必定希望太子长大后能够像尧、舜、禹,而不是像夏桀、商纣那样,所以才请臣努力教育好太子,臣也因此才努力用自己绵薄之力,尽职尽责地教育太子,而不敢有丝毫懈怠。”
乾隆皇帝听罢,知道自己错怪孙翰林了,连忙伸出双手,向孙乾林作揖赔情。吓得孙翰林赶紧说道:“陛下,您这不是折煞为臣吗?”
乾隆皇帝说:“正像您刚才说的,现在是在学馆,不是在金鸾殿,我现在是家长,不是皇上,先生受之无愧。”
此后,在乾隆皇帝的谅解和大力支持下,孙翰林的更加严格教育皇太子。皇太子知道父皇支持老师,再也不敢不听孙翰林的话,他的学业也因此有了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