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三爷爱好收藏,有点儿眼力,家里又有闲钱,所以时不时去逛逛琉璃厂,拿厚厚的大沓钞票换一些破铜烂铁或老瓷器。
时间长了,琉璃厂上的大小掌柜都知道,只要秦三爷看中哪件东西,从不心疼钱。
于是只要秦三爷登门,琉璃厂上的大小掌柜都在讨价还价时复述秦三爷的名句:钞票无非是成批印刷的花纸片,而古董是独一无二的,历经了几百几千年光阴,每一个得到和失去它的人,都有和它相关的故事。古董的年代越久,经历的故事就越多,一来二去,这器物就沾了灵气。用花纸片换古董,买贵了也是一时的,早晚物超所值。
于是秦三爷买古董,买假的时候少,买贵的时候多。
那天秦三爷走进一家古董店,问掌柜的有没有压箱底的宝贝,掌柜的一边招呼奉茶,一边进内室取古董。其他买卖都是把好货摆在显眼的位置,招揽顾客。古董这行恰恰相反,好物件都藏在暗室,只有相熟的大主顾登门,掌柜的才掏钥匙开暗柜取真货。
掌柜的拿出了几件古董,秦三爷一眼就看上了一个哥窑莲花碗,宋代哥窑的瓷器存世稀少,假货遍地,真品万中无一。秦三爷生怕拿不稳摔了,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看。莲花碗釉色无光,瓷面一片冰裂纹,釉中气泡“攒珠聚球”,观色泽端的是“金丝铁线”、“紫口铁足”。秦三爷仔细端详一番,断定是宋代真品,只是莲花碗的底部有道裂缝,贯透碗内,随时可能裂成两半。
掌柜的笑道:“您老是大行家,哥窑的东西市面上没几件了,要不是有残缺,这件也留不住。”
秦三爷生怕莲花碗坏在自己手中,小心将它轻放回桌上,摇了摇头。
正说着话,外面走进来一个年轻人,问:“掌柜的识货吗?我这里有硬货要出手。”
掌柜的微微一笑:“这位爷,咱在这行当混了几十年,识货不敢说,真叫不出名字报不出价儿的,倒是不多。”
年轻人将一个包袱放到桌子上,道:“我这件东西,要两万个大洋,少一个都不卖。”
掌柜的一愣,那年月,巡警一个月才挣十个大洋,就算洋行里一辆崭新的雪佛莱汽车,也就卖三千个大洋。秦三爷也禁不住将那年轻人重新打量了一番,那年轻人穿着普通,口气虽不小,但观面相,并没有丝毫养尊处优的气度,不像真有好货的样子。
掌柜的生怕包袱里有文章,没敢动手,叫年轻人自己打开包袱。年轻人从包袱里拿出一个镶金嵌玉的雕花楠木匣子,秦三爷一眼就看出那匣子不是民间之物,绝对是早年间宫里流出来的器具。单凭匣子上镶嵌的几块上等和田玉,就值不少大洋。掌柜的也呆住了,这匣子如此身价,想来里面装的东西更加不凡,于是瞪大了眼睛等着年轻人开启。
楠木匣子一打开,掌柜的和秦三爷不由得一怔,里面居然放着一块海碗大小的洋表,锈迹斑斑,难看至极。
掌柜的倒吸一口凉气,问年轻人:“您老卖的是这匣子,还是这块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