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儿童节,首先祝广大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本世纪最大的讽刺之一,就是我们通常要在屏幕中反思屏幕对我们的伤害。这起码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过度沉浸于屏幕的确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二是无论你如何反思,我们就是TMD离不开这东西。
我们就不扯什么“调查显示国人每天使用手机超过xx小时”这些了。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你上下班需要两个小时,那么你几乎两个小时要用在手机上。如果你的领导建了个群,那么恭喜你很可能每五分钟就要刷它一下。如果说9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那么再出生的小仔子们铁定已经是“移动互联网的接班人”了。还记得《2012》么?小男孩宁愿躲在帐篷里玩手机也不愿意和爸爸一起露营,苦命的爹不得不经历了一次世界末日才挽回了儿子的心。
要怎么做才能给孩子一个不被屏幕绑架的互联网童年呢?
建立虚拟与现实的边界
我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他儿子见到镜子的第一反应是去用手指划一下。好吧,我在想这小家伙吃水果时是不是要扔到天上再切......不过有多少人见到屏幕就不由自主地想去点一下?我们多少都有些模糊了认知的边界。
我见过不少用iPAD哄孩子的父母,非常有效。因为小孩子天生就对屏幕中的绚丽色彩兴趣浓厚。然而,对于一个生活在楼房中,通过屏幕认识世界的小孩子来说,APP中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他们会认为熊和小兔子是好朋友,羊是草原的统治者,鬼子其实很好撕......记得《大象》描写的科伦拜恩校园枪击案么?那两个小子也不过是长时间沉迷暴力游戏而已。他们是成长在互联网大潮之后的年轻人,毫无疑问,现在的孩子更容易混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
那么,尽量让孩子们去认知真实的世界吧。要让他明白,现实是这个世界的基础。带他去森林、去近郊、去亲身体验,而不是随便给他一个iPAD让他别再烦你。
布置更适合互联网的环境
好吧,我并不是要把你家用互联网产品武装起来。我们需要布置一个能让互联网变的高效又有价值的生活环境。
比如,在我的装修方案里就没有“电视墙”的设计,取而代之的是长桌、书墙和投影。长桌取代了电视成为家庭的中心,让孩子们看到家长在电脑前工作的样子会让他们认识到互联网创造性的那一面(相对于娱乐性),小孩子与家长在一张桌子上做作业反而会增加更多的交流,投影播放的经过筛选的内容自然也提高了娱乐的质量。
我的方案没有拒绝互联网,只是变换了使用的方法。然而这样已经要比一家人抱着手机各干各事要好多了。
拥抱新事物
要拥抱新事物的是我们,而不是孩子们(他们几乎时刻泡在新玩意里面)。
如果有“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那么就会继续出现大数据的原住民、智能硬件的原住民、虚拟现实的原住民、人工智能的原住民(还会是人类么=_=||| )......回想一下,当父母训斥你“别总玩手机”的时候,你是如何向他们解释你其实正在工作的?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像父母一样一知半解地面对新的技术。当你面对一个在家里戴着虚拟现实眼镜的“小钢铁侠”,你要怎么对待他?像美国队长一样对他亮肌肉吗?
我们这一代熟悉互联网,这没什么可骄傲的。不要停止学习,要一直去看更新更远的世界。因为“无知带来恐惧,恐惧带来愤怒”,无论是对你,还是对你的孩子。
最后
即便是哆啦A梦的百宝袋,也是为了让大雄去适应更广阔的世界。仅仅拥有互联网的我们,又怎能让孩子们就这样被局限?
你看,说是为了孩子,其实有一大半都是关于我们自己的问题。所以,赶紧订票去看那只蓝胖子吧。虽然哆啦A梦无论如何都会消失不见,但是我们至少能够学会如何去陪伴一个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