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年中国第一个曙光 BBS 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 19 个年头,和许多互联网产品一样,BBS 作为一种长寿命的产品形态,同样完成了由发展到衰退的转变过程,目前国内少有人真正了解 BBS 这种历史悠久的产品形态,对于 BBS 的发展大多数企业也都开始在摸索中前行。
近几年大多数做 BBS 社区的人都会感觉到有些力不从心,BBS 的在线人数逐渐减少,整体网站的流量也在逐年呈现下降趋势,微传播与读图时代的来临对传统 BBS 社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人们不再拘泥于阅读冗长繁杂的内容,短消息则更加利于他们自身的记忆与阅读习惯。
· 交互式微传播时代来临 致使传统 BBS 社区早衰
而同样对于新闻载体,BBS 这个老产品形态已经悄然退居二线,无论从传播速度还是影响范围来看,微博的权重系数都要远远高于 BBS 。而手机等移动终端产品的迅速普及则加速了这种差异化的存在方式。
Web2.0 时代如何变革,我们应该有所思考
在这里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假如有一天 BBS 没有了,这些 BBS 的用户将会何去何从?流向欣欣向荣的微博平台?还是将用户死死绑定的 IM 即时通讯工具?还是……这一系列思考促成了笔者对于本篇文章的撰写初衷。如果你曾经或者现在依然关注着 BBS 命运,那就请你耐心的把本篇文章读完,并在文章下方的留言框留下你的看法。
市场投资转移,论坛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 资本市场投资转移,BBS 社区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互联网泡沫这个词产生于 1995 年到 2001 年之间,在科技板块的繁荣市场下,大量的资本市场投入互联网领域,随着各大门户网站的建立,也催生了中国第一批 BBS 社交网站的崛起,在厮杀中存活下来的 BBS 社交网站逐渐成型与发展,但仍然未能改变盈利模式的瓶颈,进而投资意志再次转移至其他领域。由于这段时期 SNS 社交网络并未成型且未对传统 BBS 社区产生冲击,故 BBS 社区依然处于最原始的形态。
2001 年之后随着 SNS 社交网络的飞跃发展,传统 BBS 1.0 的互动形式有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对于很多人来讲,SNS 仿佛是 BBS 的一个衍生体存在形式,但在笔者看来,两者却存在了巨大的差异,其根源在于媒介的主体有很大的不同,BBS 社区以内容为主,用户根据内容来聚合,内容的不断更新使得 BBS 社区不断的产生吸引力,成为良性循环,这也是为何 BBS 社区至今仍未被完全取代的原因之一。
国内最早基于互联网的曙光 BBS 论坛
而相比较我们熟悉的 SNS 社交平台,SNS 更加注重以人为中心,并更加注重用户关联性,通过人查找人的方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关系传递模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方式更加紧密,并形成了有着独立个 性的 SNS 社区交互平台。两种社区化模式虽有不同,但并不影响两种模式的共同发展。
然而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忘记了一款很重要 的互联网产品——博客。同样这也是互联网第二阶段发展的产物,对于未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们对于博客的了解可能会追溯到 2004 年的木子美博客事件,当然早在 2000 年的时候博客就已经悄然进入到中国,只不过当时还没有太多人关注博客产品,也不知道如何去使用博客。
基于主体的不同 SNS 则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2004 年之后博客被几大互联网公司争抢,原不看好博客的新浪、搜狐也开始加入到博客阵营当中。博客这种新的形势具备了 BBS 社区提供内容的属性同时兼有 SNS 社交互动,利用名人效应和舆论向导结合,在各种病毒式营销的策略下,BBS 社区下的部分用户在使用时间上开始有了一定的平行转移。
互联网的第三意识形态发展可以从 2006 年开始至今,典型代表即短信息模式的微分享诞生,例如微博、微信等产品。这部分对于 BBS 社区的影响是巨大的,基于人为主体的 SNS 社区把人与人 之间的黏性进一步拉大,且关联性更加紧密,虚拟的社交网络正在逐渐的融合着现实生活中的关系网。对于 BBS 社区的不温不火态势,微博则承载了更多的信息与舆论传播的媒体属性,微信也凭借着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收获了 3 亿的忠实用户,这也使得分享变得异常轻松,且更加简单上手。
互联网产品的多样性促使了 Web 2.0 高速进化
看过这些,我们不禁产生疑问,BBS 社区真的被时代所抛弃了吗?答案是否定的,BBS 社区在建立之初开始就从未拔得头筹,而是以一种特殊形式的生命形态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 BBS 社区也在这种发展中逐渐衍化自己的生态圈,这里面我们不得不提及百度贴吧与豆瓣社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 BBS 媒体。
百度贴吧和豆瓣,用户活跃度为何增长
· 为何百度贴吧豆瓣BBS社区,用户活跃度逆增长
作为互联网的寡头企业,自从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之后,百度坐拥着中国互联网搜索业务排名第一的宝座,每天数亿次的搜索加上众多长尾用户,必然积累了众多用户数据,百度贴吧就是一个将用户巧妙聚合的窗口,作为全球最大的 BBS 社区平台,承载了众多的营销事件案例,从贾君鹏事件到 69 圣战的爆吧事件,数次将百度贴吧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保持了巨大而旺盛的生命力。即便是在互联网社交平台的第三个周期微传播的肆虐下,百度贴吧依然保持稳健的增长。
百度李宇春贴吧我们见到的不再是简单的 BBS 列表页
百度贴吧基于庞大数亿用户群维持贴吧活跃度
别看百度 BBS 社区作用如此大的用户集群,如果没有 SNS 社区的融合,也不会有今天百度 BBS 社区的辉煌,正是因为“ BBS 社区 + SNS 交互网络”丰富了百度 BBS 社区的内容形式,才使得百度贴吧的流量突破十几亿大关。
而豆瓣 BBS 社区则给我们另一个完全产品形态转变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豆瓣在 2010 年 4 月份曾经做了一次改版,从初始化的 BBS 社区过渡为以人为中心的 SNS 社交产品结构,增加进了豆瓣,而主页也变成类似于 NewFeeds 为主的模式,重点突出信息的传播与产品交互,并且豆瓣社区也被明确与豆瓣图书、豆瓣影视、豆瓣音像分开。
新版豆瓣以交互式为基础 NewFeeds 模式更加利于互动
采用 NewFeeds 模式登陆后的豆瓣明显互动性增强
当然这次改版也遭到了一些老用户的抵制,但从 Google Trends 监测数据来看,豆瓣此举对 BBS 社区的 SNS 交互化产品结构过渡,正是给豆瓣新流量增长机会的有一筹砝码。虽然豆瓣 BBS 敢于冒然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担新的机遇往往总会给那些第一时间就发现抓住的勇敢者。