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Path创始人大卫莫林:今年拜访中国

 
专访Path创始人大卫莫林:今年拜访中国
2016-09-24 09:41:54 /故事大全

Path CEO大卫·莫林接受腾讯科技独家专访(腾讯科技摄)

腾讯记者 王钟婉 3月11日德州奥斯丁报道

成立三年却长期叫好不叫座的私密社交应用Path似乎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其最新推出的版本Path3.0拥有了一些令人兴奋的东西,比如用户之间的聊天功以及付费的表情贴纸。更鼓舞创始人大卫·莫林(Dave Morin)的是,在推出表情贴纸后的24小时内,Path由此得到的营收就已经超过其过去一整年的收入。

这会是Path拥有600万用户后开始加速突破的里程碑吗?至少对莫林来说,现在的小兴奋让他重新回想起自己职业生涯中某段激动人心的时光:当莫林 2006年刚加入Facebook时,用户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儿,但他在2010年离职决定创办Path时,Facebook的用户已经成长到3.5亿了。

然而Path目前面临的竞争远比当时的Facebook要激烈。相比用户数过亿的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以及快速窜红的 Snapchat,Path明显有些慢热了,这使其陷入了新老竞争对手的夹击之中。中国的微信以及日本的Line等移动社交应用在亚洲市场取得成绩之后,目前正在大举进入美国市场,这也是Path的强劲对手。

但这并不意味着Path已经丧失了机会。日前,莫林在SXSW大会期间接受了腾讯科技专访。阐述Path理念的同时,莫林透露,在过去其令人称赞的交互设计的基础上,Path将向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功能和沟通渠道。Path的定位——用移动平台拉近至亲好友的距离——始终没有改变。

Path的未来

从1.0、2.0,到现在公布的3.0版本,Path的核心理念一直都是希望打造一个封闭的社交圈。这是Path最根本的出发点,也是与其他社交或通讯应用最大的不同点。莫林向腾讯科技指出,所有的新科技都是让你认识新朋友,拓展交友圈,但Path却是反其道而行,希望利用移动端拉近原本自己就关心的朋友。

Path的分享功能从照片开始,逐步拓展到视频、聊天,然后是签到、抒发想法、音乐等。“我们始终围绕两个理念,其一就是提供高品质、高密度的网络,很隐私的分享最深处的想法给你关心、在乎的人。其二就是通过图片、文字分享不同的内容给这些圈子的人。”

新推出的表情贴纸大受欢迎(腾讯科技配图)

以行为心理学作为核心的Path希望模拟在真实情况下,与别人互动的过程。莫林说,“其实你只会记住最好与最坏的两种情绪,介于两者之间的,其实都淡忘了。”就像刚推出的表情贴纸,卖得最好的,也是最好与最坏两个极端的系列表情,他补充。

3.0版本提供聊天功能(腾讯科技配图)

正因为这样,走精品路线的Path也希望把每一个小细节和功能都打造得令人惊喜,这也体现在内部产品流程的慎重。只有25人工作团队的Path,在每一个产品上都以设计师最为主导。有了想法后,便着手打造产品雏型,然后就是一连串的检讨、试用阶段,如果不尽理想就会被打回,重新开始。莫林说,每个产品他都会每周亲自审核,平均每个功能至少要经过15到20次退回重做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反复操作,Path提供了用户两种不同的体验:私密的社交网络、私密聊天。两种功能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Path的核心价值,这对保住现有用户群,以及在极度竞争的社交网站市场上争取到新用户,是最关键的一点。

长远来看,Path也朝着寻找正确商业化模式的路上走去。目前Path商店中的虚拟产品和预计今年上半年将推出的高端订阅将是两个主要的收入来源。

先前的Path商店里,用户就已经可以购买到可使用在照片或视频上的滤镜。但新的3.0版本则是进一步与插画家合作,推出独一无二的表情贴纸。短短几天内立刻受到用户的极大好评。

莫林透露,在推出表情贴纸的24小时内,得到的营收就已经超过拍照滤镜功能一整年的收入。这或许跟市场上有大量免费滤镜应用程序可供下载,但表情贴纸却有独特性有关。“这证明对Path来说,这是正确的商业模式。”

他表示,如果Path要成为用户长期信任的品牌,必须在早期就让用户知道公司是怎么赚钱的。

期盼打开中国市场

在Path六百万用户中,中国的用户数量高居第二。这对大卫莫林来说,是个相当惊讶的事实。特别是身为一个没有太多资源的创新公司,要想符合不同语言与文化背景,甚至行为模式都不相同的市场,需要做很多努力。

已经翻译成18种语言的Path,在亚洲的中国、印尼等国特别受欢迎。从一开始单纯翻译成中文,到现在本地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像是英文版本中的天气显示是华氏度,但中文版本则已经改成常用的摄氏度,中国用户可以留意到Path争取中国用户的心意。

莫林表示,知道中文姓名上的编排习惯与西方不同,目前也仍在努力克服这个问题,同時会与中国的本地化团队合作,希望將产品打造成尽善尽美。

身为创业公司CEO的莫林,还有一个天使投资者的身份。这也让他对中国移动(微博)互联网近来的迅猛成长产生兴趣。他在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特別提到了以地理需求交友的陌陌,还有源自QQ邮箱、匿名抒发心情的漂流瓶功能。虽然他表示不会考虑将两者纳入Path中,但对莫林来说,这两个都是相当值得留意的产品。

莫林表示希望今年能来中国一趟,亲自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我不期望来一趟亚洲之旅就能了解每个国家的文化,但希望通过拜访每个国家,可以设计出更更近当地用户的产品。”

以下为腾讯科技的专访实录:

腾讯科技:我去年在旧金山的TechCrunch Disrupt的时候听过你的对谈,你提到中国是Path的第二大市场。当你谈到Path的时候,你总是谈到其中心理念是基于行为心理学,但行为心理学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当你在将Path推向中国等国际市场时,你如何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你所谓的行为心理学,确保用户得到最好的、无接缝的体验?

莫林:你是正确的,行为心理学的确与文化紧密相关。所以照理说应该根据每个文化采取不同的途径,但我们只是个初创公司,资源也很不足,所以我们一次能做的事相当有限。随着我们成长变得更大,我们对接触到的文化也有更多了解,也能够跟着调整,让产品的本地化不只是只有翻译成当地语言和文字,而是跟着本地用户习惯也有所不同。我们目前还没有开始这么做,但我们也开始学习象印尼、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各国的市场。我也打算今年到这几个国家去走走,所以我个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文化,我当然不期望光是靠一趟旅行就能了解当地文化背景,但至少可以让我更贴近这些国家,或许开始想想怎么设计产品以符合当地民情。

腾讯科技:以前Path的中文版翻译非常糟糕,到现在本地化上有很大改进,比如新版的天气显示,英文版是华氏度,而中文版则是摄氏度。Path在中国本地化的现况如何?

莫林:我们在中国有些合作伙伴,我们团队中也有个女员工专职负责本地化业务,确保功能和文字上能符合当地习惯。我知道我们在文字的排列呈现上还是有点问题,象是亚洲文字名字的呈现习惯与西方不同,这点我们还在努力。一般情况下,我们尽力留意每个细节。我们合作的伙伴有团队在中国市场,他们会确保本地化的品质。

腾讯科技:从你之前的谈话与访问中,你对亚洲社交网站与移动应用的了解相当深入,象是Line、微信、 WhatsApp,跟Path比较起来,你怎么看这些应用?像微信已不只是即时通讯或语音通讯,同时还有朋友圈等社交功能,这与Path严格限制朋友数又不大一样,你觉得最终这些应用都会殊途同归吗?

莫林:我希望不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我们之所以做Path,最初的出发点或许跟微信或其他应用存在的目的不同。所以长期来看,我觉得应该不会变成殊途同归,但现在有许多的共通点。对我们而言,最核心的是你身边周围的人,我们希望给你与至亲好友沟通的方式,拉近这些与你亲近的人是最重要的目的。最新的科技都是鼓励你认识新的朋友,或者是重新找回失去联络的朋友。我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将你身旁的好友拉得更近,这是Path唯一关心的事情。长远来看,这让Path与其他应用产生根本性的不同。诸如留言、短信或者分享功能,这些都是保持联络的方式,但如何使用这些功能,或许就很不一样了。

腾讯科技:前一阵子你在接受Kevin Rose的视频采访中,提到了陌陌与漂流瓶。陌陌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应用,而漂流瓶则是与陌生人交流的社交功能。这两样东西与Path专注在至亲好友的小圈子中是完全相反的,你有考虑把这两个功能纳入Path吗?

莫林:没有,这个不是我考虑加入Path的功能。这只是我身为互联网的创业家,同时也从事一些天使投资,所以我喜欢接触新概念。陌陌对我来说很有趣的一点是,文化上美国之前类似的产品从没有成功过,所以现在在美国也没有类似产品,然而在中国却很受到欢迎,据我所知有上千万的用户。所以回到你第一个问题,中国文化已经拥抱了这种用户体验,但是美国却没有,所以对我来说非常有趣。这跟Path无关,而是我个人对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兴趣。

腾讯科技:目前Path已经拥有600万用户,最近你找来了Lytro的人担任CFO,还推出了表情贴纸等。这是否表示你已经想到要将这600万用户变现?或者是只是测试市场?

莫林:主要还是测试市场,但我觉得发展一个商业模式是很重要的。所以用户在很早期时就能够了解公司是如何赚钱的。如果我们想长期建立一个值得信任、高品质的品牌,那么让用户了解我们是怎么赚钱的就变得非常重要。如果用户不知道你怎么赚钱的,他们就不会相信你。如果你不用付钱买产品,你自己就是产品。

腾讯科技:Path从1.0到2.0,再到3.0,在这些不同版本的更新中,不变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莫林:Path的中心理念一直没变过的就是:通过移动科技,让民众更亲近。我们一直希望通过网络,让用户自己过滤小范围的密友,同时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这一向都没动摇过,这些改变只是在此基础上提供新的用户体验。另一个重要概念则是,让Path成为你生命旅程中的日记。

至于我们怎么执行,用户界面则有些调整。事实是,当我们刚开始做时,完全不知道移动端应该怎么做,我们这些人都是网站出身的,所以打造移动端对我来说是个旅途。

腾讯科技:很多人对Path的设计赞誉有加,但我们很好奇内部的决策流程是什么?当一个项目启动后,产品经理与设计师是怎么配合的?

莫林:我们有几个工程师、产品经理和设计师,而设计师通常是主导整个项目的人。比如,负责留言短信项目的产品设计师名字是Danny Trinh,他很棒。通常设计师会负责整个项目,然后我每周会审阅所有进度。所以我们有初步想法后,会开始设计,打造雏型,自己试用看看,然后看看感觉对不对。如果不对,我们就丢回去再想想看,每个项目大概都会经过同样的过程15到20次。所以我们会进行大量发现、打造雏型、设计再试用的过程。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