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全发布提供世间百态小说集最新章节阅读,既可休闲阅读,又可了解社会,开启智慧之门,下面请看两袋洋芋
冬至刚过,白日渐长。王老汉起身出门的时候,天还没亮。东方的山顶泛起一缕绯红,预示着一个黎明的到来。南面的山峰比其他三面显得略低些,天色微微有些发白,那被积雪覆盖着的山体仍然是黑魆魆的,山的轮廓只能看出一个大概来。斜上方的启明星已经隐去了,但还有几颗不知名的星星在头顶闪烁着。山路并不好走,坑坑洼洼的,还很滑。毛驴车慢行其上,一路发出吱吱扭扭的声音。毛驴时不时地打着响鼻,鼻孔中呼出一股股炽热的白气,在凛冽的寒风中转眼即逝了。王老汉的棉帽子和胡须上也结了一层薄薄的冰花,他不知这是自己呼出来的热气所凝呢,还是天降的霜花。王老汉边走边想,儿子前几天说要给镇上的朋友送些山货和洋芋。但王老汉不知道这个朋友的住址,要不今天就可以装些洋芋,将山货和洋芋一并送与他了。
王老汉想着想着,不觉到了榆树沟口。这时,东方的那缕绯红变成了一抹金黄的朝霞,质感粉粉的、嫩嫩的,就像一条纤细的绒毯一样。南天也已经完全发亮,而黑魆魆的山体也在微明的霞光下显出积雪的白色来。王老汉清落胡须和帽耳上的冰花,吆着毛驴车穿过这段积雪很厚的阴坡,匆匆向凤凰镇集市赶去。
日头已经冒花子了。一缕缕晨曦从山顶射下,落在扫得干干净净的集市上,就像空旷的地上撒了一层淡淡的金黄。王老汉和往常一样,准时来到这里,他赶早的目的就是想保住自己的摊位,那个摊位他已经经营多年了。那里不但很宽敞,而且是集市上最好的促销地段。但他一到这里,就发现自己的摊位已经被一个少年占去了。
王老汉感到很惊奇,竟然有人比自己还早,而且这个人是一个年不过十二三岁的孩子。他用疑惑的眼光看看少年,只见他的两个脸蛋红扑扑的,正如人们所说的“红二团”,脸蛋也微微有些发皴,上面印着几道浅浅的裂纹,脸庞上还有一些不易发现的雀斑。好的是,少年的东西并不多,充其量只是两个编织袋,也占不了多大的地方。王老汉看见少年的袋子上清楚地写着“顾新民”三个字,字是用毛笔写上去的。袋子的外观是疙疙瘩瘩的,看样子里面装的不是洋芋就是洋葱。王老汉又看了他一眼,说声你早,便开始卸车。少年礼貌地应答一声,便很有眼色地开始帮老汉抬袋子,又帮他立稳。王老汉没有说这个摊位是自己的,他紧挨着少年的袋子摆了摊。他今天带来的都是自产的大葱、洋葱和粉条,还有几袋干蘑菇、蕨菜和木耳等山货,他没有带洋芋。
凤凰镇是每月阴历的二、五、八逢集。每次逢集,这里都积聚了来自萧山、武阳和江临等乡镇的赶集者。因为凤凰镇的经济相对发达一些,其集市在规模上也是方圆最大的。
集市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人开始吆喝了。王老汉解开山货的口袋,静静地坐在自带的小马扎上,抽起旱烟来。他看到少年的口袋扎得严严实实的,便问,小朋友,你带来的是什么?怎么不把口袋解开?
少年说,我口袋里装的是洋芋,但我没时间零卖,我要整卖!王老汉听后笑了,你想整卖也要解开呀,要不,谁知道你卖的是什么?
少年在王老汉的建议下,这才解开口袋来。王老汉一看,少年的洋芋真好,是紫皮的。这种紫皮的洋芋只有附近的萧山才有,其形状也规整,大小适中,一个洋芋正好一盘菜。看样子,少年的洋芋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王老汉问少年,小伙子,你是萧山人?少年说,就的。王老汉继问,姓顾吗?少年答,不,我姓李,叫李志高。王老汉看看少年口袋上的名字,慢慢说,我还认为你姓顾呢。李志高也发现王老汉的目光在盯着自己的口袋看,便解释道:哦,老爷爷,这袋子上写的是我姨父的名字。
这时,集市上的人影逐渐密集了起来,到处是熙熙攘攘的,混合而起的声音也越来越噪杂。人群中,过来一个很有风度的老者,见了王老汉就说,王老哥,您又来了?王老汉也冲老者打声招呼。只听老者说,老哥,你的木耳真不错,再称五近吧!王老汉应承一声,便称足了分量,装袋时又多抓了一把,算是送的。他将塑料袋递给老者时,说了声老价钱。老者说声谢谢,王老汉就算开张了。付钱之后,老者又挪步去看少年的洋芋。他说,这洋芋真好,多少钱一斤?李志高说,便宜,三毛钱一斤,但我不零卖,我要整过。老者疑惑地看看李志高,哦了一声,便走向另外一家洋芋摊。
两个小时过去了。在这中间,王老汉卖完了大葱,又卖掉了一捆粉条、五斤蕨菜和半袋洋葱。而少年的洋芋,尽管问的人很多,但一听李志高不零售,便一个个转身离去。王老汉见状,忙说,小伙子,今年的雨水很欢,各地的洋芋都丰收了。即便你是萧山的洋芋,价格也一样上不去,销路同样不好。赶集的人当中,只有城镇户口的人才买洋芋,但他们往往是买不了几斤的。你不零售,有谁会整过呀?假如你一开始就零售的话,这会已经应该卖掉一半了。
少年听了也觉得有道理,他不住地点着头。但此时,他已经没有任何办法补救了。太阳已经老高了,王老汉注意到李志高好像很着急,他不时地向人打问几点了。王老汉问他,小伙子,你有事吗?李志高说,晌会我妈要来镇上开家长会,我得按时回学校去。王老汉接着问,你在凤凰中学上学吗?李志高说,就的。王老汉再问,你一个学生家大清早就出来赶集,你的家长怎么不出来?李志高说,我几年前就没爸爸了,我在镇上上学,吃住都在姨父家。天麻麻亮的时候,姨父就帮我把洋芋送到这里,他就到水泥厂上班去了。今年洋芋下来的时候,我妈雇人拉了一车洋芋存在姨父家,我每个星期天都卖两袋。
王老汉一听,原来这是个苦命的孩子。他捋捋胡须,沉思一会,好像是想起了什么事。便说,小朋友,请你帮我看一下东西,我去打个电话,好吗?李志高爽快地答应了。
李志高看见王老汉走到公用电话亭旁,拿起了听筒,他打完电话就回到地摊上。回来时,他兴冲冲地对李志高说,有个好消息,我给我外甥说了一声,你的两袋洋芋他要了。他让我先把钱给你,过一阵,他就来取洋芋。来,小伙子,我们一起称称你的洋芋吧!
李志高一听,高兴地拍起了两个肿得像馒头一样的小手。他急忙说声谢谢爷爷,便将自己的杆秤拿起,钩着编织袋,又用一根木棍穿过杆秤的提钩,和王老汉一人一头将洋芋抬悬,一上秤,两袋总共是180斤。一算账,共计54元,王老汉付给李志高60元,便催他赶快去找他妈。
李志高掏出皱皱巴巴的零钱,想给王老汉找零。老汉说,不用找了,孩子,你拿着吃碗面吧!李志高还要坚持,老汉推说,我就对外甥说是60元就行了。再说,这么好的洋芋60元也不贵!李志高再次说声谢谢爷爷!便朝凤凰中学方向走去。他在往前行走的时候,不停地回头看着这位爷爷。
中午了,王老汉在地摊上要了一碗四块钱的酿皮子,吃过以后又坐在马扎上抽旱烟。这时,陆续过来几个人买了他的洋葱和粉条,其中一个是熟客杜老三。杜老三是镇上开饭馆的老板,他是江临人。他将王老汉剩下的所有粉条和洋葱全部包圆了。
中午一过,集市上的人就渐渐少了,四周的吆喝声也慢慢缓了下来。有人开始打装自己的东西,王老汉也将洋芋装上车,便赶着毛驴车晃晃悠悠地向西梁而去。
到了家,老伴帮她下车,她在看到那两袋写有“顾新民”名字的洋芋时,不禁骂了起来。她说,死老头子,咱家洋芋那么多,你怎么还换回两袋洋芋来?王老汉听了只是呵呵一笑,并不争辩,任凭老伴骂得山响。多年来,王老汉早已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当老婆子向他发威的时候,他总是三缄其口,沉默不语。
老伴在骂骂咧咧中帮丈夫卸完了车。王老汉将毛驴拉到圈里,饮了水,又添了些草料,便回到屋里。他没有脱鞋,跨在炕沿上,熬起茶,吧嗒吧嗒地抽起他的旱烟来。老伴洗了一下手,又开始不住地叨咕。这回,王老汉轻轻说,这两袋洋芋好着哩!是萧山产的,紫皮的,儿子不是要送给他朋友两袋吗?老伴听了,便不再言喘。
不一会,儿子王敬之真的回来了。他一进家门,就说,明天是元旦,我要和大勇一起到镇上看看朋友。妈,有干净衣服没有?他妈听了说,有,连山货和洋芋你爹都准备好了。
第二天一早,同村的大勇开着他的面包车来接王敬之。王敬之将那两袋紫皮洋芋、连同山货一起装上车,面包车便朝凤凰镇驰去。
到了朋友家门口,大勇按按车号,王敬之在院外高喊道,老顾,我来了,快来抬东西!只听屋里的人答应一声,转眼,一个中年人和一个少年就来到面包车旁。那少年大约十二、三岁,两个脸蛋红扑扑的,就像人们所说的“红二团”,脸蛋微微有些发皴,上面印着几道浅浅的裂纹,脸颊上还有一些不易发现的雀斑。大勇先拎着两袋山货进门了,王敬之和老顾伸手去抬洋芋,只见装满洋芋的编织袋上,清楚地写着“顾新民”三个字,王敬之一看就惊诧了。他哪里知道父亲的初衷?他说,老顾,你看,我爹竟然提前猜到洋芋是送给你的,这上面都写了你的名字。
顾新民见状,不觉一惊,他转身看了一眼少年。只见少年的泪水就像两汪泉水,沿着他那发皴的红脸蛋悄然地滚落下来。他的嘴里,不住喊着“好心的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