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视觉】CP占领娱乐圈 就要看你谈!恋!爱!

 
【流行·视觉】CP占领娱乐圈 就要看你谈!恋!爱!
2016-11-09 08:37:45 /故事大全

如果《琅琊榜》的故事最初不是被发布在晋江文学城的耽美区,那部同名电视剧很可能无法面世。作为一个阅读网站,晋江文学城的页面设计几乎不入流,偶然点进去的人会认为这只是个沿海县级市的网络论坛。但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地方,潜藏着数量巨大的耽美爱好者,这些注册用户以女性为主,是她们发现并捧红了《琅琊榜》这部小说。

《琅琊榜》一夜爆红,基因里的耽美属性经官方认证的“兄弟情、师生道、朋友义”而发酵成长,牢牢锁定互联网high点。一大群粉丝开始为男性主角们在剧中可能存在的暧昧关系而激动不已,最受关注的三个男性角色胡歌、王凯和靳东迅速经两两配对后登上热搜榜。粉丝们“脑洞大开”自制的同人小说、同人漫画以及弹幕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火爆传播,为这部剧带来难以估量的话题性。在此前的一部谍战剧《伪装者》中,三人已有过类似的合作,以至于在前不久的一次公开活动上,粉丝们在微博上纷纷@胡歌询问:“霍建华、王凯、靳东都在,你选谁?”

这应该被视作今天娱乐圈的一个剪影——任何两个明星组合在一起形成配对,就可以是一对coupling,简称cp。围绕他们,观众可以“脑补”出无边无际的玛丽苏、杰克苏故事,而明星需要做的仅仅是和他的cp对象“同框”出现。“cp感”一旦形成,明星间真正的关系究竟如何不再那么重要,观众们得到自己想要的才是关键。

一出大型浸入式表演的兴起

“YY无罪,配对有理”。这年头,当明星的不被粉丝编排出几组cp,简直不好意思说自己出道过。

如果一位5年前的观众穿越到今天,大概会被眼前的情境吓到。相比自己能与偶像终成眷属,幻想偶像和他的cp对象欲说还休的情愫,才是更能令他们血压飙升的浪漫桥段。

人们不难回忆,在刘德华或成龙风靡东亚的年代,少女们对于偶像将来的婚姻归宿充满疑惧,这使得隐婚在那时的明星身上成为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很难想象他们会在三十来岁大张旗鼓进行一场“黄晓明式”的大婚。时过境迁,偶像们不再避讳组建家庭,他们面临更多的绯闻产生方式——与另一位演员组成cp无疑是最醒目的一种。

虽然并非只有同性才称得上cp,但就话题热度而言,不论是出于商家的主动推广,还是纯系粉丝的“脑补”,人们总是乐见荧屏上俊美的男明星能够产生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感,这比剧情本身更让人提神。

嗅觉灵敏的推广方和那些头脑灵活的大众偶像很快在这种态度暧昧的粉丝氛围中如鱼得水,他们迎合那些可能的暗示,即便在荧屏之外,也乐得与表演时的合作对象制造话题。并且,这种新型的观众需求被反馈到了影视表演里,出品方们开始留意剧本中的主演可能形成的话题关系,精心为作品谋篇布局,为观众的“脑洞”留白。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事实是,男星们对于被组cp的大度与配合,一定程度上源于他们清楚这并不为人当真。在影视圈与“宅文化”中,同性之间的cp与演员本人的性取向并无明显关系。一旦这种默契破裂,譬如歌手王力宏与钢琴家李云迪的密切关系一度被大众舆论认为是“出柜”前的预兆,这便将激起当事人的强烈反应。

总之,在一个任何明星都可能被配对的时代,娱乐人物、商业推手以及粉丝受众们合力成就了一场表演,这一切就如同浸入式的剧场表演,每一个人都身处其中。

“CP文化”进化史

翻看过去一年的娱乐大事件,cp组成的话题足足撑起了半壁江山。但cp的概念究竟是如何从一个小众宅文化产品一步步登堂入室,成为一个娱乐圈从业者们趋之若鹜的流行现象的呢?

和许多人猜测的一样,cp虽缩写自英语,但我们所接受到的cp概念来自亚洲“宅文化”策源地日本。一开始,喜欢cp的是那些真正的“死宅”们,他们平生最爱无非四样玩意: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小说),于是干脆自称“AcGn党”。伴随日本走向20世纪80、90年代的经济泡沫期,看着漫画和轻小说长大的日本“泡沫一代”成为社会主流,他们从小耳濡目染的“宅文化”“二次元文化”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出口国外。

大概2000年以后,中国的网络文学盛行起来,同人写手多如牛毛,cp也正式被中国的读者大范围接受。霸道总裁和呆萌女员工、黑道恶少和纯洁打工妹、傲娇帝王和民间美少女,这些充斥“中二病”的梗,变成了一个个高点击率的cp组合。

在日本的cp文化里,有3种基本性取向,即正常向(男女)、百合向(女女)、BL向(男男)。在中国,85后“腐女”们成为百合文和BL文的助产士,传统文学里属于禁忌的同性话题,在网络文学中司空见惯,越是英俊完美的同性cp越能满足作者和读者的幻想。

而说起同性暧昧的cp选题,美国“腐女”的意淫劲头更是不遑多让,早在20世纪70年代《星际迷航》热播的时代,观众对剧中一头可笑发型的史波克大副和柯克船长的“某情”早有意会,他们特地用“K/s”来表示这俩男人之间的关系。最后,“/”成了表达男性cp感的专有符号。

虽然英美影视文化里的同性cp诞生在盛产糙汉子的美国,但对中国观众来说,英伦绅士更适合被用来意淫——英剧中的cp存在感的确更强些。《神探夏洛克》在中国的火爆,“卷福”和“华生”之间引人遐想的暧昧情愫功不可没。

真正让自带“宅属性”的“cp粉”走出“圈地自萌”的地界,成为大众娱乐的“正规军”,不得不提的一个节目是韩国MBc电视台制作的真人秀《我们结婚了》。你可能没看过,但绝对听说过其中的一对cp——维尼夫妇。节目的忠实观众热衷于从荧幕内外发现他们暧昧的蛛丝马迹,只为证明他们真实相爱。是他们让“假想夫妇”这一娱乐概念深入人心。

即使cp的“宅属性”有许多不为外人所理解的“二次元”背景,但通过综艺节目的传播,cp正式以种种独特的形式成为粉丝满足个人感情投放、寄托美好希望的出口,成为登堂入室的娱乐现象。

“假装”也有生产力

“cp文化”从小众娱乐走向全民狂欢,娱乐推手们洞若观火。

今年,多家有影响力的省级卫视试水了“假想夫妇”模式。最成功的莫过于将《我们结婚了》本土化的《我们相爱吧》,“石榴夫妇”崔始源、刘雯一夜涨粉百万。与此同时,《花儿与少年》《如果爱》等节目也出产了郑爽、井柏然“正经夫妇”,熊黛林与李光洙“长腿cp”等一系列“假想cp”。

即使并非专注于情侣关系营造的综艺节目,也极力在有限的画面素材中打造一对对话题cp,以达到占领互联网热度来扩大受众群的目的。比如《奔跑吧兄弟》中李晨、陈赫的“母子档”,《爸爸去哪儿3》中的胡军、刘烨的“师兄弟档”。

不仅综艺在极力推广cp概念,影视剧更是如此。无论是制作精良的《伪装者》《琅琊榜》,还是靠“脑洞”火爆朋友圈的《太子妃升职记》,专属的cp组合早已成为剧集宣发的一种手段。人们惊呼,“ip模式”还没来得及消化,“cp模式”就已经闯进来了。娱乐产业在这些金光闪闪的新概念身上,真的可以找到金矿吗?

以“假想夫妇”模式为例,虽然以此为卖点的综艺节目扎堆出现,但除了“石榴夫妇”,也并未出现第二对影响力能与之匹配的cp组合。而钟丽缇和范世琦的cp组合就因年龄差距过大而令观众难以消化。

影视剧方面,一个热衷于为霍建华与胡歌的cp关系起哄的新浪微博用户告诉我们,相比两位帅哥剧中的互动,网络上的同人衍生、视频剪辑或者台下的纯粹玩笑,更能激起她的兴趣。从这点上说,观众们更乐于自我感知荧屏上的cp关系,而非在观看前被动接受这一设定。这种发源自“脑补”的故事更加具备浸入感,也更激发网友的创造力。

从现象说,还有些cp原本就是夫妻、情侣,例如黄晓明、Angelababy,邓超、孙俪,范冰冰、李晨等,这类金童玉女的真实组合,既是美好憧憬的代名词,也是长期霸占头条的话题人物,只要他们站在一起,立刻就能发挥出“1+1>2”的效果。

毫无疑问的是,弹幕网站、综艺策划、影视剧推手们都清楚一个事实,cp很难再用一个小众文化符号来定义,它正在爆发巨大的娱乐潜力。这种潜力最终也会随着对这一文化感兴趣的受众的增加而转化为在线流量、观看人数,最终转化成经济收益。

唯一的问题是,也许有一天,人们会厌倦满屏的明星cp和铺天盖地关于他们的话题。不过那时,电视内容的提供者早已找到了另一批值得下注的概念。从这个角度看,观众永远是被动的一方。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