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大桥上义务救助自杀者

 
他在大桥上义务救助自杀者
2017-04-10 12:53:54 /故事大全

他在大桥上义务救助自杀者- 一个故事,一种人生;一段文章,一种生活;看世间百态,品人情冷暖,每一个故事、每一篇文章,都诠释活着的价值和不同的人生。

50多天救回20条生命

陈思说,人应当珍惜生命。

第一次救助想自杀的人是在4年前。2000年夏天的一个中午,陈思到南京城里进货,到了吃饭时间,他在长扛大桥上休息。来南京10年了,他从未好好看过长江大桥,每次都是匆忙路过。

走到南堡附近,陈思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孩趴在桥栏杆上伤心地哭泣。陈思发现女孩的姿势十分危险,不由心惊。他悄悄走近那个女孩子,就在靠近那一刹,突然伸手,死死拽着那女孩的胳膊,用力把她抱了下来。

女孩哭着讲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她是外地人,因为种种原因变得身无分文,走投无路,只能一死了之。陈思边听边不停地安慰着,最后女孩冷静下来,也为自己刚才的举动感到后怕。陈思给了女孩100元,让她买了车票回家乡去。就在救下这个女孩后,陈思听大桥上的人说,前一天也有一个民工在同一个地点跳江死了。

陈思沉默良久。之后,他便开始关注起在大桥上自杀者的种种新闻。

2003年9月10日,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这天,他从报上获悉:据不完全统计,从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至今,已有1000多人在此自杀。就在同一天,陈思还听说,一个身上装满了金银财物的男子从大桥上跳下,当场摔得像肉饼一样。

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终于让陈思下定决心。9月11日,他拿着自己做的“善待生命每一天,让全社会都来关注自杀者”的大纸牌子出了门。谁知那天天下着大雨,才出家门没多远,牌子就让雨水给浇得透透的,烂了。无奈之下,陈思只有等雨停了,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星期,他用这段时间做了个铁牌子。

9月19日,陈思终于扛着那块大铁牌来到了长江大桥南桥头堡。陈思和他的铁牌子一同立在桥土,引起了众多路人的侧目。有的年青人路过时,总要盯着他看上老半天,像参观博物馆一样充满了好奇。也有些上了年纪的人会停下来,朝他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好啊,好啊,这是件好事啊!”遇到这种情况,陈思会高兴上好半天,他觉得,自己的行为终于得到了认同。

晚上回到家,陈思在“大桥日记”的第一页写下:“从今天开始,我准备将毕生的精力用到对人类灵魂挽救的工作中去,虽然我没有很多钱,但是我有时间、有力气、有责任心,有这三方面的特长,我应该从死神手中多捡回一些生命……”

到12月13日,50多天的时间,陈思在大桥上成功救助了20条生命。这里面年纪最小的才16岁,最大的不过52岁。

陈思说,在大桥上这么多天,他已经积累了不少救助自杀者的经验。

从2000年第一次成功救助自杀者之后,陈思便开始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他通过各种途径找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仔细研究。然后他把每一天的感受、心得,用了哪些方法救助自杀者都详细记录在《大桥日记》上。

他还用自己的语言提炼出自己的一套救助方法,并把它们编入了自己创写的《多心经》。《多心经》是一个蓝色塑料皮的小笔记本,扉页上写着“观五千里人物变化,尝人世间微妙一瞬”。陈思想把救助的对象分成36种,但目前只整理到6种,分别是:霸王式、刘备式、关羽式、甘罗式、黛玉式和杜十娘式。他曾对着每棵树喊“妈妈”

陈思说,他是个命大的人。

1968年12月初六,大雪纷飞,江苏宿迁市宿豫三棵树乡前周村。这天,村里生下了6个孩子,陈思是其中之一。当时天气十分寒冷,农村取暖设施不足,没过多久,刚出生的6个孩子就冻死了5个,只剩下陈思一人。奶奶当时就说:“我们家宝宝是个命大的人。”几年后,陈思的弟弟妹妹又相继出生了。

陈思的父亲是个残疾人,身材异常矮小,如同我们所说的侏儒。9岁之前的陈思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有一个完整的家。生活虽然贫困,但在母亲和奶奶的疼爱中,小陈思还是健康地成长着。可是9岁那年,母亲突然离开了这个家。

一天,奶奶带着陈思和3岁的妹妹到地里割草喂羊。10岁的陈思帮奶奶一同干活,一旁才蹒跚学步的3岁妹妹突然一屁股坐到一只装有烙煎饼的铁锅小框里。妹妹当场疼得哇哇大哭,大喊:“妈妈、妈妈!”奶奶和小陈思赶紧上前把妹妹抱起来,一看,滚烫的铁锅已经把妹妹的屁股和大腿烙得皮开肉绽。

妹妹还在喊着妈妈,痛苦地大哭,奶奶把妹妹紧紧地抱在怀里,泪如雨下……此时此刻,他真正体会到,没有了妈妈,他和弟弟妹妹的人生有了怎样的不同。那一刻,陈思多希望妈妈能出现,安慰妹妹,安慰他……

家庭的特殊状况使陈思比同龄的男孩子更加敏感细腻,而且他还对文学有着强烈的兴趣。初三那年,陈思写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名字就叫《在没有母亲的岁月里》。文中写道,小时候,因为没有妈妈,又想要妈妈,他曾经一度把自己当作是从树上掉下来的生命。于是,每天下课后,在无人时,他便对着路边的一棵棵树喊着:“妈妈、妈妈!”喊完后,泪流满面……

岁月流逝,陈思长大了,对母亲那刻骨的思念和不解慢慢地被他压到了心灵深处。高二毕业后,他便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在宿迁电瓶厂工作了几年后,1990年,22岁的陈思来到了南京。

好人的生活面临窘境

岁月的流逝、生活的沉淀,让陈思对母亲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他开始能体谅到生活的艰辛和母亲当年的无奈,他把自己那份对爱的渴望转换成对别人的关怀和帮助。陈思说,因为现在的他是幸福的。

从和姜华相遇那一刻起,陈思就离幸福的生活不远了。来南京之后,陈思打了几年工,1995年在南京浦口区大厂开了一家小小的日用品商店。他就在这个小店里和姜华相遇、相识、相爱。

姜华比陈思小9岁,家住南化扬子二村,经常到陈思的小店买东西,时间长了,两人就熟了。姜华两岁时亲生母亲便去世了,是父亲和后妈把她带大的。当陈思得知眼前这个内向文静的姑娘有着和自己相似的经历时,不由心中一动。在接下来和姜华相处的日子里,他越发细心和体贴,于是姜华就被这个貌不惊人的陈思打动了。一年后,他们在南京结婚。1997年,女儿小文出世了。

在物质上,陈思的小家庭并不富裕,小店的收入加上姜华的工资,每个月才1000多元。他们结婚7年,搬了4次家,每次的月房租都在150元左右。然而这并没有减少这个家里的笑声,女儿小文秉承了陈思的性格,开朗活泼。每次妈妈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她就会和父亲一唱一和,直到把姜华逗乐为止。

2003年9月19日,陈思准备到南京长江大桥义务救助自杀者,姜华既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她对陈思说,好事不在多,关键要有这份心。于是,以后的每个双休日,姜华就在店里看孩子、照顾生意,而陈思则扛着那块大牌子走上桥头当起了劝助自杀者的义工。

长江大桥上,车流如织,只要在上面站上1个小时,鼻孔就会变黑。陈思从上午8点一直站到傍晚5点,每次晚上到家后,吐出来的痰全是黑的。9月份,南京城热得像个大火炉,3天过后,陈思就从以前的又白又胖变成了又黑又胖。看到陈思的样子,姜华开始心疼了,她说:“看看你的样子,跟非洲人似的。”“没事,不就是黑嘛,黑也是健康的表现嘛。”他逗着妻子说。

除了每个周末上桥之外,陈思还在他的大牌子上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和家里的电话,免费从事心理咨询活动。他的手机现在一天就能收到300多条短信,手机费从以前的一个月50元涨到500元,家里的电话费更是急速上升。

每天晚上,都会有全国各地的人往家里打电话,向陈思寻求心理帮助,最短的一个电话要半个小时,最长的能说上三四个钟头。如今每周五晚上12点过后,陈思便将电话插头拔掉,因为第二天他要上大桥,太晚睡觉,人实在吃不消。

2003年10月份电视台报道陈思时,不经意地将他的烟酒铺拍了下来,结果竟然有人趁周末陈思在桥上的时候去他的店里捣乱。那人拿了东西就走,并威胁他妻子说,如果不给,明天就去跳长江大桥。

如今,因为拆迁,陈思的小店关了门。陈思失业了。家里的收入就只剩下妻子姜华在运输公司上班赚的400元钱。这400元钱,就是陈思一家1个月的全部收入。但陈思并没有因为经济上的窘迫而停止对他人的救助,12月初,他的个人救助网站“www.njchensi.com”开通了,听说仅此一项就需要一万多元的投入。

幸好,现在已经有一些志愿者加入到陈思的救助队伍中去,还有入义务为陈思的网站进行日常维护。所以每当陈思倍感生活的压力有些心不从心时,这些人都是他莫大的动力。现在的陈思有一种使命感,因为需要他的人很多,而更最要的是,他也需要他们。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