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好故事在欧盟总部打工的中国女孩喜欢看世间百态故事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啊
赴英留学邂逅机遇
身材窈窕,长发飘飘,第一眼见到从比利时回国探亲的张莉,记者眼前一亮。张莉出生在郑州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读中学时,她的愿望是当一名外交官,所以对英语有种近乎狂热的喜爱。她每天都揣着小录音机听英文磁带,骑车听,走路听,吃饭也听;她读英语小说,听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几乎把闲暇时间都用在学英语上了。
1998年大学毕业后,张莉最终未能当上外交官,但却得到了去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留学的机会。她念的是大众传媒专业,当时许多中国留学生劝她转专业,读统计学或计算机,因为理科专业将来好找工作,而文科专业则很难找工作。但张莉的想法是:我来英国不仅仅是为将来能混口饭吃,我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国际记者,让全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她所学的大众传媒专业,对英语要求极高,班里除了她之外,全是英国学生。老师讲课根本不顾及她这个中国人,她只好把老师的讲课内容用录音机录下来,课后再一遍遍地听。她花好几百英镑买了厚厚的专业书,没日没夜地学习。后来每次考试,张莉的分数总是前几名。
以优异的成绩走出普利茅斯大学后,张莉成了伦敦《经济观察时报》的记者。一年多的记者生涯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培训”。其间她采访过90多位各个阶层的英国人,这段经历,对于她日后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2年春天,一位英国朋友告诉她,最近欧盟要招聘一批公务员,问张莉是否有兴趣报考。她知道,欧盟是仅次于联合国的重要机构,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很大。所以,她非常渴望走上这个大舞台。
她在网上很快查询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目前有3万多名雇员。欧盟公务员是西方公认的金领,不仅年薪是普通人的数倍,拥有令人眼红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最重要的是终身都不会被解雇,而且还可以到英、法、德、意等成员国中的任何一国定居。正因为如此,竞争也相当激烈。
欧盟招聘公务员的程序是:公布职务、自由报名、严格考试、择优录用。欧盟规定,公务员不经过公开招聘不能录取。相关部门要在报纸和互联网上公开招聘信息,筛选简历,对报名者进行笔试和面试。笔试实行匿名阅卷,由两组人员分别评判。考试成绩还要结合个人的资历、学历、品行和健康情况来综合评判。一经录用,还要经过9个月的实习期,才能成为正式的欧盟公务员。
尽管张莉一向很自信,但走进考场后她还是吃了一惊:两个小时要完成120道考题!这不仅要考查应试者的反应能力、学识,以及对欧盟的历史、现实和欧盟法律的了解,而且所有应试者用的都是“第二语言”,而非自己的母语。因为身为欧盟雇员,至少要精通两门语言。难怪几位法国小姐刚走出考场,就抱怨说:“如此严格的筛选简直是‘变态’!”
令张莉意外的是,她竟顺利闯过第一关,接下来是面试了。当时有8位考官,每人问两道题,涉及面很广。面对考官们挑剔的目光和连珠炮似的发问,张莉用一口流利的英语沉着应对,她的回答不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且思维清晰、逻辑严密。考官们很快就被这位中国女孩出色的学识“镇”住了,他们频频点头。
尽管这一次录取率只有3%,但张莉还是脱颖而出,最终梦想成真了!
走进欧盟总部大开眼界
比利时是个风景如画的美丽小国,面积仅3.6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从南到北,开车4小时就能穿越全境。首都布鲁塞尔人口虽然不多,却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它与西南面的巴黎、西北面的伦敦、北边的阿姆斯特丹、东边的波恩和卢森堡的距离,都不超过300公里,历史上被称作拉丁文化与日耳曼文化的交叉口。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欧盟和北约都把总部设在了这里。
走进欧盟总部,张莉发现其三大机构(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的内部装修都相当气派,办公室、会议厅宽敞明亮,走道两侧随处可见播放宣传片的液晶屏,尤其是欧洲议会内部,邮局、银行、书店、咖啡厅、健身房等设施一应俱全。
经过两周的培训,张莉被分配到欧盟委员会翻译总司术语库实习。实习结束后,她出色的才干受到了翻译总司官员的好评,最后被留在这个部门担任中文翻译。张莉平时的主要工作,是为欧盟接待来访的中国官员和贸易代表做翻译。她的口译准确而生动,即使对方说出“叶公好龙”、“画蛇添足”之类令西方翻译头疼的成语,张莉也能结合谈话内容十分传神地脱口译出。欧盟官员对她的机智和才干十分欣赏,不少人经常点名请张莉做翻译。
午餐时间被张莉视为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在总部的自助餐厅里,可以品尝到厨师现场烹饪的各种美食。张莉的最爱是现烤PANINI,一种内夹各种馅料的意大利热三明治,周围放有4种不同酱料以适合不同口味的人群。在这里一边享受美食,一边和来自欧洲各国的同事谈天说地,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提到薪水和福利情况,张莉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做同样的工作,欧盟公务员拿的钱要比当地人高出几倍。比如一名欧盟打字秘书的月薪是2800欧元(1欧元约折合10元人民币),而比利时打字秘书的月薪仅有1300欧元左右。欧盟A级公务员的月薪从5000到1.55万欧元不等,而比利时一名工作了30年的国家公务员,月薪也不会超过3000欧元。
此外,欧盟公务员还享受各类福利津贴。他们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就会得到相当于两个月基本工资的“安家落户”费;除公共假日、病假、婚假、产假之外,欧盟公务员每年还可享受24天~30天的休假,这期间全家都可以得到一笔足够度假开销的补贴;凡是不在本国上班的欧盟公务员,每月还可以领到相当于工资16%的“离乡补贴”。(欧盟认为,为了工作,许多人都“背井离乡”,他们的“乡愁”应该得到补贴。)以上所有工资收入,都无需向各成员国纳税。
更有趣的是,来自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公务员到了布鲁塞尔,往往并不“入乡随俗”。他们的子女一般就读于欧盟成员国共同出资创办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小学等一应俱全,学生每天由学校派专车接送。
除此之外,欧盟公务员一掷千金的派头也让当地人眼红。有比利时人说,他们购买汽车时,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实惠型汽车,而欧盟公务员开口便是哪种车的款式更新潮,或者哪种车的性能更好;谈及子女就读的大学时,欧盟公务员首先考虑的是送子女就读美国、英国等名牌大学。“年轻人都有点虚荣心,布鲁塞尔人也不例外。如果哪位当地女孩嫁给了欧盟公务员,那是一件无限荣耀的事!”当然,生活中也有不少当地小伙子向张莉频频送花。
固执的爱国者
近年来,由于西方媒体的片面宣传,很多欧洲人对中国有误解。作为在欧盟供职的华人,张莉也会面对形形色色的“攻击”。欧洲议会中有位法国籍议员,曾当面向她发难说:“中国的鞋子、服装等廉价商品像洪水般四处泛滥,掠走了欧盟数目惊人的财富,所以贸易顺差才越来越大。”
张莉却笑着说:“去年中国出口到法国的鞋子有2亿双,几乎够贵国人均一双。可是赚到的钱,还没有你们卖到中国一架‘空客A380’的利润多,而且进口你们的飞机一次就是数十架!所以,中国出口的商品虽然从数量上看很多,但利润却很少。而西方出口到中国的却都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技术,虽然数量不多,但利润丰厚。”
张莉还在《欧洲日报》上撰文说,欧盟与中国的贸易,是天下最划算的买卖。“中国为欧洲生产最没有赚头的产品,而欧盟却能够集中精力提升产业的层次和劳动生产率。现在的问题不是担心便宜的中国货,而是要操心这样的好买卖能持续多久!”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听了她的观点,就连一些一直主张对中国廉价商品“设限”或“实行惩罚性关税”的官员,都渐渐改变了自己的主张。
张莉说,欧洲人办事非常注重现实利益,而且思维是直线型的,你只要用西方人的观念讲中国的事情,他们就会接受。事实上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她就经常和欧盟的贸易官员、欧洲议会议员等,就有关中国的问题进行辩论和解释。所谓不打不成交,过去很多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人,现在都成了张莉的好朋友。
“身为中国人,为何却效力于欧盟呢?”回国探亲时,每当朋友们问到这个话题,总让张莉感到尴尬。但她却动情地告诉记者:“身在海外,我对祖国更有一种刻骨的怀念。我时时对自己说,不管在哪里,你都要把祖国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她笑称自己是一个“固执的爱国者”,有时候在法国伊纳海滩看到许多西方人在一丝不苟地练着太极拳,就会觉得“祖国的文化在这个小岛上都如此盛行”,那种民族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
多年来,欧洲议会对华的成见一直很深。令张莉感到自豪的是,在她和另一位中国小伙子盖琳的推动下,该机构于2006年12月成立了欧中友好小组(盖琳任小组秘书长)。《环球》杂志评论说,这是欧洲议会首次成立一个非官方的对华友好议员团体。目前有18个欧洲议会参加了这个小组,包括欧洲议会人民党团副主席、欧洲议会外交委员会副主席和人权委员会的副主席。
虽然自称在欧盟“打工”,张莉的年收入却高达8万多欧元(相当于人民币80多万),在国内应该属于金领丽人了。去年,她还在布鲁塞尔郊区买了一套带私人花园的大房子。更令这位中国女孩欣慰的是,她利用业余时间写的《中国——被欧洲忽视的财富金矿》以及《怎样与中国人做生意》两本书,在伦敦出版发行后,如今已成了令西方读者爱不释手的畅销书!
她说,现在真正了解欧盟的中国人还不多,普通欧洲民众对中国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而自己却能够在这两种文化之间进出自由,所以很乐意为中欧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为此,张莉利用自己当过记者的优势,经常奔走在欧洲各媒体之间,激情四射地宣传和介绍China。就连人称“铁娘子”的欧盟轮值国主席默克尔,都被张莉的行为所感动,称她是位“了不起的东方女性”!
在欧盟总部打工的中国女孩,感动到你吗?快把这篇故事分享给您的亲人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