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生态圈考察:开发者的平台式生存手册
微信生态圈正逐渐逼近其蜕变的临界点,而平台式生存正成为微信开发者必修的一门课程。
文/刘琪
广州图锐公司CEO谭颖华是在偶然间邂逅微信的,之前他的团队一直忙于运营“速推”、“口袋生活”和“点歌台”等三款APP产品,就在去年年底时,为了将社交因素加入听歌行为中,团队核心成员杨永恒就尝试开发了微信公众号“点歌台”(账号:diangefm)。
此后的两个月里,“点歌台”公众号的粉丝数涨到了1万,每天收到超过500条消息,日平均新增用户超过100名。谭颖华对这次偶然之笔的最大感触就是:“基于微信开放平台的开发应用,将是今年移动创业者的首选方向。”
持相同看法的人已不在少数,并逐渐聚集为一个庞大的新族群:他们日夜紧盯着粉丝数的增长曲线,细心揣摩着微信的每一次版面更新,聚集时他们让每一次微信研讨都场场爆棚,私下里他们又常常吐槽微信简陋的后台系统,以及它近乎苛刻的接口控制……
“几乎所有的APP开发者都在研究或者已经在开发微信公众号,考虑到腾讯本身拥有的数百万开发者,微信开发者的量级应该在几万到十几万之间。” 炎黄网络CEO、皮皮精灵助理总裁管鹏这样预估。
此时,微信生态圈也正逐渐逼近蜕变的临界点:
一方面,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首张船票的颠覆性效应已经显现“微信路况”公众号(账号:weixinlukuang)的粉丝数已逼近50万,每日向用户发送大量的实时交通出行信息,而“微法律”公众号(账号:Weifalv001)已有5万多粉丝,由30多名律师日夜轮值,回复着来自全国给地乃至偏远地区用户的法律求援。
另一方面,微信开放生态也正从产品运营迈入平台运营阶段,在管理趋严的同时,一些因病毒营销而被封杀的草根营销者开始指责微信平台毫无规则可言,而这一情绪已波及到微信开发者群体,有些开发者开始寄希望于通过各种关系接触微信团队,来寻求“特权”接口。
不过,据接近微信团队的人士透露,微信团队正不断优化平台规则的制定,目前所有接口项目均需要微信团队核心成员一致认可,才能获准执行,“就连腾讯内部某高管也在抱怨没有捷径可走”。
于是,希望与失望、功利与反功利、疯长与停滞、严控与失控……类似正反词汇纠缠于微信生态当中,而这种奇特的原生态已是微信开发者的入门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