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度圣意
宋哲宗时,端王府里有个小厮头儿,名叫陈必,聪明伶俐,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俱通,还踢得一脚好毬,久而久之,成了端王须臾不可分离的第一得意之人,对端王的心思他一猜一个准。后来,由于宋哲宗驾崩无子,端王阴差阳错当上了皇帝,就是宋徽宗。一人得道,仙及鸡犬,宋徽宗安排陈必担任外廷的供奉官—官虽小,却可以自由自在地出入皇宫。
宋徽宗处理朝政,极为轻率而乖张,从不按祖规行事,在决定对大臣的赏罚上,常常先赐给大臣一些莫名其妙的小物品,让大臣们胡乱猜测,而他自得其乐。这时候,就轮到陈必大显身手了。
一次,两个御史都因为上谏而惹得宋徽宗大为不悦,一个被贬到潭州,一个被贬到宿州,都是当不入流的驿丞。只不过宋徽宗随后赐给潭州驿丞一坛御酒,赐给宿州驿丞一包茴香。
下朝后,群臣议论纷纷,都认为御酒贵重,潭州驿丞为皇上看重,早晚要被召回朝廷;茴香低贱,宿州驿丞被皇上轻视,恐怕要老死宿州了。只有陈必连连摇头:“错了,错了,你们都错了。酒者,久也;茴香者,回也。被召回朝廷的,定是宿州驿丞,而那个潭州驿丞要永久待在潭州!”群臣听了,都对陈必嗤之以鼻。不成想几个月后,宋徽宗一纸诏书,真的是宿州驿丞又重回朝廷担任要职。没多久,又一个被贬往外地的侍郎也被宋徽宗赐了一包茴香,朝臣们以为这个侍郎也会不久被皇上召回来的,陈必却摇头晃脑地道:“诸位又错了。茴香者,回乡也—这位大人恐怕要回乡养老了!”果然,那个侍郎刚到贬谪之地又接到让他“致仕返乡”的圣旨。这下陈必名声大噪,人送绰号“小神算”。
有人问他同样是被赐茴香,为何结局不一样。陈必耸肩一笑:“很简单,他们的‘乡’不一样啊—被赐茴香的御史本就是京城人,而侍郎不是京城人!”
陈必有如此能耐,不少官员遇事便掂着重礼向他请教,以便趋吉避凶。有个贪官被朝臣弹劾,奏折被宋徽宗带回宫中,不知如何处理。贪官大骇,急忙带上重金求陈必。陈必见钱眼开,当即进宫,只见宋徽宗正端坐龙案后看奏折。看毕奏折,宋徽宗勃然大怒,拍案而起:“笔来,笔来!旨来,旨来!”没等小太监动手,陈必恭恭敬敬地跑上前,将画笔和一张宣纸呈上—那张宣纸上还有宋徽宗昨天没画好的底稿呢。宋徽宗一见画稿,不觉拿起画笔作起画来,而那份奏折被他顺手扔到了一旁……事情传扬开来,陈必名声更响了。
2.自作自受
朝中正直的老臣们聚在一块儿商议:这个陈必,小小年纪善伺帝意,胆大妄为,假以时日必成大奸臣,万不可养虎为患!
当下大臣们揪出陈必办事中犯的一个失误,不断地弹劾他。起初,宋徽宗压住奏折不处理,无奈大臣们不依不饶,铁了心要把陈必赶出朝廷不可。宋徽宗屁股还没坐稳龙椅,只得向大臣们让步,思之再三,下了一道圣旨,将陈必流放到茂州府大汶山!这下朝臣们人心大快—大汶山地处大宋朝最西境,与不断进入宋境侵扰杀戮的吐蕃为邻,居住其中的又是野蛮的羌人,只有一条名叫大藤峡的峡谷与内地相通,当年宋太祖为防止吐蕃勾连羌人入侵,派兵设了一道关卡,将大藤峡封锁起来,并立下规矩,只许人从此进入大汶山,绝不允许任何人走出大藤峡。自大宋立国以来,凡流放到大汶山的人没有一个回来的,这处罚仅次于死刑!
接到圣旨,陈必起初也愣住了:难道皇上真的不讲情面?他仍然抱着一丝希望—皇上定会赐给自己东西的,可以从赐的东西上悟出皇上的真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