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好故事美邦周成建:首富的4趟“过山车”喜欢看世间百态故事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啊
周成建于2008年将美邦送到深交所上市,从而一举以170亿元的资产成为中国服装业首富并蝉联至今。在今年3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的全球富豪榜上,周的财富为40亿美元(约26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内地富豪中排在第13位。一手将美特斯邦威带大的“操盘手”,用他自己的话说,30年间经历了创业时的艰辛,一路踉踉跄跄,最近几年美邦业绩就像坐上了“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对此,46岁的周成建说他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失败的创业
周成建出生在浙江青田县黄蛘乡石坑岭村,有6个兄弟姐妹,他在家里排行老四;有几个兄妹现在是美邦的代理商;他结过3次婚,现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即登上胡润女富豪榜的胡佳佳)。
他的父亲当年在人民公社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基层政府。尽管是计划经济年代,但一个村有一个开商店(代销)的指标,石坑岭村的指标最后落到了周成建家中。这一杂货店或许便是周成建最早的商业启蒙。
周成建谈起自己的身世,对父亲有感激更有愧疚。周成建16岁即1981年,因参与倒卖银元赚了30万元人民币,这在当时是一笔巨资。不过,事情很快有变,30万元悉数被没收,周家更是被认定犯了投机倒把罪,周父因此替儿子坐牢一年。
1982年,周成建跑到温州学裁缝手艺,他的一位舅舅给他提供了一定的资源便利。在此之前,周成建曾尝试学过泥瓦匠、木匠等,但最后选择进入服装业而非建筑业。
不久后,周成建从温州回到青田,贷款30万元,创办青田服装纽扣厂,这是美邦的前身。他把方圆几十里所有口碑不错的裁缝集中到一起,当温州有客户下单时,他便组织这些并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乡土裁缝”们加班加点赶工。
令人沮丧的是,他满心期待的第一个大单,又以失败告终——客户以产品质量欠佳为由,拒绝支付货款。此时的周成建,30万元的创业资本金耗费殆尽,付完众裁缝们的工资后,剩下不足万元。
无奈之下他离开青田县,再上温州,重新扎到服装业的人堆儿里,寻找新的突围机会。
但他在温州商场的20多年中,始终不善于和形形色色的人打成一片。“我内心拒绝对外交流,”周成建说,“加上我是个自由主义者,不想勉强自己跟不同的人套近乎。”
周成建说,当年在温州,很多服装企业拥有驰名商标,以及各种名目的名牌产品等荣誉。“我们公司没有任何荣誉,我的部门去沟通过,他们(评委会)说叫你们老板过去,我不肯去。不去就不给,不给我就不要。”
“战略专家忽悠了我”
周成建于1993年在温州成立美特斯制衣公司,3年后开始决定将生产外包。这源于他一次到广东服装市场做调研,看到不少做外贸代工的服装加工企业,设备精良,工人技术熟悉,但机器闲置率却很高。
也就是说,后来为业界热议的美邦“轻资产模式”,源于周成建当时的“误打误撞”。2001年美邦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时,全国的销售收入已经由1995年的1000万元提高到了逾8亿元,等于6年增长了80倍。
2005年美邦总部迁至上海是周成建自己的主意。一位前美邦高层说,美邦的核心团队当中,当时反对的声音占上风,大家都认为在温州做不了老大,到上海滩就是去送死。“可是周成建坚持己见,”这位人士说,“他虽然不断变得开放,但骨子里还是一个强势、专断之人。”
事实上,2005年美邦总部迁至上海前后,周成建经历了他创立美邦以来的第一次大阵痛。代表性事件有二。一是温州总部和上海分公司之间的管辖权之争导致一些业务骨干和高管离职,二是2003年他把一年前新创立的“祺格”品牌给关了。
现在来看这两起事件,对于前者,周成建认为尽管当时有些懊恼,但并不觉得损失有多大。“我认为我的部下因为不认同我的价值观而离开是正常的,作为企业负责人,我只能适应少数人,不可能满足全部的人。”
而对于后者,周成建至今仍然后悔不已。“是所谓的战略专家忽悠了我,”之前躺在椅子上的周成建突然坐正,很严肃地说,“那帮专家说什么不能同时做两个品牌。要知道我当时为‘祺格’已经投入了5000多万元,开了200多家店了。”他说他最近已经重新启动了这一品牌。
两个品牌,听没听都有点惨
周成建到上海后不久,开始对“轻资产模式”进行变革,即降低加盟商的比重,加大直营店的开店速度。2005年至2008年间,美邦直营店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5%,快于加盟店30%的年复合增长率;营收从9亿元增至45亿元,翻了6倍,净利润从734万增至5.88亿元,暴增了80倍。
周成建一时间成为上海滩的风云人物,美邦上市更让他成为中国商界明星。不过,即便在美邦PO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审委通过的前一刻,周成建还非常彷徨,原因是美邦的商业模式在A股已上市公司中找不到先例。
美邦上市募资额超过13亿元。周成建有了更多的资本后,开始打造一个新品牌——ME&CITY,他想改变美邦在有意无意中给外界留下的“学生装”印象的局面。
可是,他走得太急,步子迈得太大了,从一开始就把两个品牌——ME&CITY和美特斯邦威分成两个事业部,完全独立运作,甚至在营销上也各自为阵。在代言人的选择上,ME&CITY首次出手,就是重金签下《越狱》男主角温特沃什·米勒和名模布鲁娜·特诺里奥。
但后来证明,周成建为此付出的代价非常高。美邦公司2009年的销售费用率较上一年上升了6.7个百分点,达到27.8%,这个数字几乎是另一家服装企业——七匹狼销售费用率的两倍。而由于ME&CITY的门店面积动辄数千平方米,使得美邦公司在2009年的租金和装修费用暴增79%和69%。令投资者最为惊讶的两个数字,是2010年第一季度美邦的净利润同比下滑90%,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3%,ME&CITY的拖累效果这个时候暴露无遗。
直到今天,提起ME&CITY,周成建都懊恼不已。他说,最近十年关于走单一品牌还是多元化的路子,他走了两次弯路,第一次即上文提到的听从专家建议将发展态势良好的祺格品牌匆匆给关了。第二次则是没有听从专家意见,也不进行调研和论证,自己匆匆之间决定上马ME&CITY品牌。
“新国货”,一个新错误?
2011年4月26日,美邦发布的2010年财报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5亿元,净利润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25%。这意味着,尽管上半年的业绩大幅下滑让股东瞠目结舌,但下半年的爆发式的恢复增长,宣告美邦正走出漩涡;4天后,周成建46岁生日。
周成建再一次令业界吃惊的举措是,他在不久前提出“我是新国货”的口号和推广活动。周成建和他的团队选择了8位在不同领域的知名人士成为“新国货”标杆,“带头大哥”是周成建自己,其余7人为“流行天王”周杰伦、知名出版人邵忠、艺评人陆蓉之、创意设计师包益民、造型师陈星如、跨界艺术家邓卓越、新锐摄影师陈曼等。
但问题是,消费者看到这一口号时,不可能不与品牌及产品产生联想:Meterts/bonwe和ME&CITY走的都是给人以“洋品牌”感觉的路线,现在突然提“我是新国货”,这是否会显得突兀甚至适得其反呢?
而美邦现在虽然一季度净利润暴涨,但仍然如履薄冰。一季度其财务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303%,达到4400多万元;库存继续攀升,一季度末的存货超过30亿元,较2010年年底增加了6亿元。现金流依然不容乐观。另一方面,ME&CITY仍然没有走出亏损的局面。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美邦在3月发行规模为5亿元的2011年第一期短期融资融券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发行第二期短期融资券,再次募资5亿元。
在5月18日的股东大会上,周成建称,存货较多主要是因为气候反常造成的,而ME&CITY今年预计减亏至5000万元,明年开始实现盈利。但是这些解释显然不能消除所有股东们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