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教育:寻找真正的颠覆性创新

 
zx教育:寻找真正的颠覆性创新
2016-09-24 09:49:30 /故事大全

本文由点名时间联合创始人何峰供稿 (新浪微博 / 豆瓣 ID:@峰哥何峰),这篇稿子对之前 Clayton Christensen 的观点进行了系统论述和延伸,并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教育即娱乐。感兴趣的读者可通过 fengwriting@gmail.com 与他互动。

36kr 在线教育系列文章已经推出好几篇。跟前几位发言的“圈内人”有所不同,我没有在经营一家线上教育公司。我是作为一名线上教育“深度用户”和偶尔的内容创造者来参与讨论的。但既然这两种人都是线上教育最需要的人,来自我们的声音是必要的。

我对现有的线上教育颇为失望。当然从更正能量的角度来说,真正的创新还没发生,尚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我的失望,也并不针对中国的线上教育。我看到美国的众多 MOOC 也没有从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下解脱出来。他们所做的,大多也是试图在线上复制线下的课堂。

这让我想起一个段子:20 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当时电台广播节目已经很成熟了,但电视刚刚开始普及。一些广播电台突然摇身一变成为电视台了。他们想不出电视节目可能是什么样子,于是仍然采用原班人马,录用原来的广播节目播音员,不同只是在播音员前面支一架摄像机。那些从听众升级到观众的人们,收到的几乎是和以前一样的节目,不同只是他们可以看到一个表情不知所措的播音员。

当下的线上教育给人以同样的感觉:教授还是那个教授,课本还是那个课本,作业还是那个作业,不同的只是教授前面支起了一架摄像机。

但这不是调侃在做线上教育的人们。我们都被禁锢在延传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教育传统中。就像 50 年代那些广播电台的人们,我们一时难以想象新的媒介(对他们来说是图像,对我们来说是网络)能够带来怎样的可能。但这个段子也带来希望:电视节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衍生出电视剧,新闻,选秀节目这样丰富的内容;有理由相信,线上教育的真正精彩还远未到来。

这个未来有可能是什么样子?它会怎么到来呢?

从“不消费”人群开始

最近连读了几篇 Clayton Christensen 对教育的评论。包括二月份他在硅谷 Startup Grind 大会上的大胆预言:“15 年后,半数美国大学将会破产”。

Clayton Christensen 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成名之作是 《Innovator’s Dilemma》(据说是乔布斯唯一赞赏的商业书籍)。该书描述了行业的颠覆的规律。其中核心一点是,创新公司成功之道, 不是正面挑战在已有市场根深蒂固大公司,而是从被排斥在市场外的边缘人群开始,也就是争取“不消费”人群。

放到教育的语境下,在线教育作为一只创新的力量,不应该去跟大学、培训机构直接竞争学员,而是要去开拓现在没有消费教育的人群。原因很简单:学校和培训机构虽然有种种问题,但要想短期做出一款比他们更好的产品或者服务,正面击倒他们,也绝非易事。

人们不消费教育的原因有很多:费用高昂,缺乏时间,人为设置的门槛(入学年龄、分数),找不到想学的课程。这些都可能成为在线教育的突破口。虽然以现有的手段和经验,在线教育只能提供一个相当粗糙的产品,但是对于这些现在没有消费的人群来说,毕竟聊胜于无(“better than nothing”也是 Christensen 常用的一句话)。

“聊胜于无”是非常强大的。当前对在线教育的批评往往聚焦在它的缺陷上,人们把 MOOC 与线下最好的大学相比,得出结论是 MOOC 不行。但他们忽略了 MOOC 所服务的是一个不同的群体,以及其不断完善的潜质。

苹果对游戏机市场的冲击可为借鉴。iPhone 作为一款游戏机,与 PS3、Xbox 是无法在性能、画质上相比的。但 iPhone 游戏的简单、便于携带吸引了一批原本不玩游戏的人:女性,繁忙的上班族,老人。他们对高强度(hardcore)console 游戏望而却步,但乐得在地铁里掏出手机玩 5 分钟。

这个人群以前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游戏的需求,就好像很多还没有开始消费教育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教育的需求。但当消费教育简单到有如点开 iPhone 游戏那样,他们可能一样欲罢不能。天朝似乎有一个共识,就是国人对教育的需求不出学历、考研 / 证、找工作,所以教育也要服务这些硬指标。但这就仿佛在说,玩游戏的人只会喜欢 PS3 提供的打打杀杀的刺激。

沿着这个思路来看,MOOC 的问题可能不是它与传统课堂有差距,而是它其实太类似传统课堂了。很多 MOOC 本就是基于线下课程开发出来的。甚至“开发”还是太给面子了,往往只不过是在课堂里支起一架摄像机。结果就是 MOOC 在形式上没有什么创新: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的授课,传统式的作业和教科书。服务对象则只能是学生或者类似学生的一群人:有大量的时间,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

比起几家贴上“在线教育”标签的在线教育网站,更在颠覆教育行业可能是果壳网,甚至豆瓣上那些写技术长文的人。此刻他们的尝试可能完全在 VC 和媒体的视野之外。他们的小打小闹,可能根本配不上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二字。他们大概也没有自诩要颠覆教育行业。但是他们的确是在传播知识,并且其中某些人拥有相当多的读者和粉丝。

取代部分现有大学/机构的功能

依照 Christensen 的理论,当创新公司占领(或者说开发)了“不消费”人群后,下一步就是不断进军高端市场,最终颠覆整个行业。在教育领域,这高端市场很自然的被想成是既有的大学和培训机构。

这不失为一种可能性。大学承担了很多功能,其中有些是可以被在线教育取代的。硅谷投资人、创业导师 Paul Graham 曾预言:大学现有的功能,会逐一剥离出来,由各式各样的公司、机构来承担。Paul Graham 举例他自己所办的孵化器 Y Combinator 就是这类小公司中的一员。

完全可以想象,豆瓣或者果壳上“达人”,从写文章开始,不断进军更高端市场,开辟课程。刚开始这类课程可能还局限在一些小众的话题上,但是随着网络工具的完善,以及这些“老师”们授课技能不断提高,逐渐开发出能与高校媲美,甚至超越,的内容。其实这样的事情已经在发生。我在豆瓣上的友邻颇有几位在小有名气,开辟线上课程,线下讲座,著书立说。

超越大学也许不是那么难的事情。很多人都承认大学课程对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其实是非常糟糕的。大学似乎更重要的功能是对学生的认证。一个北大毕业的学生,人们普遍认为 TA 具有某些基本的能力,仅仅因为“北大”这个标签。但就好像很多雇主体会过的,这类的认证颇为不靠谱。如果在线教育能够承担一部分的认证能力(至少在一些理工科的领域,比如编程),不仅仅让在线教育更能够被认可,其更深远的影响是侵蚀了名校作为标签和认证的效果。

教育即娱乐

取代大学某些功能不失为一种可能性,但是更令人兴奋的发展是教育演变成为一种娱乐形式,或者引用网易公开课的说法“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教育即娱乐” 听起来有点勉强的话,那有可能是因为我们自古就把学习看作是一门“苦差事”。但其实师家之祖孔子本人未必完全同意这个说法,他还是强调“知之”不如“乐之”,“乐之” 不如“好之”。

从他留下来的言谈来看,孔子本身并不是一个特别能够激发学生“乐之”或者“好之”的老师。但这样的老师并不是不可能,并且这样的老师会越来越重要。网上早在流传如新东方名嘴,以及最近袁腾飞这样, 生动风趣而走红的老师。 势必有人觉得他们所提供的不是最好的学习体验。这样的批评听起来很像老一代人不能接受周杰伦。他们的批评可能不无道理,但是京剧和古典音乐的时代过去了 (当然永远会有一小部分人听它),而周杰伦带给了更多人音乐享受。

把教育看作是一种娱乐,是一个“解放思想”的观点。教育由此面向更广大的受众,在更多场合下,为更不同的目的而存在。看袁腾飞视频的人,绝大多数不是为了应对历史高考。在线教育所要面对的竞争对手反倒不是传统学校了,而是其他那些在网上吸引人们经历的事情:聊天、游戏、看美剧。

教育和娱乐是否本身有鲜明的界限也未必。像流行的 TED 演讲,既传递知识,又散布正能量,同时还有娱乐的功能。官方授权的 TEDx 在国内的遍地开花,也说明了大家对这类形式娱乐的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 Harlow 在研究中发现,猴子即是在没有任何物质奖励的情况下,也会自发去探索新环境和物品。换句话说,猴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这似乎是灵长类动物的通性,而人类尤其如此。

如果把学习的定义放宽一点,热衷学习人很多。民间很多军事迷,对各种武器军被如数家珍。甚至那些热衷钻研星座的人,也是在投入到一种学习中。为什么这些学校不开课的内容大家乐此不疲,但少有人自发学习数理化?这里我想再引用 Christensen 的一句话,“因为我们的教育方法太糟糕了。”

对于学校开课的这些“重要知识”,我们一直以来都太过注重学习功利的一面。豆瓣、果壳这样线上知识行社区的出现,是一个粗糙的版本 1.0,但是仍然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而且,就像我前面所说的,这些在豆瓣上活跃传播知识的人,已经在研发他们的 2.0 了。

结束语

上世纪 60 年代,传播学创始人 McLuhan 抛出一个当时颇为震撼的口号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媒介才是信息)。他的意思是,真正带来巨大影响的,不是内容(content),而是媒介(medium)本身。

McLuhan 这套理论诞生太早,超越了他的时代。直到互联网的兴起,深刻影响了我们如何获取新闻,保持社交,谈恋爱找工作。人们才体会到 McLuhan 的远见。

互联网这个媒介对教育也必将带来冲击。也是时候了。亚里士多德和孔子时代的教学方法,沿用至今,千百年没有重大改观。而在这期间,印刷术发明,工业革命,教育从贵族特权变为大众权利,但是教育方法浑然不变。

1300 年前,中国对世界教育做出了一大创新,那就是发明了公务员考试制度,被各国沿用至今。当时中国的这套制度在世界上是领先的。到了今天中国的教育比之发达国家是落后了。但正因为中国教育的落后,反而有创新的空间。马云曾说,美国零售行业太发达健全了,所以 eBay 只能是其零售业的一个补充。而中国正因为零售业的落后,使淘宝能够有机会成为主流。

1300 年过去了,也许到了中国再次为世界教育做出一个创新的时候了。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