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太空是我的玫瑰园是最新的世间百态故事,极具知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希望大家喜欢。
飞行员是勇敢的“舞者”,因为我们的演出没有彩排。——刘洋
“嘭”的一声,一股鲜血直喷到挡风玻璃上。瞬间,飞机舱内弥漫着焦糊味……刘洋正驾驶战机,进行训练飞行,飞机刚收起起落架,便遭遇意外。刘洋凭直觉判断:飞机撞鸟了。紧接着,机械师报告:“右发温度升高,动力下降。”千钧一发之际,刘洋表现出了一个年轻飞行员难得的镇定,全神贯注保持飞行状态,终于使飞机在跑道上平稳降落。下机一检查,飞机撞死十八只信鸽,两只被气流吸进吸气道,如果当时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成功处理“战鹰撞鸽”事件,让人们看到的是刘洋精湛的技术和处变不惊的大气与从容。神九成功发射,更让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豆芽菜也能成为勇敢的“舞者”
1978年10月,刘洋出生于郑州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尽管身为独生女,但身上毫无骄娇二气。读高三那年,父亲单位不景气,母亲厂里效益也不好,入不敷出,刘洋为不能帮父母分担忧愁而暗自伤心落泪。这一年,刘洋全力以赴备战高考。这时,空军某飞行学院来校招飞。刘洋的身高、体重、视力都符合条件,班主任第一时间帮她报了名。“大学你肯定考得上,而当女飞行员却千载难逢。”
当飞行员,驾驶战鹰,翱翔祖国蓝天,想想是挺新奇浪漫,但刘洋从未有过从军想法,她一时犹豫不决。后来,考虑到家境,她不想给父母增添任何经济压力,遂决定报考军校。
母亲听说女儿要当飞行员,觉得是异想天开,彼时的刘洋,文静清瘦,像迎风招展的豆芽菜。在父母看来,飞行员的条件高不可及,“飞行员至少要身强体壮吧,可我姑娘又瘦又弱,根本不靠谱。”父亲刘石林不以为然。
然而,就是这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刘洋,却一路过关斩将,笑到最后。母亲心存疑虑,打趣道:“你瘦得跟面条一样,能当好飞行员吗?”刘洋语气挺硬:“就算是面条,我也要成为最粗的那根!”
从全国6万名应届女高中生选飞中脱颖而出,考入空军长春第一飞行学院,刘洋成为新中国第七批37名女飞行员中的一员。
刘洋在同批学员中,身体素质毫无优势可言,为了弥补自身“短板”,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一次,航校野营拉练,每天行程50余公里,从凌晨四点出发,一走就是一整天。女学员们坚持和男学员一样负重前行,走完30公里时,教官见刘洋走路一瘸一拐,便知她的脚底打泡。劝她上救援车,她不肯,硬是咬牙走到终点。拉练回来,脚底水泡连成一片,血肉模糊,痛得锥心刺骨。
靠着这股坚韧,2001年6月,刘洋以优秀的专业和文化成绩,分配至素有“女飞行员摇篮”之称的广空航空兵某部,成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一名女飞行员。从此,刘洋更加刻苦钻研飞行技术,在18名同批女飞行员中,第一个执行远程跨区重要保障任务。如今,她已飞过四种天气气象,还能在空中进行旋转、急转等一些高难动作。安全飞行1648小时,是她写在蓝天上的骄人战绩。
空中排险按响太空门铃
“每一次飞行升空,每一次返航着陆,都是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涅槃。”
驾机翱翔蓝天,飞行员不但要有出色的飞行技术、出众的心理素质和超人胆识,还必须判断准确,反应机敏,以及有灵活果断的空中特情处置能力。
2009年,刘洋接到命令,以最快速度飞往西安,实施人工降雨。那天天公不作美,云层越积越厚,从武汉起飞时,便细雨濛濛,没多久,机身开始结冰。那天的冰层特别厚,螺旋桨打在冰上“噼啪”作响,加温等常规除冰法失灵。此时,飞机不能有一点晃动,一晃,速度就往下掉。如果继续前飞,危险;返航,降雨任务未完成。
刘洋决定冒一次险,飞机穿云破雾,闪电一般向前急速飞去。此时地面指挥系统发出指令,让她在最近机场实施迫降。刘洋则灵活操纵驾驶杆,针对各种气流不停修正方向。忽然她发现前方乌云好像镶了一道金边,越飞云层越薄越亮,空中好像有一缕阳光洒下来。“险情排除了,我平生第一次感觉看到太阳是那么兴奋。”
而最能展现刘洋处变不惊良好素质的,是前文所述,她从容处理“战鹰撞鸽”事件。
搏击蓝天11年,刘洋几乎飞遍祖国大江南北,消云增雨,演习合练,抢险救灾,她形容自己是“劈天的利斧,在每一个阴云密布的日子里,昂扬出征”。
2009年6月,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悄然启动。经过层层考核筛选,飞行技能娴熟,素质过硬的刘洋,与另一名女飞行员,成了中国首批女航天员。
航天城的生活单调乏味,更大的挑战是各种身体适应性训练。严酷的太空环境不讲究绅士风度,更不会秉持“女士优先”的优雅法则。此后,刘洋一直将毛主席勉励首批女飞行员的一句“要当战斗员,不当表演员”视为座右铭。
“只要坚持到最后,推开窗,就会发现你的玫瑰正在盛开。作为女飞行员,祖国的蓝天,就是我心中神圣的玫瑰园。”歌以咏志,刘洋用这首小诗抒发满怀豪情。
太空不讲究“女士优先”
“刘洋对航天员这份职业信心十足,有的训练科目体力消耗很大,男航天员尚且‘吃不消’,对于刘洋来讲,困难可想而知。在我看来,她有着比同龄人更强的使命感,骨子里的军人味更浓。”刘洋在训练中表现出来的坚韧意志,令航天前辈杨利伟钦佩有加。
而有谁知道,这背后倾注了刘洋的多少汗水和泪水。
刘洋曾想,我当飞行员是万里挑一,身经百炼,航天员训练应该不在话下。然而,当激情与兴奋退去,当触摸到航天员的真实状态——紧张的生活,枯燥的学习,艰苦的训练,所有都超出了她的想象。
转椅训练,对谁而言都是一道难过的坎。“5分钟好像是我的极限,听到4分钟报时,我突然浑身冒汗,头晕目眩,体温陡升,胃部猫抓一般难受,恶心、酸水上涌,我不能吐,更不能喊停。虽然教员说过,挺不住就喊停,但从第一批航天员到我们这批,没人中途停过。可能身体对轮椅有种条件反射式记忆,如果第一次呕吐或停止,下次就很难坚持。”刘洋回忆说,“我只好拼命转移注意力,幻想自己伫立美丽海边,看夕阳西下,赏浪花朵朵……”
训练完,大汗淋漓的刘洋面白如纸,第一次终于挺了过来,第二次就好多了,经过一番反复艰苦训练,终于在“轮训”这一关应付自如……
为了适应太空恶劣环境,航天员还必须在离心机上进行模拟训练。
最初,刘洋不知如何用力,如何对抗。当离心机飞速旋转后,随着频率不断加速,刘洋的脸渐渐涨红、变形,前额凸起,眼球鼓出,全身像压着千斤石板,从而导致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全身发抖,其难受样子无法形容。
两年过去,刘洋坐离心机就跟玩似的,稍加用力,就能撑过去——所谓“稍加用力”,实际相当于承受六倍于自己体重的压力。
“我把训练时间延长、延长、再延长,休息时间压缩、压缩、再压缩。”刘洋说,“虽然男女有别,但挑战对我们每名航天员都是一样的,太空不会因为女性的到来,而降低它的门槛,太空环境不会因为你是女性,而对你另眼相待。”
航天基础理论课程之多,学业之重,理论之深奥,“比再上一次大学还要艰苦数倍”,甚至40万字的《飞行手册》,都要倒背如流。刘洋仅用两年时间,便浓缩了两位搭档14年的训练历程,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训练的新纪录。“刘洋的训练时间虽然比我们短,但由于刻苦勤奋,现在已经完全跟我们步调一致,超出了我和刘旺对她的要求。”景海鹏说。
“进入航天城,我从来没有逛过街,也没有看过电影,也许有人会问,这种日子很累很苦吧,我却没有感觉到辛苦,反而觉得非常幸福,是一种被信任、被祖国需要的幸福。”
学习训练之余,刘洋多才多艺,兴趣广泛,擅长朗诵、演讲,会吹黑管,被公认“口才好,文笔好”,还是出色的节目主持人;她还喜欢下厨,可乐鸡翅、石锅拌饭最为拿手,更曾千针万线为父母织过围巾……
军人的爱情与纪律也是经脉相连。按照一线部队的规定,新飞行员在尚未形成战斗力之前不允许谈恋爱。直到2003年,飞行大队改装完毕,刘洋才和张华确立了恋爱关系。
新婚后,夫妻两人的工作单位相隔只有7公里,但他们严格遵守部队纪律,刘洋不会抽空就往老公那里跑,运输股长张华也绝不会随便派辆车来接妻子团聚。
后来,为了支持妻子的航天事业,张华舍弃武汉安逸生活,随她来到北京。“爱人是我的坚强后盾,我当飞行员的时候,他就从事飞行的地面保障工作,现在我当航天员了,他又来保障航天员了。”每每说起自己爱人,刘洋心里总是充满爱和感激,“愧疚太多了,我之所以能克服那么多困难走到现在,跟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6月16日下午,神州九号三位航天员整装待发,刘洋坐在景海鹏、刘旺旁边,犹如绿叶丛中一朵安静的百合花。在太空的日子里,刘洋心理稳定,操作细致,与景海鹏和刘旺配合默契。转笔、骑自行车、打太极,更让人们看到刘洋活泼的一面。6月29日,神舟九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她在太空的这一曲“舞蹈”,震惊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