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首富刘永好-演不完世间百态,道不尽芸芸众生——生活故事,社会故事,悲欢离合!
靠养鹌鹑起家的刘永好今年收了一名养山鸡的创业者为徒弟。企业家与创业者成师徒,徒弟能从师傅那儿学到什么?
2011年的春天,“遛鸡哥”成了网络红人。
即便只是和邻居闲聊,他也能感觉到对方眼里掩藏不住的艳羡。每到这时候,他就觉得身上好似有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小心翼翼地想要避开关键词,却怎么绕也绕不过去。“看,这就是遛鸡哥,不知道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最近被刘永好看上收为徒弟了!”语气怪异,让他不知道如何回应。
“遛鸡哥”本名朱福顺。在很多人眼里,他无疑是万里挑一的幸运儿。就连他在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的创业导师们也常说起这样的玩笑话,“小朱,你现在就是飞上枝头的金凤凰,有了‘新希望’做靠山,前途无可限量啊!”面对这样的羡慕,他总想说点什么,比如师傅带进门,学艺还得靠自身;比如师徒和施舍完全是两码事。但不管怎样,拜师刘永好对朱福顺来看的确是件好事。比如,“遛鸡哥”这个名号更响亮了,而他的山鸡买卖也更火爆了。
小朱,想不想拜我为师?
2011年3月,蛰伏了一个冬季的成都人纷纷开始外出踏青享受户外生活。
3月18日这天,阳光和煦,不少在成都龙泉洛带古镇上晒太阳的观光客看到了这样一幕:一名身穿黑色西装的年轻人单膝跪地,向一名气度不凡的中年男人磕头敬茶,引来围观者无数。
这名年轻人就是朱福顺,半年前因为被网友拍到牵着山鸡在街上走的照片而走红网络,人称“遛鸡哥”;而那名中年男人则是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就在这一天,朱福顺迎来了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被刘永好收为徒弟,引来了众多创业者的羡慕、嫉妒、恨……
刘永好,1982年靠养鹌鹑起家,创立了中国最大的本土饲料企业——新希望集团,现在拥有资产250亿元人民币。对很多创业青年而言,他就是—个传奇,也是创业者们心目中的偶像。
“遛鸡哥”拜师刘永好的消息不胫而走,究竟是什么因素让他得到了刘永好的青睐?要联系朱福顺并不难,事实上自从朱福顺出名以后,手机号码就被好事者公开在某个论坛上。他对采访的媒体友善程度可见一斑,第一次通话,他便答应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2011年5月,记者在成都龙泉养殖场里见到了朱福顺,他身材偏瘦、戴着眼镜,有些文质彬彬。他说自己之所以能拜刘永好为师皆因一档节目。
2010年10月,朱福顺因YBC成都办公室推荐,录制央视的《创业:我们的故事》节目。今年3月,刘永好又受邀成为该节目的点评导师。由于都是四川人,再加上干的都是农业这一行,刘永好选定了对朱福顺的故事进行点评,并开始关注这名年轻人。
此时,在成都龙泉区万兴乡养殖场里的朱福顺,还正为日复一日的火爆销售局面欣喜若狂。“我养的山鸡日均销售在40只左右,加上野鸭和绿壳鸡蛋的销售,一天下来,我的收入已经上万元。”
3月4日,朱福顺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刘永好的秘书。电话里说,刘董希望他第二天去新希望集团总部见个面。
挂掉电话,朱福顺觉得自己像是踩在棉花上,轻飘飘的跟做梦一般。他让妻子狠狠地掐自己一下,等到那疼痛感遥远地传递过来,他这才相信一切都是真的,他将和自己的偶像来一次面对面的交谈。那一晚,他紧张兴奋,以致整夜失眠。
第二天,朱福顺如约坐到了刘永好的对面。沙发上,他打量着面前这位川渝首富,眼神和蔼、平易近人,但他还是局促得不知道应该把手放在哪个地方,心脏也兴奋得像快要蹦出来。
整个见面持续了近30分钟,朱福顺向刘永好讲述自己为什么要创业、创业思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目前他的山鸡销售市场仍局限于龙泉,要想打进成都市场则需要大笔资金。刘永好当场表示愿意无偿提供100万元资助,并提出了收编他的创业项目的想法,他都一一拒绝了,因为无功不受禄,他还想做自己的品牌。
就在见面快结束的时候,刘永好却突然问道,小朱,你想不想拜我为师呀?
他完全没有任何准备,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压得说不出话来,他只是猛点头。
在回去的路上,刘永好最后那句话一直在他脑子里回响,他暗自揣度这句话实现的可能性,“他应该只是说说而已吧!”,但他又禁不住幻想如果真被刘收为徒弟,那自己会变成什么样?
3月12日晚上,还在山上鸡场给鸡配料的朱福顺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刘董刚刚在电视里说要收你做徒弟,你快回来看!”他立马放下手里的活儿,马不停蹄地开车下山。当他赶到家里时,节目已经放完了。他反复问妻子:“他真这样说了吗?”看着妻子坚定地点头,他心想这下应该八九不离十了吧。
没多久,朱福顺就接到一个让他更兴奋的电话。“3月18日下午4点,刘董会来你的鸡场看一看。”偶像将来到自己毫不起眼且偏僻的鸡场,他同时又多了几分紧张。
“我这样的人,十几亿里一抓一大把,现在刘永好居然要来我的鸡场,这太不可思议了!”即使已过了两个多月,在同记者谈起拜师一事时,朱福顺依然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他没想到,在参观鸡场的时候,身家250亿元的刘永好就像兄长一样,和自己的家人闲话家常,还和6岁大的儿子玩起了游戏。而让他更吃惊的是,刘永好说出了连他做梦也没想到的一番话!“你很聪明,又有朴实、勤奋、拼搏、不服从命运的精神,我佩服你!我在你身上也看到了30年前创业的自己,我愿意有这样的徒弟!”
于是,便有了朱福顺行拜师礼的那一幕:磕头、敬茶,梦想就此照进现实。
“遛鸡哥”创业史
从成都到龙泉,需要半小时车程;而要到朱福顺的养殖场,则还需要走上半小时的山路,站在夕阳的余辉里,朱福顺望着生性活泼的山鸡,告诉记者,“走上养鸡这条路,其实自己是被逼上梁山。”回忆起来,颇有些无奈。
2005年,在广东打理一家小型物流公司的朱福顺接到了妻子的电话,他们刚出生3个月的儿子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脑瘫。面对这一晴天霹雳,夫妻俩在电话里痛哭流涕。儿子得这个病,就意味着说话说不清,走路走不顺,智商更是不及其他小孩,一辈子都离不开他人照顾。
儿子以后怎么生活?他们想都不敢想。
治疗这个病,需要昂贵的医疗费用。尽管不少人劝朱福顺把孩子送给福利院算了,但是他觉得,这样自己心里会一直牵挂着,生活得不踏实,还不如自己来全心拯救孩子。他变卖了广东的公司,回到成都专心医治孩子的病。很快他在成都找到了两份待遇颇丰的工作,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基本上能负担孩子每个月的医疗费用。
2007年,儿子开始进行针灸治疗,每个月的费用由之前的1万元涨到2万元左右。“没有积蓄,这样下去生活迟早会被拖垮。”他有了创业的想法。
一次看电视,他看到了福建一位养殖户靠养七彩山鸡赚了大钱的新闻。他就到成都周边的农家乐和酒店去考察,发现本地的七彩山鸡都是从省外购买,并且价格很高,很有市场前景。看准了这个商机,但是没有养殖技术怎么办?他又到北京农科院参加了一个养殖培训班,培训了两个月,之后又到福建的养殖基地为别人免费做了三个月的杂工。回到龙泉老家,朱福顺便开始搭鸡舍,并引进了2000只鸡苗,一心一意地养起山鸡来。
那年山鸡上市的时候,他用稻草捆着山鸡去向以前的朋友推销,却被朋友嫌太土气,吃了闭门羹。回到家里他琢磨着怎么让山鸡变得“洋气”起来。他发现山鸡和其他土鸡外表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头和尾巴特别漂亮,如果能把这两点优势展现出来,还愁销路打不开?按照这个思路,他向当地的包装厂订制了一批纸盒,并在纸盒的前后各开一个小洞,让装在纸盒里的山鸡头和尾巴能从预留的洞口露出来。如此包装后,销路很快就打开了,第一年就赚了近20万元。
尝到甜头以后,2008年朱福顺开始扩大养殖规模,除了引进七彩山鸡以外,他还一次性引进了8000只绿壳鸡。不料突如其来的“5·12”大地震压死了几百只山鸡。而震后一场声势凶猛的瘟疫,更让他一筹莫展,销路也遇到了问题。
2008年6月,朱福顺和妻子开始挑着鸡蛋走街串巷去宣传自己的绿壳鸡蛋,每天都是满载着希望出去,再挑着失望回来。如何才能打开销路?“如果让政府知道我的鸡蛋,也许情况会有改善。”抱着这个想法,夫妻俩决定去区政府门口卖鸡蛋。
第一天,没有等到领导,他不甘心。第二天又接着去,直到下午6点,一个高个子中年人走到了他的面前,让他把鸡蛋挑进去,他全买了。临走的时候,朱福顺看了下中年人的车牌号一连串的“0”,直觉告诉他这肯定是一位领导。没几天,龙泉区政府便派人来他的鸡场调研,之后给了他36亩地,还帮他向银行贷款,扩大养殖规模。到了2008年下半年,鸡场存栏达到了5万只鸡。
2008年年底,鸡场新进的绿壳鸡开始产蛋。由于绿壳鸡蛋比普通鸡蛋卖得贵,一枚就要2元,普通消费者不愿买。朱福顺寻思着,这种鸡蛋不应该走常规销售。如果把鸡蛋做成礼品来出售,销路也许会更好。他发现,龙泉的水果专卖店里,果篮卖的价钱高,买的人还很多,为什么不把鸡蛋做成果篮放在水果店卖?他便和水果店老板商谈合作,终于有一家同意试着放了20篮,没想到不到一个星期就销售一空。靠着这个噱头,朱福顺在龙泉的水果行业里歪打正着出了名。
靠着做礼品鸡蛋,到2010年,朱福顺的鸡场实现销售收入700多万元。
拜师之后的师徒关系
自打拜师以后,“遛鸡哥”朱福顺又多了一个身份——刘永好的徒弟。因为这个身份,他成为各个媒体争相报道的宠儿,每天都会接到十多个邀约采访的电话,他还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创业者取经的信件,意图“窥视”他得到刘永好青睐的背后原因。
而更为重要的是,自从拜师以后,他的企业已经搭上“新希望”这艘大船,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驶去。自3月18日拜师以后,成都的华西牛奶客户的供奶箱里除了收到牛奶以外,还有一张关于介绍朱福顺绿壳鸡蛋和七彩山鸡的宣传单,免费帮助他拓宽销售渠道。
此外,“新希望”方面还根据朱福顺所养山鸡研制出了一种全新配方的饲料。“这个饲料是‘新希望’专供给我们企业,外面的人想买也买不到,并且师傅给我的价格是成本价,为我节约了很多钱。”“师傅特别忙,最近都在国外,拜师仪式后,我就再也没见过他,不过和他通了两次电话。”当记者问起他和刘永好两次通话的具体时间时,他直言自己已记不大清楚,但对两次通话的内容却记忆犹新,师傅刘永好对他的每一次创业指导均历历在目。
由于设在龙泉的鸡场,绿草植被恢复比较慢,不利于鸡场生态发展。今年3月,朱福顺便谋划着在成都周边其他区域新建养殖基地。经过朋友牵线搭桥,他看中了位于都江堰市向峨乡东林村的400亩地,但新基地要采取怎样的模式来经营,他心里还没底。
要不要问下师傅的意见呢?3月29日,他忐忑不安地给刘永好发了一条短信,说有事想请教。两分钟后,刘永好的电话便打了过来。刘永好听完以后让他不要着急,慢慢做,做农业最重要在于因地制宜。“向峨乡是‘5·12’地震重灾区,经过灾后重建,现在那个地方生态环境很好,你不要只局限在养殖基地这个概念里,可以往全方位发展上靠拢,比如生态旅游体验园就可以作为以后发展的方向。”
这次电话沟通持续了近一个小时。第二天他就开始为自己的新基地制订了三期发展规划,而师傅刘永好的建议均在这份规划中有所体现。
第二次联系,则是猪肉膏、牛肉膏等食品安全问题漫天飞的时候。那段时间,朱福顺看到电视里每天都在曝光问题食品,他有很多感触,也担心自己会有踩到地雷的那一天。他又向师傅请教。电话里,刘永好嘱咐他,做食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好源头关,一旦源头出现问题,就会全盘皆输,碰什么也别去碰食品安全。
“平常师傅很忙,但他也会偶尔发短信问候我和我的家人,现在养殖基地的重要情况,我都会先向他报告。甚至,有时候家里有什么高兴的事情,比如孩子考了好成绩,我也会向师傅汇报。”在朱福顺眼里,他的“师傅”已然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然而这份师徒关系,也有让他苦恼的地方。
“很多人都认为我是在利用师傅刘永好来炒作自己,认为我不怀好意。”现在出去和人交际,朱福顺尽量不用师傅刘永好的名字介绍自己,但知情人偶尔还是会在背后指指点点:“野鸡飞上枝头变凤凰”,这让他很是难堪。
拜师以后,一贯谨慎的朱福顺变得更加小心了。“以前我代表的只是自己一个人。现在走出去,我更代表着刘永好的徒弟,就算丢自己的人也不能丢师傅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