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老表障眼法(2)

 
【民间故事】老表障眼法(2)
2015-02-16 16:06:22 /故事大全

年轻人道:“当然是洋表,匣子算是送的。”

秦三爷着实纳闷,虽说洋表也是数百年前的古董,可从没听说过老洋表值钱。就算值钱,打死也不值两万个大洋。年轻人见掌柜的不言语,又道:“咱这个表,可有点毛病,上足发条也不见得肯走,抽冷子走走,没几下就停了。”

掌柜的又好气又好笑,道:“按规矩,您老应该说说这‘宝贝’的来历,没有头尾的物件,咱也不敢收。”

年轻人道:“这是家传的,我爷爷是许景澄的亲随,跟着出过洋,打德国捎回来这块老表,一直藏着。如今我爷爷没了,我爹亲口交代我要找个识货的,两万大洋,不说东西哪儿好,钱少不卖。”

掌柜的和秦三爷面面相觑,眼下虽是民国,但前清过去不远,许景澄这名字依旧如雷贯耳。此公二十三岁中进士,三十五岁即出任法、德、奥、荷四国公使,长驻海外诸国,庚子年因反对攻打洋人使馆,被慈禧老佛爷砍了头。老佛爷死后一年,许景澄即被平反昭雪,列为三忠。

倘若这块老表真是许景澄的亲随从德国捎回来的,只怕有些讲究。

掌柜的看不出所以然,哪肯花两万个大洋买一堆废铁,再说把它整个卖了也不值几千个大洋。当下拱了拱手,笑道:“恕在下眼拙,不识洋物,这宝贝可不敢收,还请阁下去别处看看吧。”说着将莲花碗拿起来,呵了口气,用一块绒布仔细擦抹,不料一把没拿稳,莲花碗掉在地上,摔成了好几瓣。

掌柜的脸登时变色,比死了亲爹都难看。

秦三爷连叫可惜,宋代哥窑莲花碗,即便有残缺,终究是稀有之物,少说也值上千大洋,够一个巡警在街上站着不吃不喝挣十年。掌柜的捶胸顿足,连呼倒霉,叫小伙计过来收拾。那小伙计赶忙拿了扫帚过来打扫,将残片收拾起来,退到后间。

年轻人嘿嘿一笑,伸手欲取回匣子,秦三爷说了声“慢”,小心从匣子里拿出那块锈迹斑斑的老表,仔细上眼。那德国老表果然老得很,和市面上常见的旧洋表不同,只是秦三爷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哪里值两万个大洋。他一时手痒,拧了几下发条,那德国老表居然咔塔咔嗒走了起来。秦三爷只觉得哪里不对,又说不出到底哪里不对,猛然间醒悟过来,那德国老表的表针往回移动,居然走反了。

秦三爷将表放回匣子,老表躺回去就不肯再走。那年轻人冷笑一声,也不多言,合上匣子盖,裹上包袱回身便走。秦三爷扭回头正想跟掌柜的说话,却见桌子上摆着几件古董,中间有个哥窑的莲花碗,冷眼一打量,端的是宋代哥窑老物件,绝非后世仿制。

秦三爷猛然间呆住了,心说这碗不是摔了吗,难道还有一个?他伸手拿起那个莲花碗一瞧,底口果然有道贯透碗内的裂缝,再仔细打量,哥窑瓷器上的冰裂纹是天造地设,非人力所能左右,世上当然不会有裂纹一模一样的宋代哥窑莲花碗,这绝对就是他刚看过的那个。

掌柜的笑道:“您老是大行家,哥窑的东西市面上没几件了,要不是有残缺,这件也留不住。”

秦三爷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外面走进来一个年轻人,问:“掌柜的识货吗?我这里有硬货要出手。”

掌柜的微微一笑:“这位爷,咱在这行当混了几十年,识货不敢说,真叫不出名字报不出价儿的,倒是不多。”

年轻人将一个包袱放到桌子上,道:“我这件东西,要两万个大洋,少一个都不卖。”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