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美国小镇生活大起底

 
中国留学生美国小镇生活大起底
2017-04-10 12:05:43 /故事大全

故事大全发布提供世间百态小说集最新章节阅读,既可休闲阅读,又可了解社会,开启智慧之门,下面请看中国留学生美国小镇生活大起底

每到日暮时分,美国俄亥俄大学“中国城”的楼顶就会点亮射灯。刹那间,这个散落着烟头的院子,完全暴露在了蓝色的光线之中。

一些人站在院子中央的小广场上。他们说的都是中文。聊英语课、聊作业、聊家乡。

中国留学生比尔和六个朋友一起坐在长凳上,抽着中国烟。讲着各种荤素段子。他们都抱怨在这儿生活的无聊。比尔已经来了五个月,几乎没有美国朋友,只和中国人交往。课余,他要么在聚会厅里玩游戏,要么在体育中心打篮球。

美国女孩黛西,霍尔多夫用相机记录下了这群中国留学生平日生活的样子。

今年4月,照片在网易发布后,七万多名网友参与了讨论。而在美国。俄亥俄大学的华人学生社区更是炸了窝。曾跟黛西关系密切、甚至热情地教她打麻将的中国朋友,其中有些人现在跟她闹掰了、翻脸了。

“他们对我发火,冲着我大叫。因为他们的父母看到照片后,非常生气让黛西感到郁闷。小镇上的中国留学生

俄亥俄大学在美国,中北部的一个小镇上,这里以白人为主,街上很少能看到亚洲人。可令黛西惊讶的是,当她第一次走进俄亥俄大学,校园里竟然到处都是中国学生。

六年间,该校的中国本科生数量激增了35倍,2004年只有17人,到2010年则多达603名。现在,在俄大就读的外国留学生中,81%来自中国。

黛西了解到,从2007年开始,俄大对中国学生进行扩招,并与中国的留学中介机构加强了合作。学校留学生录取部的一位高级助理告诉她,自打与中国的中介机构联手后,“这些机构协助学校做宣传、录取,帮助学生完成申请手续,中国学生增长了70%”。

对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中国同学,美国学生跟他们接触甚少;了解不多。许多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主要来自那些校园里十分抢眼的富人。前些时候,该校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一个有钱的中国留学生如何开着昂贵的跑车,天天泡酒吧,跟美国人打得火热。后来因为他驾车出事,不得不退学。

“这是不对的!”黛西认为,这个学生只是一个极端个案,“这篇很有煽动性的文章,让美国人对中国学生有了偏见。”

黛西读大学时,曾修过三个学期汉语,2008年至2010年,她到过中国,在上海、昆明、广州住了一阵。在她看来,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是那么有钱,也不是那种活法。她想知道,来俄大读本科的中国学生,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

被“没良心”中介忽悠了

中国学生向黛西抱怨,说被有些“没良心的”中介忽悠了。

有些中介告诉他们,到美国后,只需要读三个月的语言,就可以上专业课了。但到了俄大后,因为英语水平低,尤其是听力和口语太差,几乎所有的中国学生,都需要读英语强化班(OPIE)。

学校根据学生首次托福考试的成绩,将他们分为七个等级。虽然学的是英语培训之类的基础课,但交的却是等价于大学本科的学费,每学期6.5万元人民币。而且强化班的课程并不能为他们赢得学分,在这里一年读下来,一个学分都换不到。

英语强化班占用了许多教室。比如,在篮球馆的地下室,一扇玻璃门上用胶带粘了一张纸,上面用大字印着“OPIE”。

“弯曲幽暗的走廊,串起了,一排教室,教授们在这些教室里对学生进行期中测评;一间又一间教室里,学生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地坐在那里,和教授争论着,竭力让自己获得通过这一级语言班以进入下一级的资格;然后,他们再穿过这洞穴般的走廊,走回到位于校园另一侧的宿舍。”黛西描述道。

黛西发现,在一个班里坐着12人,清一色的中国学生。教师特意要求他们隔开坐。以防止上课时说英语以外的语言。教室墙上有脏兮兮的黑板、地图以及五颜六色的语法提示。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有一题问:“美国年轻人去酒吧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什么?”下边用工整的笔迹答道:“找到一个女孩,坠人爱河。”

在这种英语班上课的学生,每天在图书馆、宿舍和课堂之间三点一线地重复着。

“我想在真正的大学课堂里学习,过上更地道的美式校园生活,但我只是看着美国学生走过、路过,在食堂一起吃饭,我无法体验到那种生活。”中国留学生克莱拉说。

“坚不可摧的中国‘特色’

所谓的“中国城”,实际上是俄大的一栋留学生公寓斯科特楼。去年的时候,这里共住了215名学生,其中180个是中国人。

“中国城”的人口是一座红砖砌成的拱廊,上头挂着灯笼。顺着这些灯笼走下去,就到了一座露天的院子。院子里有片草坪,还种着樱桃树,中央由四只木制长凳围成了一个圈。

环绕着院子的这栋宿舍楼十分雅致,共有四层,一层是教室,上面三层是学生宿舍。夜晚,一排排白色的窗框里,射出温暖的金色灯光,整栋建筑像一个镂空的立方体。走廊里,可以看到一扇扇门上用汉字做的装饰。

黛西的许多照片。都是在“中国城”拍摄的。她在英文报道里,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在“中国城”看到的一个个场景。

一间屋子里;一群中国学生正用电饭锅煮面条。面条里只放了葱和酱油,然后他们用筷子吃。因为宿舍内禁止做饭,所以他们用塑料袋罩住烟雾探测器,以防触发警报被抓。

黛西在报道中评价:“这里几乎处处弥散着彻头彻尾、坚不可摧的中国‘特色’。”

这种“特色”可不止体现在食物上。凌晨两点,在“中国城”三层的学生休息室,四个18岁的学生正在打麻将。摸牌出牌之间,这些年轻的中国女孩互相逗趣、闲谈。

“我和了!“一个叼香烟的女孩喊道。随后,她推倒面前的14张牌,向大家展示。四人开始洗牌,“哗哗”声代表新一轮牌局的开始。

“快点删除麻将照片!”

英文图文报道完成后,黛西将这些作品发到学校网站,刊登在一个叫做“我们的梦想是不同的”的摄影项目里。她特意给照片里拍到的中国学生发了信息,并告知了英文报道链接,可黛西没得到什么反馈和回应,“只有其中很少的人,见面被我问起的时候跟我说:嘿,照片不错,看着挺酷的!”

今年春天,网易的编辑跟黛西联系,说想发她的图片。黛西给他们传了40幅。后来上网的照片是由编辑选的。黛西还在期待中国编辑通知她中文报道发布的时间,却一直没等来。报道在中国已经发表了,她还不知道。

第一个告诉她这个消息伪是中国学生泡泡。那时候是晚上九、十点钟,黛西在自己房间里,正准备泡一杯热茶。“她第一句话就问我:黛西,你是不是把你的照片,发给了一个中国的网站?我回答她,对啊!然后,她在电话里拉着长音,缓慢地说:好——吧——”

放下电话后,黛西开始上网搜索这篇报道。紧接着,她接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电话,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四点钟。“那天晚上,我差不多接了五十多个电话。有些是同一个人,翻来覆去地打给我。他们显得很烦躁,很气愤。虽然第二天我还要上课,人已经累趴下了,但我还是想跟他们解释清楚,我觉得需要有一个沟通的过程。”

有个男生给黛西打来电话,上来就问:你家在哪里?地址是在哪里?我现在要去你住的地方找你!黛西回答说:不,今天太晚了,如果你想见我,我明天可以去找你。讲了半天,男生还是很气愤,他对黛西叫道:“你等着,我会去告你,让你坐牢!”

几乎每一个给黛西打电话的人,都要求她把照片撤下来,把整套新闻图片都撤下来,但是黛西拒绝了。“我跟每一个人解释原因,告诉他们,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我很想发表这个报道。”

直到现在,黛西依旧困惑: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跟她提及打麻将那幅照片?大家对这张照片为什么那么反感?“每个人都在说,麻将照片,麻将照片,麻将照片。每个人都跟我吵:删除麻将照片,快点删除麻将照片!”

黛西并不满意网易为她的报道起的标题:“失落的留学梦”。“那不是我要表达的主题。我的英文报道的题目叫做‘not here or there’(既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我想表达的,是一种被困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感觉。”

“我为他们拍照片时,关系曾是那么亲近。但是现在,我觉得要给他们一些时间,让这场风暴慢慢过去。”黛西说。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与你一起去战斗
下一篇:另类献艺人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