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好故事大碗茶喜欢看世间百态故事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啊
早晨6点,韩老爹就去赶集。一年到头,这可是韩老爹的惯例,风雨无阻,从来没有间断过。
韩老爹今年90岁了,不光岁数大,辈分在庄子上也算最大,所以大家都叫他韩老爹。他老伴在二十年前就过世了,一个人,先是跟小儿子过活,后来嫌小儿媳邋遢,自己单过,做点儿田上活,一直撑到现在。
他的赶集,实际上是上街吃早点、休闲,打发用不完的时间的,与年轻人忙忙碌碌的去交易不同。
所谓“集”,是离他家二里远的一个小镇上的农贸市场。在市场门口,有一家“龙门客栈”似的路边茶馆,三间屋大的场地,三方是墙,一边朝南,敞着,外面是马路。开茶馆的大嫂今年50多岁了,勤劳能干,一说话就笑,人缘好,姓潘,乡亲们都亲切地叫她“大老潘”。韩老爹赶集吃早点,就是这家茶馆的常客。
“来啦?”
“来了!”
“你也来啦?”
“我也来了!”
大家互相招呼,有时也寒暄几句。一年到头,这就是茶馆每天早晨的开幕式。
“来一碗吧。”韩老爹把手提的竹篮往长板凳头上一挂,慢吞吞的说。
“好嘞,来了!”一个小伙子动作麻利,马上给他泡上一碗茶。老爹笑嘻嘻的。
“这茶不错哎,你看这翻动的!”韩老爹赞许地说。
家乡的茶是用大海碗冲泡的,叶子不用好的,都是三道四道茶,大得跟树叶差不多,是正宗的老粗茶。小伙子用大催子催的开水一冲,满碗翻腾,像一把小鱼苗撒在碗里,活蹦乱跳的。韩老爹看着碗里的茶就来劲,每一次,总是美滋滋的评论两句。
“还是三个点心吗?”开茶馆的大嫂问。
“三个,这还用问吗?”韩老爹说着,用手抹抹嘴巴,深深地喝了一大口茶,仿佛一路畅快到心底。
点心端来了,是用小窑碟盛着的。韩老爹卷起衣袖,一边喝着大碗茶,一边用筷子夹着通黄的饺子,歪着头,咯吱咯吱的吃。
我们家乡吃的点心通常有四种类型:一是饺子,用米面做成,大小不等,一般有手巴掌那么大,像个上弦月,用香油(菜籽油)一炸,黄橙橙的,吃起来又酥又脆,里面的馅儿通常由切碎的白干、瘦肉、粉丝、香葱和山芋粉等组成;二是狮子头,用麦面做的,团团的,有拳头那么大,由于表面有许多折皱,像狮子头上的花纹,所以称狮子头;三是小粑粑,这也是米面做的,有小碗口那么大,圆圆的,扁扁的,经过油炸,吃起来松软可口;四是油条,北方人叫作油绳的那种。其他如麻圆、糍糕之类也有炸的,不多。
人越来越多了,茶馆里坐满了人,男男女女,大约有五六十,大家吃着,喝着,谈论着,像是单位里在开茶话会。
“你看人家第一夫人真叫漂亮,到那个什么窝螺蛳去出国,人家总统都给她献花呢!”
“这有什么,这么大一个国家,漂亮女子多着呢。”
“国家真要强大啊,那一年伊拉克不就给美国灭了吗!”
“那是啊,这次钓鱼岛要不是中国强大,狗日的小日本恐怕早就把它干过去了。”
“当国家领导人真不容易,一换届就出事。那一年老温干总理,一上台就闹萨斯,发人瘟;现在李克强干,又是四川地震,又是禽流感。”
“现在习近平干不会比胡锦涛差,只会越来越好,老百姓没有大难,你放心。”
“人家还有个彭丽媛呢,男女搭配,管理不累。”
“哈哈哈哈哈······”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韩老爹说话了:“喝你的茶,吃你的点心,这些事关你们啥事啊,把自家的事干好就得了。”
“老爹说得对,讲那些山高水远的东西不管经,还是讲点实际的。”一个中年人力挽狂澜说。
“实际的,昨天的事情最实际,那家伙当场就死了,你们看,那路边的血还在呢!”另一个中年人接着说。
于是,大家又谈论起昨天茶馆门前面两辆摩托车相撞的事情来。
“我看从东头来的那家伙速度太快了,车子发飘,不走直线了,就知道要出问题。”
“西头来的也快,不然没有那么惨。”
“东头的死了,西头的生不如死,即使救活了也是植物人,他好像才40几岁。”
“哎,现在人啊,都跑这么快干什么呢,不就是个生活吗?我们这些人不也吃了饭吗,赚钱不能拿命不当数!”韩老爹不无感慨地说。
······
“我要催你们走呢,都快11点了,我们要吃饭了。吃过了睡一觉,起来揣面,准备明天的茶水和早点。你们明天再来吧。”茶馆的大嫂等不及了,下起逐客令来。剩余的茶客们这才恍然大悟,觉得呆的太久了。
韩老爹看着桌子上一大片粗瓷大碗,又看看自己的大碗茶,有点儿不好意思。小眼睛一眯说:“是该回去了,我已经喝过五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