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爷爷

 
模范爷爷
2016-12-27 19:17:28 /故事大全

“简直是一群骗子!”山姆叔叔把餐厅服务员找给他的零钱又数了一遍,终于放心地塞进裤兜里,在副驾驶位上坐好。 “谁?服务员?”我问。 “服务员?我真为你的观察力感到痛心,你难道没注意到,那个小屁孩儿甚至连小费都不会主动要吗?” “没注意。不过话说回来,我本以为你会赞同秦康‘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过骗子’的观点,毕竟你们之前曾经搭档过一段时间。” “或许吧。但人并不是一旦对什么表示赞成就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动物。可能早在被那个干巴老头儿洗脑之前,我就患上了什么伴有顺行性遗忘症的疾病,也说不定?或者新的经历使人的小脑袋瓜儿对世界产生了新的认识,青年时代完全不必担心的琐碎小事一到晚年就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围在你屁股后面问你‘信用卡还是现金’,不管是装假牙还是治疗小便失禁。比方说,某家玩具公司在今年圣诞节前夕推出了一款新产品,在时下最火的儿童节目里投入了大量的银子,保证这些钢铁丛林中的小精灵们能在每天下午五点以及星期六早晨吃完煎蛋汉堡和四分之一升热牛奶之后,看到好些个它们的广告——” “大凡是电视台都会在广告的时候把音量调大,只有或明显或隐蔽的区别,完全取决于调节者手法的细腻程度。”我打断他。 “我对他们的伎俩当然一清二楚,相信我,从你老爹那里我多少学到了点儿东西。但是,相信我,这绝不是一个精力旺盛、身边没什么累赘的年轻后生会看的广告,尽管拍得的确童趣十足——有空的话,建议你也看看,玩具本身的设计也相当不错,所以当小家伙指着电视上的广告画面说这就是自己的圣诞礼物时,尽管当时只接受预订,那些怀着深度亏欠心理的傻瓜们还是立即答应了。” “接下来——”我禁不住揶揄道,“预售期行将结束,傻瓜们收到一条来自供货商‘对不起,暂时无货’的知会信息,圣诞节迫在眉睫,承诺的圣诞礼物却遥遥无期,他们满怀希望地敲开一家玩具店的大门,从店员嘴里得到‘订货未到’或者‘碰巧卖光了’的消息,然后敲开下一家,直到希望彻底破灭。亏欠心理开始躁动不安,迅速变本加厉,最后连他们自己都无法相信竟然买了另一件玩具作为对子女的补偿。” “对,情况正是如此……等等,你刚刚讲话的腔调是嘲弄吗?告诉你,我可是在某个技术行当里混迹了数十载的老江湖。” “但你并没有被老爸像丢废饮料瓶一样丢进大学,花六年时间变成班上唯一视力正常的心理学硕士,不是吗?你也根本不会了解到这只不过是玩具商人为了避免节后的玩具市场大萧条而精心设计的把戏。这些天才的销售大师们对外宣称已经大面积铺货,目前的脱销状况只是市场需求量太大造成的。但事实却是——他们刻意控制供给量,投放不足预期市场的百分之二十,甚至更少份额,并美其名曰‘饥饿销售’。供小于求,那些没得到女神眷顾、无法兑现承诺的家长便不得不买下另一件……” “那他们也只是卖掉了一件。我本打算买A,即使由于这个卑鄙的小花招得逞而买了B,我也只是买了一件,无论是A还是B,最后我都只是买了一件,他们没可能为了一件玩具赚两次钱……” “先别急着庆幸。因为到这里,销售大师们的计谋只不过刚刚完成了三分之一。接下来的一个月,顶多六个星期,这种‘有钱都买不到的玩具’凭借雄厚宣传经费的支持会再度出现在最火的儿童节目里;这一次,它们甚至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可能是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虚拟人物,也可能是某个现实中的知名童星、某个站在风潮最前端的时尚领军人物;跟风的传统媒体、人云亦云的所谓专家以及各种伪草根媒体人的裹挟造势也是必不可少的;然后,迅速称霸各大网站、知名论坛、个人空间、博客、微博,将它们散发着馥郁香气的甜蜜毒液渗透到媒体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无论是成年精灵们自动的良心发现,还是在小精灵们的哭闹攻势面前一败涂地,他们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内第二次走进商店,一边如你一般诅咒着那群骗子,一边终于成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就像是变魔术!”山姆突然拍着大腿叫道,肩膀上那颗光秃秃的尖脑袋险些戳进车顶。 “就像是变魔术:一切都是假的,但只要没人揭穿,大家就会乐在其中。人们在教育子女‘信守承诺’、‘言行一致’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与此同时,商人们认为这些顾客并不需要多么准确无误的认知,而是需要更多的引导性。所谓后工业模式的电影、洗尽铅华的快餐小说、倾注灵感的前卫艺术品……具体卖什么并不重要,因为无论卖什么,在销售者的眼中,它们都仅仅是商品,它们在成为商品之前是什么,顾客买到手里会用它们做什么,都和市场的火爆与否无关。人气的秘诀,关键是如何详加利用这一连串的营销骗局。” “简直是彻头彻尾的诈骗!国家应该立法取缔他们的经营权,让大盖儿帽老爷们把这些家伙请进办公室去喝茶才是。唔——刚才快变黄灯的时候你怎么反而加速了?” “因为这个路口的红灯有一百零六秒;并且,最近迫于公众舆论的压力,对闯黄灯的处罚已经降低到批评教育的水平了……” “简直莫名其妙!言论什么时候比法律还大了?”山姆问。 “法不责众嘛。玩具商人们的情况也和这个相去不远。他们的确是在进行欺诈活动,但是,因为整个行业都在做同样的事,欺诈就成了正常的合法经营行为。”我说。 “可有些没中计的人同样也买了两件,你的心理学课本又怎么解释这种情况?” “他们不过是中了另一个圈套罢了:他们认为‘别人家的孩子都有,我的孩子怎么能没有?’正如‘别人家的孩子都上补习班,我的孩子怎么能不上’一样。他们被长期灌输,脑海中早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意识,自己的孩子一旦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就等于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害怕自己孩子的人生会因此无法获得成功。这个圈套的重点就在于利用父母的担忧,操纵父母的担忧,戏弄父母的担忧,他们想成为模范父母,想成为榜样,不想自己的子女因为自己的愚蠢失误葬送了前程。” “还是有不一样的吧。我认识一个人,遭遇也差不多,可他就不想成为什么模范父母——到了下一个路口放我下来,我要去农贸市场逛逛,买条小家伙喜欢吃的鱼。四点半别忘了去幼儿园接你儿子,他要赶上五点整的动画片。” “以及数量可观、童趣十足的广告。——我认识你说的这个人,他的确不是什么好父母的料子,不过,我猜他是想当个模范爷爷。”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