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楼下 电灯电话

 
楼上楼下 电灯电话
2016-12-27 19:20:44 /故事大全

八十岁的李奶奶歇了三歇,喘了三喘终于攀上了三楼。身边的儿子儿媳要来搀扶,甚至嚷着要抬她上去,都被他一口顶了回去:别看我老可骨头硬。这句话很奏效,没人再敢言语,八十八级台阶,李奶奶硬是一级台阶一级台阶数上来的。李奶奶擦把汗,心想:真是年岁不饶人,前年冬天一场大病差点去跟老头子团聚,谁料这口气难咽,病好后身体反无大恙,而且还跨了新世纪,虽有几次挣扎在死亡边缘,但都死里逃生活转过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八十岁了,儿女孝顺,四代同欢,该享受的都享受过,而今上了楼,这回真是应了老姐妹的话:享福享过头了。 八十八级台阶不多不少,李奶奶仔细数的,她喜欢这个数字,尤其是占双的吉祥数。儿子上楼要搬家,她翻烂了日历,最终敲定阳历8号阴历八月初六这一天,“8.8.6”就是“步步顺”她给儿女解释道。儿子儿媳,不屑在小事上计较,尊重她的意见。但是就上楼该带什么不该带什么,得听他们的,旧东西该扔就扔,该送人就送人。这下李奶奶为难了,守着一大堆破盆子烂罐子旧厨旧柜割舍不下,最后不得不让乡下的亲戚拿了去。只夹几件随身衣服和行李上了楼,这哪象过日子的样,有些东西使用了半辈子也没忍心丢下,这回倒好“一贫如洗”连吃饭的碗筷也没带,真是越老越忘本了。李奶奶心里责怪自己。 李奶奶走进楼房如同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新鲜稀奇:客厅宽敞明亮,大理石地面油光可鉴,一圈崭新的红木沙发,中间挂一盏晶莹剔透的荷花灯。卧室铺着粉红地毯,床上是加厚的“席梦思”,壁灯光线柔媚。餐厅一边有壁橱,里面餐具齐全。厨房只用电和气,洗手间里热水、冷水一拧就来,还有一个矮矮的不方不圆的桶子不知干啥用的,阳台是密封的,往下看,呦!够高的,儿媳说装修这楼花了三十多万多,李奶奶听着头就有点晕。 对于楼的概念,李奶奶很模糊,见人家盖楼一层一层的一扇窗挨着一扇窗,象一排排鸽子笼,李奶奶就琢磨楼上的人怎么生活,怎么生火做饭,烟囱在哪,若是有个尿急的怎么办。如今上了楼李奶奶才发现三室一厅不仅宽敞明亮,而且干净得一丝灰尘也没有,更别提窝居在矮平房里大半辈子,所受的蚊虫叮咬和潮湿寒冷了。没有烟道没有火坑。厨房的一切都是电气化:什么微波炉、燃气灶、抽油烟机、电炒锅常常弄得李奶奶手忙脚乱。好在儿子儿媳做生意中午时常不在家,孙女又在外地读大学,这样倒省了许多手脚。百十平米的楼内只有一台大电视和李奶奶作伴,里面说书的,唱戏的,耍杂的啥都有,看到高兴处李奶奶也独自咯咯乐。 中午饭不用做,儿子把冰箱里装满了吃的喝的,临走还留给一大串电话号码,说需要什么打个电话楼下就给送上来。真是方便呀!现在李奶奶最想给孙女挂个电话。那次儿子接通后,孙女虽远隔千里但她的声音听得真真切切,好象就在跟前能摸得到似的。李奶奶拿起电话机试着按了键子,里面忽然传出一大串听不懂的洋文,吓得她赶紧撂了话筒:怎么打到国外去了!若是过去这样要判“里通外国”了。儿子儿媳倒不怕,大哥大、传呼机、手机成天摆弄光费用就几千块还说有这个信息来得快,挣钱也容易,还要上什么网,李奶奶听不懂那些新名词,心里兀自感叹:真是时代不同喽。 李奶奶终于弄懂洗手间那个不方不圆的矮桶子是做什么用的。也逐渐适应了楼上的生活,每天不是看电视,就是摆弄花草,或是站在阳台上看窗外的景色,看看楼下矮平房里的人们在忙碌什么。李奶奶是个闲不住的人,如今住上了楼,一切都那样现代,再不是住平房时天天都要点火取暖、扫院,擦东整西,眼里处处都是活。更难耐的是,旧地的老姐妹忙完家务,手里拿着针线活儿,凑在一起拉点家常,别具情趣。如今楼高路远,老友隔绝,新邻不熟,李奶奶倍感孤独,有时真想下楼去看望旧房的老姐妹老邻居。 第二年的春天,有一天李奶奶正在午睡,忽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响声惊醒,来到阳台,只见楼下一台大铲车正将一排排平房推倒,厚重的铁轱辘不停地向前,向前,振颤着大地扬起一片灰尘。儿子说前面又要盖栋新楼,旧房的老邻居老姐妹要搬来了。李奶奶听了很高兴就天天在阳台上往下看,盼望这楼早些完工,到那时他就可以坐在这儿和对面楼上的老姐妹聊天了,或许打个电话相约下去遛一遛。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